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博览

孔孟之道判释(14)

二、何谓“儒学”?

现代中国大陆,对礼的破坏是最严重的了。清末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对礼造成一次破坏,民国初军阀混战,社会秩序混乱,礼教荒废,加上中国的一批左翼文人(如鲁迅等),大肆宣扬礼教吃人,把礼教说得一无是处,礼,就这样衰落了。到了我们这一代中共红旗下长大的人,几乎不知礼之为何物了。以当今社会的时尚来说,礼,代表的就是陈腐、守旧、不开化。是与现代化格格不入的行为举止。我华夏圣哲先贤,上观天象,下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缘人情而创礼,造就了多么辉煌灿烂的文化。如今礼竟沦落为“吃人”的教条,我们太愧对于祖先了。《礼记.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此礼一运行,天下即大同。没有盗窃,没有淫乱,人尽其才,有力的出力,有才的出才,互相帮助;人们亲亲爱爱,和睦相处。这样一个有条有序的和谐社会,就是运用礼创造出来的。历史记载,尧舜时期就出现过这种大同社会。既然祖先为我们创造出那么灿烂辉煌的礼文化,我们即使不像孔子那样讲“克己复礼”,但也不至于全盘否定,说它是“吃人的礼教”吧?

礼,是否有那么大的功能?何以孔子要“克己复礼为仁”,那么重视这个礼,立志要恢复周朝时代的这个礼文化?周公距孔子时代只不过几百年历史,连孔子都悲叹他久未梦见周公了。而我们距周公几千年矣,历史的沧桑波折,礼崩乐败也久远了,我们能梦见周公吗?

其实,孔子所处的时代,不也是礼崩乐败的时代吗?孔子明知不可为之而为之,退而作《春秋》,记“春秋”史事:“杀君36,亡国52,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己。”1 “本己”,即德性也;德性是什么?天道也;天道原来如此,至清至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礼者,则顺也。“不知礼,无以为立”,其道即在于此。以通俗的话来说,礼就是良能。有德有能,国泰民安;无德无能,国破家亡。古人解礼为履,履者,足行也;即我们今讲的实践理性原理。又据《易》有“履卦”,《易.序卦》说,“物蓄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2“履卦”是在“小蓄卦”之后,在“泰卦”之前。人有一点小蓄后,就要慎言慎行了,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履卦的意思,你做到自己的行为中正以后,你就可以阴阳和谐,泰而安了,这就是泰卦的意思。按“小蓄、履、泰”三卦连系来说,履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好说明履卦,即是礼担当的角色。《易经》履卦的《彖辞》说,“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干,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履卦上为,“乾卦”,下为“兑卦”,这就是以柔软践履刚强之意,说(即悦,兑卦)以对应干,就如我们人踩到虎的尾巴,虎不吃人,亨通。刚爻居于中位得正,因为光明正大,所以踏上帝王的位子也不会有什么愧疚。已故民国总统蒋公名“中正”又名“介石”(《易经》亦有“介于石”之说,即以柔克刚之意)3蒋中正,蒋介石这个名字,都是实践礼的意义,全因《易经》的典故而来。蒋中正能坐上总统之大位,你说巧合也好,你说是《易经》的算卜灵验也好,《易经》所说的“履卦”就是礼的实践行为。如果说帕拉图理想国的国王就是那个充满智慧的哲学家,那么《易经》所说的践履(礼)可以踏上帝王之位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就是说,你如果以礼作为你的行为规则,一切都符合天道,那你就是正人君子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为仁”的意思。我们现代许多爱国愤青,骂日本为小日本,叫人家为鬼子。实则人家日本真正继承了我们礼教的一些传统,我们反而丢失了。我在电视看到日本政府那个交接仪式,庄重而威严,一举一拜,有礼有节。这不正是我们古人的那个礼教仪式吗?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就是这个道理。一个管理全国人民大众的首席官,没有一个隆重的交接仪式,草草过场,民众会对你有所尊敬而听从你的指挥吗?《礼记.中庸》说,“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4我们人类之所以有慈父慈母,兄弟姊妹互相敬爱,朋友之间很讲信用,下级听从上级的指挥,尊敬贤达师长等,都是由礼所生成。现代的中国人常说,中国人如何如何?中华民族如何如何?你试想,假如你没有礼的表现,见面握握手,对父母直呼其名,你的一举一动,与西方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言行举止比人家更粗俗,更无章法,你还能代表中国人吗?你还能说这就是中华文明吗?一个民族,一个人说他是某某国人,不仅与他使用某种语言、文字有关,而且与他的习俗,传统的伦理道德、宗教等有关。就是说它有一种特定的、内在的文化涵养。而这一切,靠什么来展现呢?礼仪,就是这种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没有礼,你这民族的文化特色如何表现出来呢?你说你是中国人,你这个中国人总得有点与别人不同的东西吧?我们总不能说,那种没有礼貌、脏乱、随地吐痰的举止是中国人的特色吧?日本人之所以为日本人,是我们首先看到他们接待客人那种点头弯腰的礼仪。无礼,我华夏文明无以见矣。(待续)@

1《史记》,中华书局出版,2005年3月第一版,2492页。

2《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北京第一版,693-694页。

3《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北京第一版,661页。

4《大学、中庸》,华语教学出版社,1966年第一版,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