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燈:君子必守信

圖‧文/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的正人君子都是重誠守信之人。在中國古代,誠信曾是無數人修身立世的信條,有許多正人君子為了一 個「信」字可將生死置之度外。「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及「一言九鼎」等成語,反映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對信用、信譽的重視。在古代中國人眼裏,誠信無價,凡正人君子必信守承諾,言而無信必是小人所為。關羽雖是一介武夫,千百年來卻倍受世人敬重,不是因為他的武藝高強,而是因為他是一個重諾守信的正人君子。

東方的聖賢們在誠信方面的思想也所見略同。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孟子云:「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李白曾在詩中寫道:「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古往今來, 堅守誠信都是為人處世、從政經商的通理。西方的《聖經》中也說過:「誠信比財富更有價值。」  

唐代大詩仙李白曾在《長干行》一詩中寫有這樣的詩句:「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這兩句詩其中包含了兩個淒美的故事:詩中所說的「抱柱信」,是說一個叫尾生的男子和一個淑女,一天在橋下約會。到了約會的時間,女子還沒有來,河裏就開始漲水了。尾生為了不失信義,堅持等待,抱住橋柱,直至被淹死。「望夫台」講的則是一位婦人丈夫在外,約定日期回來,但是歸期到了,丈夫還沒有回來,妻子總是站在高高臺上,眺望遠方,等待丈夫歸來,最後化作一尊石頭,長久地屹立等待。

在春秋戰國時代,地處中原的魏國並非諸侯當中的大國,卻使四方賢士雲集而來,立足於世數百年而不衰,這都得益於魏文侯的守信重義。據史書記載,有一次,魏文侯與群臣飲酒時,極得宴飲之樂,這時候,天上突然下起雨來。他卻罷酒命駕,要到郊野去。左右勸他:「飲酒正盡興,天又下雨了, 您去郊野幹什麼呢?」魏文侯說:「我因與山林之人有打獵的約會,不能失約於人。」魏文侯對這樣的生活小事都能有信必守,無怪乎四方賢士都樂意為之效命。

清朝時,蘇州吳縣有個叫蔡林的商人,以重承諾、講信義著稱。有位朋友把千金寄存在他家,沒有留下任何憑證。不久,這位朋友病故了,蔡林就把朋友的兒子叫來,交還這筆重金。朋友的兒子不願平白無故地接受這千金之資,便說:「沒有這回事,這麼多的金子能沒有個字據嗎?再說,家父生前從未對我提及這件事。」蔡林聽了,笑了笑說:「字據在我心裏,不在紙上,這是因為你父親瞭解我的緣故,所以他沒告訴你。」其堅守誠信的形象,可為世人楷模。

觀古思今,中國大陸經過了中共邪黨六十年的謊言與暴力統治之後,已使堅守誠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消失殆盡。其實不管關於誠信的說教再多,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或一個家庭的家長經常自食其言,那在這個國家或家庭中就會形成一個互相欺騙的環境,最終結果必是害人害己。身教勝過言傳,作為一個正人君子,理應言出必行,信守承諾。取信於天下人,那就是樹立了自己的信譽與威德,必能受到世人的敬重。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一個人怒氣沖天的時候,暴躁的發泄或瘋狂就會使他喪失理智,從而抑制住他的智慧與能力,事情的結果必將向不利於他的方向發展。大發雷霆只不過是無能的表現,一個人如果能通過修煉徹底消除心中的怒氣,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能歷久不衰的傳世之作,大多屬具純樸之美的詩文。
  • 不斷歸正自己的心念,就能在人生中體會到更多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 任何人只要犯下了迫害正信,踐踏信仰自由的罪行,不管他的權位高低、何種職業,都不可能絕逃脫上天的懲罰,報應遲早會降臨到他的頭上。
  • 在生命的關鍵時刻,金錢、權勢、榮譽等身外之物並不是很重要,這些東西雖然可以誘惑世人,但那都是人生中的負擔,它沒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 抓住了今天,就是真正抓住了時間的要穴,在今天的沃土中種下了真誠與善良的種子,將來才會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結果。
  • 清靜的心靈似不動的高山,巋然安詳;浮躁的心靈則如水中的雜草,隨波逐流。心靜神定,即使居住在嘈雜的環境之中,也能聽而不聞,任它潮起潮落,風來浪湧,我心已堅如鐵石,在任何時候都不改變心中的寧靜。
  • 放下自我為他人付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高尚的思想境界。當一個人真正的放下自我的時候,辨別真假的智慧就會自然而出,他必定可以得到意外的驚喜與收穫。
  • 慈心無恨,我心中發出的只是快樂的笑聲,是大徹大悟、輕鬆快樂的笑聲,由此我切身的體會到心中無恨的日子多麼瀟灑,多麼自在!
  • 如果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上,那樣的「快樂」是卑鄙而且短暫的。由於傷害別人在心靈深處留下的愧疚與自責,將使短暫的快樂變為長久的痛苦,無私的付出與奉獻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快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