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誰養大了「治網癮」產業?

曾穎

標籤:

【大紀元8月26日訊】8月23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推出《網癮少年成了誰的搖錢樹?》,將關注點放到規模已達數十億元的網癮治療行業,指出網戒機構缺乏監管,導致不少機構利用家長病急亂投醫的心理牟取暴利。《經濟半小時》調查顯示:臨沂網戒中心每個孩子每月需6000元,按照每個療程四個半月計算,收費為2.7萬元。以他們宣傳時所公佈的3000人來算,幾年來,憑著治網癮這一單買賣,他們的收入是8000多萬。

按照該節目的統計,我國網癮青少年已經從當初的400萬增加到1300多萬,戒除網癮已經悄然成為了一個擁有300多家機構、規模達數十億元的產業。而此前媒體披露的數個被打死打傷打殘的孩子,也交了數千到上萬不等的費用———孩子們被他們的父母,用血汗錢和無方的愛送上了不歸路。

這個貌似很有錢途的產業,是由以下幾個元素構成的:第一,法規與監管滯後於實際狀況。學界還在爭議著網癮是否為精神病,動用超常規方式讓孩子們遠離網絡是否科學與合法時,某些人已從中嗅出商機。這些人,除了部分醫學界人士,還有更多的,則是社會無業人士甚至打手,在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之下,他們成功地掘到了第一桶金。如果沒有接二連三地打死打傷人的消息見諸報端的話,他們會掘得第二桶、第三桶甚至更多的金。

成就這個產業的第二大元素,是家長盲目而急迫的心態。一些家長,自身對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確方法,將孩子教育得充滿敵意和反叛,許多孩子迷網,除了網絡的誘惑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此來宣洩和表達對父母的不滿。迷網,病在孩子,根在父母。寧願花大價錢把孩子送進集中營式的教育機構去「修理」,本身就說明了他們的病,孩子在他們眼中,是機器,不是人。

將這個氣球吹得更大的是媒體。一些傳播機構,不知是出於商業動機還是無知,將廣告當新聞發,把一些頗具爭議的教育機構的教育方式,當成新事物加以推介,造成許多正愁找不到教育方式的家長,病急亂投醫。

從曝光的大量治療網癮機構的「教育」手段可以看出,在某些人眼中,孩子一旦迷上網絡,就連人都不算了,他的生命權、健康權和尊嚴,都不配擁有了。他們可以被人隨意電擊、捆綁、服藥甚至打殺。一切殘酷踐踏人的基本權利的事情,都可以以愛的名義,實施於他們的身上。

目前,醫療、教育、公安、工商、物價、稅務和勞動部門,都難以明確界定自己對這方興未艾的「產業」,承擔什麼樣的監管責任。只要他們不鬧出打死打殘的事情,便沒人清理他。四川最近把孩子打出腎衰竭的吳永京教育機構,早在去年就因體罰孩子過重,被告上法庭,敗訴後,吳永京不服判決繼續強調他的「戒尺教育」是教育「問題少年」的最佳辦法,並無證無照繼續幹到搞出了更大的事情。@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曾穎:不要成為童心與天真的殺手
曾穎:用對付豬流感十萬分之一的力氣對付酒駕
曾穎:陸燕朋的死因不該成為秘密
曾穎:「溫和腐敗」更值得警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