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可可故鄉 「巧克力團隊」築夢踏實

文、攝影/王鏡瑜
font print 人氣: 210
【字號】    
   標籤: tags: ,

位於屏東縣內埔市區內,「邱氏咖啡貞甫餐飲苑」在人來人往的市集裡,靜靜的迎接來自各地對於巧克力情有獨鍾的好朋友們。輕觸自動門的按鈕,撲鼻而來的是令人全身放鬆的咖啡香,整潔舒適的環境不禁令人心曠神怡,服務人員親切的笑容,也讓來到這兒的每一位顧客留下好印象。

邱氏咖啡貞甫餐飲苑主打新鮮自製「巧克力」,由老闆邱銘松帶領著4位7年級的年輕人共同經營,分別是邱致寧、葉仟瑋、邱軍特、鍾明文。邱銘松的團隊從可可樹的種植到巧克力的生產可說是一體成型,是目前台灣第一個可以「做出巧克力」的團隊。

巧克力的原料來自可可,4位年輕人認真種植可可樹,將可可採收後剝殼、發酵、曬乾、研磨,一整套作業流程下來,花了他們許多的精力,然而這過程雖然辛苦,但因他們有著雄心壯志,有著將台灣打造成「可可故鄉」的信念,因此不斷的投入可可的加工技術,希望能將成果回饋給當地。

在吧檯忙進忙出的是店長葉仟瑋,多年前仟瑋家有在種植咖啡,當時結識了也種咖啡的邱銘松,後來8年前邱銘松改種可可,他一同參與可可樹的種植。直到3年前可可樹進入採收期,他與邱銘松的兒女及朋友一起投入巧克力的生產。97年1月6號邱氏咖啡貞甫餐飲苑開張後,他擔任店長一職。

曾在國外求學的邱致寧,回國後專心投入巧克力的產銷,「我希望可以將台灣打造成可可的故鄉,讓大家想到可可就想到台灣」。邱致寧說,可可在研磨的時候會變得非常濃稠,這些日子以來,製作巧克力的過程中毀了很多機器,所幸在今年中旬有了重大突破,做出來的巧克力已達入口即化的口感了。


可可與巧克力。(攝影:王鏡瑜 / 大紀元)

邱軍特與父親邱銘松一同負責種植可可的工作,同時也指導想種植可可樹的農民們如何種植。由於南台灣的地理位置適合種植可可,因此許多的客人紛紛表示要種植,目前已有客戶預約了近千棵的可可樹苗要栽種。

自稱「白巧克力達人」的鍾明文,負責白巧克力的製作,店內所販售的白巧克力入口即化,甜度微甜。鍾明文說,在邱氏咖啡的團隊中,每個人都有專攻的巧克力種類,自己是分配到試白巧克力的,而白巧克力很特別之處在於它有獨特的「嗆味」。

工作團隊的成員每天都非常辛苦與忙碌,邱致寧說,雖然辛苦,但當得到別人的肯定時,心中就有滿滿的感動。她說,曾經有位專門品嚐巧克力的國外客人來到店內,當品完巧克力後立即「豎起大拇指」,這樣的肯定對他們而言是極大的鼓勵呢!


邱銘松的團隊從可可樹的種植到巧克力的生產可說是一體成型,是目前台灣第一個可以「做出巧克力」的團隊。左起,葉仟瑋、邱銘松、鍾明文、邱致寧、邱軍特。(攝影:王鏡瑜 / 大紀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9月13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Hayley Stansell報導,林小玲翻譯】看來我們消費者不是唯一從美味的 可可露(Cocolo)──這個由氫化脂肪製造、無化學成份的瑞士巧克力中受益的人,培植的農民們也從公正貿易組織的商標(Fairtrade label)中受益。
  • 考古學家在中美洲發現,土著人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用可可豆釀酒,這一發現將人類食用可可豆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五百年。
  • 清晨6時半,天仍矇矇亮,在香港最南端的隱世小島上,人稱蒲台島「島主」的島民羅金樹(樹哥)已經開始駕著小艇出海捕魚,除了炎熱和惡劣天氣外,每天清晨一次,下午一次,日日如此。樹哥是土生土長的島民,一生都不願離開蒲台島去其它地方生活。今年73歲的他,身體依然健朗。
  • 筆者曾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書局中卻未發現販售,因此只得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2009年,筆者與友人一同拜訪作者楊濬彥先生,因此發掘了這位已高齡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 中國第一貪江澤民家族斂財萬億;嫡孫江志成躲貓貓起家坐擁5千億資產;江志成借毒生財,涉核酸收割;江澤民死失靠山,江志成榮登殺豬榜頭號追蹤目標。
  • 與西方基督教相關的聖誕老人(Santa Claus)和東方的壽星老人一樣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傳說人物。不同於只留在傳說中的東方老壽星,每年聖誕期間,世界各地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聖誕老人同時出現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與大家共慶聖誕。
  • 戰爭中的的神蹟,一人俘虜132人怎麼做到的?為神服務與向國家效忠,在戰場上如何兩全?懸崖上的軍醫,硝煙中如何一人救下75名傷員?
  • 出生於俄羅斯的亞歷山大‧格拉博維茨基(Alexander A. Grabovetskiy)很早就發覺木雕十分迷人。大約五歲,他就對當地的禮品店中那些手工製作的木雕玩具——雕刻的熊及其它小動物,深深著迷。他還記得他不停地問自己:「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當時,小小年紀的他一點也不知道木雕會成為他的世界,而一把簡單的木刻刀會是他在蘇聯與美國的救星。
  • 方形臉上戴著方形眼鏡永遠掛著和藹笑容,奉獻台南藝術文化教育一甲子,獲頒「台南文化獎」、「教育奉獻獎」等,教育家兼藝術家潘元石是台南許多人敬愛的潘老師,也是奇美博物館親切的潘館長。
  • 中國人權活動家、新公民運動成員之一的張寶成在2013年那次被抓之前,曾經對當時的未婚妻劉珏帆說過一句話。他說:「中共這堵牆看著很高、很堅固,可是如果我們每個人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在自己能承受的壓力範圍內做公民維權這些事的話,哪怕你轉貼、圍觀、哪怕拿牙籤去摳牆縫呢,每個人都對著這堵牆使勁,那麼這個獨裁專制制度結束的日子就不遠了。」 劉珏帆回答說:「我沒有你張寶成的勇氣去坐牢,那我就做一根牙籤吧,去摳牆縫,讓這堵牆早一點倒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