大陸私塾學堂漸盛 引熱議

人氣 24
標籤:

【大紀元1月3日訊】私塾這種古代社會標誌性的教育模式,近年來在中國各大城市重新盛行,家長們將孩子的啟蒙教育交給私塾,接受傳統的國學教育,引起廣泛討論。

坐進山中農舍、學堂裏,講臺正上方掛著孔子的畫像,教案桌旁邊,備有宣紙、毛筆、卷軸、茶具、古箏等教具。授課時,先生和學生們身著漢服,伴隨著古樂悠悠,四書五經「之乎者也」的誦讀,一派古意盎然。

私塾這種古代社會標誌性的教育模式,近年來在中國各大城市重新盛行:上海有「孟母堂」;蘇州有「菊齋私塾」;瀋陽的「九雯學堂」等等。家長們將孩子蒙學的「教育權」交給私塾,學生接受著最傳統的國學教育,走上一條仿效古人的求學之路。

在這些私塾中,以講授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儒學、仁義禮智信等傳統文化為主,學習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三字經等古文。據相關部門統計,中國大陸目前至少有一百多個城市的八百萬孩子加入「讀經」行列。這個隊伍還在不斷擴大,影響廣泛、深遠,顯現出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渴求,對「國學育人」的期望,同時也讓人們對現行的義務教育模式進行反思。


在深圳一現代私塾連鎖機構童學館,二十個幼兒在這體驗了為期半天的培養國學文化底蘊課程。(大紀元資料室)

私塾與義務教育法

私塾的盛行,該不該讀經,褒貶不一,已是人們的熱點話題,隨之所引發的相關爭論也一直未曾停息。人們首先關注的是兒童讀私塾教育的合法性。

據《遼瀋晚報》消息,「九雯學堂」是中國第一家經過教育部門批准的以教育中心為形式的新私塾,學堂創辦人于靖民說,起初他們的初衷就是創建一家全日制的私塾,讓孩子們在此讀書學習。

他表示,但是由於私塾的教育不能與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相牴觸,而且又有其他地區發生了遭封的事件,所以他便將私塾以學堂的形式出現。

北京君泰律師事務所的王律師認為,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因此,讓適齡兒童上全日制私塾可能涉嫌違法。這種觀點蘊含著中小學「義務教育」是唯一官方指定提供方的邏輯。

《檢查日報》對此評論,在國外,對於學生的教育形式也並沒有固定的框框,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比比皆是,公立學校是義務教育,私立學校必須付昂貴的學雜費,但由家長自己定奪。

私塾先生的「出身」

私塾所招學生基本分為兩類。一種是偏愛四書五經式國學教育的學生,一般從兩歲半起,沒有年齡上限。而另一種則專門招納不適應普通學校生活的「另類」生。

據《北京晨報》消息,與普通學校師範畢業的老師不同,私塾「先生」的「出身」五花八門,但無一例外,他們必須要大學畢業,並有深厚的國學功底。

據悉,不少私塾為了讓年輕的老師們更專業,還定期請人授課,有些私塾的老師們還定期到北京龍泉寺去聽學誠法師講課。

這種私塾式學堂在北京目前有十多所,約二百學生,每年學費在兩、三萬元左右,是普通寄宿制學校的三倍。私塾裏孩子的家長一般都是收入中上層的人士。

國學教授做人的道理

國學被稱為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學問,他教授做人的核心道理。國學包括了數千年來積累流傳下來的各種經典,其中「四書五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典籍,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文明的基本框架與精神基礎。

這些經典涵蓋了中國古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乃至娛樂方式的各種學問,包括歷史、政治、哲學、文學等方面的內容。廣而言之,國學的內容包括文獻,以及實物,各民族的建築、服飾、飲食、音樂、繪畫、醫藥、戲曲等。

讀私塾的學生每天的功課主要是以背誦這些經書為主。這些經典之作,歷久不衰,延續了中華文化的命脈。傳統文化追求天人和諧,重視個人的修養,國學中的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有利的規範了人和社會道德的基礎。

