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小吃

【美食典故】攻无不克的满煎糕

味蕾

人气 375

“满煎糕”是福建的传统小吃,将面粉、糖和水拌成面粉泥,淋在圆形的大煎盘,烘烤三分钟后,洒上一层花生粉作为内馅,再烘烤三分钟后,将它对折成半圆形后起锅、切块,趁热咬上一口,糕皮软Q,内馅香甜,既可供人充饥,又可供人解馋,好滋味叫人难以忘怀。相传它的由来,与清末名将的左宗棠有关。

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阳人,是道光年间的举人,“湘军”的将领,清朝后期著名的大臣,曾参与平定太平天国、捻匪、陕甘回变和收复并建设新疆,战绩显赫。另积极推展洋务:创办“福州船政局”、“求是堂艺局”,奠定近代中国造船、航海人才的基础;创办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官拜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74岁时病故于福州,谥号“文襄”,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公元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此后中土战事连年,民不聊生。1842年签定中英“南京条约”,更凸显清廷腐败无能。1843年洪秀全创建“拜上帝会”,组织迅速扩大。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事,同年攻克永安,宣布国号为“太平天国”,自立为“天王”。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建为首都。后因太平天国诸王的内讧,导致太平天国灭亡,1864年洪秀全服毒自杀,得年52岁,14年的太平天国革命功败垂成。

约在150年前,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入侵福建时,左宗棠率领清兵前往平定,为了使军队不骚扰民众,又可快速吃饱,增强作战力,他就想个法子,把包卷大葱、沾辣椒的传统“咸面饼”,改用福建盛产的蔗糖和花生碾碎成粉后,撒在烘烤后的松软煎饼上,经对折、切块后变成甜食的煎糕,如此一来,士兵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容易入口饱食,战力倍增,攻无不克,终于平定了太平军的动乱。于是这种煎糕就在福建流传开来,最后还成为当地美味、价廉的小吃。

光绪九年(1883年)左宗棠再次誓师福建,他指派王诗正组军登入台湾,以对抗在台南的法军,于是“满煎糕”也随着王诗正的部队传入了台湾,而台湾人改称它为“面煎饼”。台湾的“面煎饼”,有甜、咸多种口味,甜的有花生、红豆、奶油、芝麻、黑糖等口味,咸的有萝卜丝、高丽菜、起司、葱味、肉松等口味,不仅承传了福建的传统“满煎糕”,更把它加以创新、发扬光大。

“满煎糕”也随着福建人移民而传入了南洋,而槟城人改称它为“曼煎糕”或“慢煎糕”;而怡保人改称它为“大块面”;而新加坡人改称它为 “面煎糕”或 “米煎糕”;而吉隆坡的广东人改称它为“煎㶶包”。纵使各地区对它的称呼叫法有所不同,但是它的食用方便、美味、价廉的特性,在掳获当地居民的味蕾时,永远攻无不克。@*

相关新闻
【美食典故】乐观开朗的棺材板
【美食典故】灵活变通的刀削面
【美食典故】今生无缘的腐竹糖水
【美食典故】灵光乍现的来不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