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守门人:听食品界福尔摩斯说的准没错!

朱慧芳

人气 10

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食品相关验证,有台湾本土版的也有国际外来的,前者如GMP、吉园圃、有机验证等,后者如HACCP以及ISO。理论上要获得这些验证标章必须至少符合规定的标准,并且通过检验,之后还要接受不定时的无预警抽验。

是否合乎标准不能只是人说了算,还需要利用进货和销货的单据核对,以及仪器分析与专业判读。于是,提供各项检验的公私立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每当市场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是这些检验公司生意大好的时候。验证标章变多了,各种检验也越来越频繁,号称贩售安全的购物平台和实体商店更是百家争鸣。

可是,食物和食品发生问题的事件非但没有因为层层把关,处处挂保证就消声匿迹,相反的,出问题的频率似乎越来越密集,越来越趋近核心。原来,造成食品不安全的藏镜人是食物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一昧追求产能、降低成本、谋求最大利润的商业公式;原来,食物或食品是用来滋养生命的基本意义在商业的大旗之下完全被埋葬。甚至验证制度本身,和担任检验的组织,本身也是商业机制的一部分。

机器检验必须靠人去设定检验标准值。让我们假设,被验证的组织,花钱买下了从事检验公司的股份,再把自家的产品交给自家的检验公司检验,公布的数据还有公信力吗?又譬如,财阀级的食品生产公司成为检验公司最大的客户,是检验公司年度主要收入来源,检验公司是否还能从事独立公正的检验,并且对外公布结果。当然,检验公司并没有义务或责任,需要把不利于顾客的资料公开,要不要将检验结果昭告天下,是送验者的权利。

人民以为法律会帮大家做最后的把关和防范,殊不知在发展经济的高调之下,立法必须考量短期的商业蓬勃,兼顾商业利益,不能过于严格。我们在本书作者群详细清楚、不厌其烦的解说中看出,追求人民身体健康并不是食品相关法规的优先考虑,消极的不造成死亡和可能病变才是立法的原则。不当的食物食品吃了虽不至于即刻暴毙,但分期付款式的病痛凌迟,随时随地在不同医院上演着。说不完的案例,有没有可能是因为长期食用不当添加物或者加工食品累积出来的呢。

翻阅本书,我觉得作者像福尔摩斯、像柯南,他们把日常生活会遇到的食品添加物细细分解,再用最贴近大众的语汇,抽丝剥茧的引导读者了解哪里是可能的问题点。读通这本《食安守门人教你聪明择食,安心饮食》,读者就算不能升堂问案,至少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个不能相信广告,不能依赖政府的时代,至少我们得学会自保。@

摘自 《食安守门人教你聪明择食、安心饮食》 如何出版社 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

相关新闻
食安守门人:回到百年前天然饮食 找回食物原味
浇水时若犯这个常见错误 草皮上会狂长青苔
起司保存关键点一次看 出现霉菌这样处理
专家谈7个花钱“规则”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