私塾的先生們認為,二、三歲至十四、五歲的孩童,物欲未染,知識未開,記憶力強,所學即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陶冶心性,開啟智慧,蒙以養生。先背誦經書,長大後他們自然慢慢會理解其中的意境和道理。對學習白話文、寫作乃至做人都有很大幫助。

「雖然學校裏的語文課也學唐詩、講文言文,但這種比重實在太小了。孩子們看《哈利波特》,卻不曾完整地讀過一部中國古典文學。」私塾先生蔣光復說:「九雯學堂」裏講的國學是中國人自己的寶貝。

有專家認為,讀經書,學國學,不管怎樣的形式,一個事物出現總有它的道理。倡導國學,教授經書,這正是當代教育中被忽視的一塊。

家長各有說法

對於讀私塾孩子們的前途,多數家長信心滿滿,他們認為今後的社會需要的必然是有豐厚國學底蘊,同時又具備能力的人,而這種私塾教育能給孩子更多的財富。

據《楚天金報》消息,武漢華師附小的郭鳴家長稱,這種教育探索值得肯定,在孩子成長中,有比成績、升學更重要的東西,比如愛心、責任心、興趣、運動能力等。可這些素養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中,較為忽視,尤其在升學壓力下,就會被捨棄一旁。

一所重點高中的語文教師稱,繁重的學習任務壓著孩子們,平日學習除了做題就是考試。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素質教育探索,讓孩子讀經典、學武術、培養興趣,這群家長是勇敢的。

「孩子從私塾開辦就來上課,為人處事就變化很大,對父母很有禮貌,對人也謙卑。」另一位家長表示:「孩子從小就應該培養傳統的道德規範。」

學生家長許女士有不同的看法,她表示:「多耽誤時間啊,孩子課業那麼重,這個東西對升學也沒啥用。」她正準備帶著孩子去奧數班。武漢青山區劉爸爸的擔憂也代表了部份家長的看法,他說,三年後,這群孩子初中畢業,他們還是要回到普通中學,能適應那裏的學習氛圍嗎?如果不適應,怎麼辦?能順利考入一所好大學嗎?「拿孩子的前途做試驗,太危險。」

而武漢「私塾初中」的兩位家長明確表示,他們不重視中高考,孩子學到一定程度,就會把他們送出國。還有位爸爸稱,孩子因為調皮、行為習慣不大好,他希望私塾的教育模式能改善孩子的行為,培養良好習慣。「一年後,我就把孩子轉到常規學校。」

北京近郊鳳凰嶺「三人行」私塾中,學生真然的父親表示,現在的學校不能給孩子個性化的教育,而教育是要因材施教的。孩子能學習到經文和國學,這對孩子的一生將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這裏,孩子從小思想就比同齡人成熟,其實更能適應社會發展。

在瀋陽一家媒體工作的王女士說,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在學堂聽了兩節課,感覺效果不錯。但王女士也有無奈:「孩子有時候光學校作業就要寫到很晚,根本沒有時間學別的。能不能找到一條私塾與義務教育的結合之路呢?」

值得社會反思

湖北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葉顯發教授認為,這種教育探索的方向是對的。由於現在教育實踐的外部條件限制性較多,如果與應試教育不符,就會導致探索失敗。所以,走應試和素質教育中間路的理念,在目前看來可以繼續探索。

武漢市教育局副局長田文江說,這一探索值得社會反思,並且應該鼓勵辦學理念多樣化。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反思:孩子是不是上了重點、考上了大學就表示教育成功了?◇

本文轉自第99期《新紀元周刊》焦點新聞
http://mag.epochtimes.com/101/5687.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文化課教材(初級):三字經(一)
國共戰爭中殉國的抗日名將—邱清泉
資深教練﹕練武能培養品德
京城200孩子隱匿山野 讀私塾學易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