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毁名册保千人 子孙福报不断

作者:杜若

在池塘中的白莲花(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493
【字号】    
   标签: tags: , ,

清朝时期,白莲教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处处抵抗大清朝廷。教匪叛乱颇伤清朝国力,所以清廷对待教匪非常严厉。嘉庆十八年(1813年),地方传言教匪作乱,引起官府震惊。钜鹿县令季麟查明实情,保下并非教匪的二千多人,但他因“捕匪不力”遭革职,被发配到新疆,终是客死他乡。有人认为苍天无眼,竟让好人白白冤死。后来,季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不少人改变了最初的认知。

嘉庆十八年,季麟担任钜鹿(今邢台)县令。为官仁慈,施惠于民,受到百姓尊戴。后来,地方传言教匪闹事,季麟正在严加拘捕,直隶总督突然一道飞书上奏朝廷。

当皇上派出钦差重臣查办此案时,季麟已经擒获贼首,并搜出两本名册。季公细细寻访查问,发现并不是青莲教、白莲教等教匪,只不过是一些人有意装神弄鬼恐吓百姓,借机搜敛钱财罢了,并没有反叛清廷之事。

季麟查阅名册,发现乡绅富户等良民占了一半多。他一连思考了几天,来到州郡向太守汇报教匪情况。

季麟说:“这些人,虽然名为教匪,却不是真正的教匪。收缴的名册上列有二千多人,都是良民。他们一时受人愚惑,惧怕福祸之说,所以与教匪有所交往。名册上列下的良民名字,并不是为了跟随教匪为非作歹。如果钦差大臣到了,将名册报呈,一定会依此逐一捉拿审问,纵使有人幸免释放,但这二千多人的家也会破落。”

于是太守问他:“你想怎么做?”季公回答:“以我的愚见,焚毁名册,只法办为首的几人就可以。”

太守赞同他的做法,说:“这样一来最好,然而你会因此遭受大灾,而且不止会被革职,说不定还会有其它灾祸。”太守请他三思而后行。

季公说:“我早有深思熟虑,纵然我一人获罪遭殃,然而能保护数千人安然无恙,我又有什么好害怕而不敢为之的呢?”

太守说:“既然你想这么做,就好好去做吧。不要令后人讽笑你太愚拙。”

季麟回到官署,就把名册扔到火里,烧得一干二净。此举令官署的人都感到震惊,但也无可奈何。

当钦差大臣抵达后,将首犯审讯完毕,即向县令索要名册。季麟如实禀报,说:“我都已经查明了,名册所列之人都是良民。留著名册,只会连累更多的人,所以我已将其烧毁了。”

钦差大臣一听大怒,然而名册已经没有了,继续审查也无意义,只得如实上报朝廷。结果,季麟被革去官职,还被发配到新疆伊犁去效力赎罪。

启程之日,季麟坦然而行。有人怜悯他,也有人嘲讽他,认为他太傻了。季麟丝毫没有怨言,最终死于新疆戍所。

季麟死后不到十年,他的儿子季芝昌于会考中进士及第,获一甲第三名探花,授为翰林院编修。此后官运步步高升,后担任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官至闽浙总督。

季芝昌像,取自清咸丰十一年刻《丹魁堂自订年谱》。(公有领域)

这期间,还发生一桩趣闻。道光十二年,季芝昌获会考一等,名列第三。不久,大考(注:按清制,凡翰林出身之官,包括詹事府少詹事以下,翰林院侍讲学士以下,大致六年一次须全部在太和殿参加统考,名为大考,优奖劣罚)中他又获得第三,擢升为侍读。道光十九年,季芝昌又于大考中获得第三名,升为詹事府少詹事。他具折入谢,道光皇帝召见,对他说:“你的卷子原本定为第一,朕不知为何就移置第三,不过第一不如第三巧,正好和上次名次一样。”

因为三次朝中考试均得第三,三三得九,也正应了季芝昌的字“仙九”的“九”字。因此季芝昌以诗记恩曰:“九重知已温言逮,三度同符盛事传。”

季麟为保全他人,甘愿戴罪戌守新疆。当时有人嘲讽他实在太傻,放弃官位前程、朝廷俸禄,到千里之外受罪吃苦。

民间百姓常说:“祖上积德。”季麟明明白白地遭罪受难,积下了多少德?人们无法统计。毕竟在寻常人眼中,“德”到底是什么,看不见,也摸不着。人们看见的是,自季麟去世后,他的儿子季芝昌进士及第,后来成为清朝名臣,他的孙子、曾孙均是达官显贵。季家门庭风光一时。

出身于名门望族的陈其元,于《庸闲斋笔记》中这样评价季麟救人之事,“谁说天道无知,善因果报不足为信?”季家显贵正是祖上救人,荫福子孙的善报啊!@*#

参考资料:
《庸闲斋笔记》卷5
《清史稿》卷375
《郎潜纪闻初笔》卷5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骆宾王在讨武檄文中数落武则天,但武则天却对他的文才青眼有加……
  • 大清圣祖康熙皇帝缔造的“康乾盛世”,在中国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作为帝王,康熙罕见的好学,其博览全书、兴趣广泛,不仅熟读儒家经典,学以致用,而且在地理、气象、农业、史学以及西方历法、数学、机械、医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可以说,康熙的学问在历代帝王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其鲜为人知的“偏门杂学”才识则体现在他编撰的《几睱格物编》一书中。一篇篇小短文,迄今读来,仍十分有趣。
  • 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是古代美女标准的一大特点,但不是人人都拥有完美的发质,古人也有脱发的烦恼,或有时发量不够,撑不起一些华丽的造型,假发成为男女老少居家旅行的必备物品。那么,中国的假发历史为如何?古代假发的来源有哪些呢?
  • 世人都说:“姻缘天定。”自古佳偶天成,若是命中没有缘分,也无法强求。
  • 《寿康宝鉴》里记载的一个因果故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蓝润玉的行为,在现代人眼里,不仅不算啥错误,很可能还会被人以“痴情”“追求爱情”等来看待,会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恋”及“美好回忆”。可是,他的行为却遭到了天谴恶报。
  • 北宋初年,在益津关一地(现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将杨延昭成功运用“火牛阵”大败韩昌的五万铁甲骑兵,重现了这场经典战役。
  • 铁甲骑兵,是骑士与战马都穿着坚固铁甲的兵种。他们同时具备极高的防御与攻击能力,主要用以前线冲锋击破步兵之方阵,在东西方战史上都有过辉煌战果的纪录。在北宋时期的辽国也有着这样一支精锐部队,一度让宋军陷入苦战,但这支部队最后是如何被打败的呢?这便是在河北当地流传千年的杨门女将大破铁甲骑兵的传说......
  • 传说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县城的南门外就有一个。“海眼”有龙、各种神兽或神灵镇守,不能轻易移动、打开,否则海水就会倒灌陆地,形成洪水灾害,江陵城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 唐总督只信鬼话勘案,不重证据,差点造成一桩冤案;而江苏司郎中纪容舒与刑部主事余文仪,虽遇奇事,仍尽忠职守,详实勘查案件,最后让一桩沉冤得以昭雪。
  • 老人收到的一百两,其实是从商人的箱子里拿出来的,而招待老人的酒席,是典当商人的背心付的钱。但这位江西术士如何办到的?这就无人知晓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