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個橘子

周美鑾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在「阿甘正傳」(Forrest Gump)這部影片中,阿甘的媽媽告訴他,人生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將會吃到什麼口味。我想,那盒巧克力一定是綜合口味的!因為據我所知多數的人都會挑自己愛吃的口味買,你呢?

林貴真老師寫了一本書,書名是「生命是個橘子」,深受我喜愛,我就暱稱她是「橘子老師」,以下且摘錄其中片段與大夥共享:

「生命是個橘子」,自己決定了生命,就像你選擇買了這個橘子,酸甜就要自己負責了。不是嗎?橘子買了,酸甜自負,何須怨尤?

「生命是個橘子」,失去健康就像變味的橘子,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可能在朋友身上。生命是個橘子,「時間」一到,早晚要變味的,唯一的「生命」是在變味之前……。

「生命是個橘子」,一瓣跟著一瓣,有時一瓣瓣都是甜的,也有時是酸的,但也都要親自嚐了才酸甜自知。

「生命是個橘子」,太酸了不好吃,太甜了也膩,是否酸酸甜甜都嚐才是真人生!

「生命是個橘子」,人生一路走下來,是否只有等到人生將近,才真正能體會橘子是酸多於甜?還是甜多於酸?這也許才叫生命的真諦!

「生命是個橘子」,事件總是一瓣接一瓣的發生,滋味酸或甜只有自己決定。

「生命是個橘子」,好像人生也不必有一定的遊戲規則,人生哪裡有答案?如果,人生只是個橘子而已,那橘子放久了會壞?為什麼不趁新鮮時多嚐嚐?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生活原就是片片段段,但加在一起就是人生。就像一個橘子不正都是由一瓣一瓣的橘片組合而成?

你的橘子甜嗎?我的橘子酸嗎?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回答。

「生命是個橘子」,就好像你買了橘子,老闆好心送你一粒李子,有點意外,有點驚奇。活著真奇妙,沒到最後一口氣,你真的無法預知橘子真正的滋味?

每人都各自擁有一顆獨一無二的生命橘子,如何讓橘子充滿七彩繽紛的顏色,看起來圓潤有光澤,吃起來可口外,更有一份特有的情感,就如果農夫般須付出加倍的心力,有如照顧孩子般的呵護,添加愛心的橘子,嚐起來,鐵定味道豐富無比。@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二零零九年是女性獲獎者最多的一年。 其中文學獎得主赫塔‧穆勒、醫學獎得主卡蘿‧格萊德的故事別具意義。

  • 已經十年了,看著網上一篇篇關於中共警察濫施暴行的報導,我的心一直在痛。怎麼可以,對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施以如此非人道的酷刑?怎麼可以,將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暴打致死?怎麼可以,下得了如此的毒手?怎麼可以,對生命如此漠視?也許,這些行惡的警察們認為身為「國家的專政機器」,是在執行命令,但他們是否想過,「善惡有報皆有時」這句古話為何流傳了千年?中國古代也不乏酷吏,但他們的下場又如何呢?
  • 嗨!漂流木系列(4)(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30日電)颱風蹂躪是台灣的宿命,八八風災過後,難以估計的漂流木橫躺在海邊、河床。過去漂流木被當做木柴,化為灰燼;現在漂流木,成為藝術作品,延續千年的生命。
  • 想像你罹患重病,甚至危及生命,而醫生說有兩個可行的選擇;(1)A療程,一年內死亡的機率有32%,或(2)B療程,存活一年以上的機率有68%。

    你會選擇哪一條路?如果你和大多數的病患一樣,你會選擇B療程─而且根據一項研究報告,75%的醫生也會有相同的選擇,這很值得注意,因為這兩種敘述其實描述的是同樣的療程。

  • (大紀元記者梁欣美國加州舊金山報導)1月2日傍晚,享譽全球的神韻紐約藝術團的第二場演出在舊金山著名的舊金山歌劇院(San Francisco Opera House)落幕。神韻藝術團,以純真、純善、純美的藝術形式,把人類正統文化的精髓展現給中西觀眾,讓觀眾們在享受中華文化五千年的藝術盛宴的同時,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 2009年台灣高中聯考第一次學測,台灣苗栗縣竹南高中的特殊考場有一位考生,他的雙手萎縮變形、癱瘓無力,雙腳走路顛簸。他用腳夾筆從容作答,順利應試,雖然每一個答題動作都非常緩慢與艱辛,但這位考生卻充滿信心,他就是今年榮獲總統教育獎的林永宴。
  • 離別,在生命中都是不可避免的。離別給人帶來的感覺,像冬天刺骨凜冽的北風。但是,正是經過這冬的醞釀,來年的春才更顯珍貴。離別與時間的流逝不也是考驗或鞏固著感情嗎?
  • 漸漸的小水滴發現,長年累月的流淌中,他們和不同的水源匯成一條寬闊無比的大河,陣容非常的強撼,涵蘊巨大的威懾力。大地萬物的眾多生命,看到他們的精神面貌,紛紛都不由自主的產生了敬仰和畏懼。
  • 喀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已在太陽系之外發現5顆新行星。
  • 朋友秋田才四十出頭,只因為有病在身,嚴重時甚至不能走路,只好辭職在家休養;西醫主張要開刀,他卻擔心手術的風險,有所顧慮,因此斷然捨棄西醫的治療,改看中醫,在養病的期間,他開始研究中醫,蒐集許多中醫醫書,從病情中了解自己致病的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