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貿易商:歐美訂單中國轉南亞

人氣 387

【大紀元3月3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全球最大貿易採購商利豐公司 (Li & Fung)經手的亞洲出口商品平均價格去年下降9%,而且訂單有從中國移往南亞洲的跡象。

利豐這家香港貿易集團追蹤經手商品的平均單價,這些商品絕大多數都是在亞洲採購,然後銷往美國或歐洲。

據《金融時報》消息,利豐集團董事總經理馮國綸 (William Fung)表示:「趨勢非常明顯,我們的出口價格下跌了9%。」「西方零售商在環境艱難之際,都壓低出價。」

除了產品價格下降之外,利豐還發現訂單逐漸從成本相對較高的中國華南等生產基地,轉向價格競爭力更高的南亞及東南亞地區。

由於2008年末與2009年初遭裁撤的流動勞工遲未重返沿海製造業產業帶的崗位,廣東南方的工廠出現嚴重的民工荒;廣東省在中國出口中所佔比例高達三分之一。為了解決勞工荒,廣東與另一個出口大省江蘇,最近都將最低工資標準提高超過一成以上。

清華大學就業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告訴香港《明報》,中國「人口紅利」正在逐年下降,民工荒問題只會繼續惡化。在城鎮化的推進下,過去是農民去城市打工,但日後農村也會變城市,他們自然更不想外出。

據報導,今年民工荒比過去都來得猛烈,僅珠三角初步估計已缺工200萬,其它省份也遭遇人手不足困境,農民工找工作變得非常容易。

孟加拉是利豐集團的第四大採購市場。利豐去年在孟加拉的採購比前一年成長20%,中國則相對下降了6%。馮國綸表示:「孟加拉是當前艱難市場環境的受益者,到目前為止,孟加拉的表現最為耀眼。」

利豐旗下貿易公司總裁洛克維茨表示,他們正經歷一次可能耗時五到十年的結構性變革,部份業務逐漸轉出中國,而中國內部的業務也有重大變化。

據中國社科院一份統計報告,大學畢業生和農民工的工資待遇愈來愈接近;農民工搶手,大學生過剩,說明中國總體勞動力佈局存在結構問題。

另一方面,企業寧要農民工,不請大學生,也說明中國的產業比重仍偏向低端生產、勞動密集型為主,可供高教育層次人才選擇的企業數量和崗位不多,存在結構問題。

馮國綸表示:「工資水準勢必得提高。只要肯支付合理的薪資,工人自然會來。勞工都願意在工廠工作,不想留在農村。」

利豐集團去年收入下降6%,降到1,045億港元,該公司把原因歸咎於通貨緊縮、需求疲軟及許多企業的破產。不過,利豐將「總利潤率」,亦即向西方零售商 索取的價格與支付亞洲出口商之間的價差,從10.9%提高到12.2%,再加上大幅削減各項成本,所以利豐的淨利仍然成長40%,達到34億港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華郵》: 人民幣之爭凸顯中共政權緊繃
阻人民幣升值 中共商務部長要打貿易戰
再談中國經濟「奇蹟」
外電:中國超級泡沫的代價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