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現象」研討會 反思社會發展路向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5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明慧、吳俊婷香港報道)社區發展動力培育聯同Roundtable Community早前合辦「80後現象」研討會,自反對興建廣深港高速鐵路運動開始,社會各界對80後現象都有不同的詮釋,12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學者及民間團體,分析有關議題的看法。研討會集中就公共政策對80後的不公義進行討論。

以集會遊行表達不滿

社會各界認為政府政策不足,導致「80後」起來維護自身權益。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成員陳士齊表示,「80後」表達香港人的心聲,透過維護社會公益,改變社會現存態度,以社會公平為目的,他們是表達訴求的方式傾向集會遊行。「其實社會各界對80後或者對大家都有不同的權益,有些人視公共政策不能滿足80後,或者是置業問題,人工夠不夠買一尺樓等等問題。」

陳士齊引述今年3月發報的「80後」最新研究報告指,由於年輕人對生活的不滿,主要是憂慮社會的貧富懸殊、政局的穩定性、教育及環保等問題;他們對港府向利益財團傾斜表示極度不滿。「如果要研究現在80後,需要將香港的最後20年的歷史寫上,才能全面去分析80後一代。」

是一種爭取公平的思潮

Roundtable Community總幹事林輝認為「80後」是一種思潮,就如反高鐵運動的出現一樣,是反思社會發展的一個路向;對爭取空間,講歷史,人際關係,反對純發展及大商場的回流,「包括我們的政治權力是否公平,整個運動用一個字去形容,就是公平,爭取公平的運動;包括政治權力公平,空間公平,對年輕人尊嚴上的公平。具體的反高鐵運動,『80後』三種運動的回流:民主運動的回流,反對特權階級,反對官商勾結及爭取政治上的公平。」

他說過去1年,政府不重視年輕人的困難:大學生、律師、醫生都買不起樓,去年中開始發生,在社會上反應很熱烈,而反高鐵等以上3種思潮,就好似一個爆發點。

是自主回應社會轉變

前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張韻琪認為「80後」是社會互動的一種思潮,每個年代都有,與社會有一個埋身肉搏過程。「每一個年代都有壓迫,有抗爭,你選擇用甚麼抗爭的手法,同生理年紀有密切的關係。80後不是指年齡的分別,是自主回應社會轉變的一個方法。特別是80後,因為這個時代是網絡的時代,互聯網可以快速將發生的事連接在一起,年輕人做的方法,回應社會的敏銳和觸覺,和以前的時代是不同的。」她強調,「80後」的問題不要定年齡的界限,不同的年齡都會用自己的方法回應社會發生的事。

問題出自政府

她說,有些人行為激進些,但能體會整個討論的包容性,這是重要的。「這種多元化也是因為我們容納『激進』才有這種多元化出現,如果不容納激進,基本社會就沒有多元化。」又強調,如果政府激進過示威者,誰會說示威者激進,問題是現在的政府不激進。「問題是講它(政府),它都不聽,講它都像石頭一樣,它冥頑不靈的體系,只積極看阿爺(北京政府)有甚麼『法落』,看有甚麼可接班,有利益就算了,是因為現時的政權太不激進,太固步自封,才顯得所謂衝激的人激進。」她強調問題不是出自這班年輕人,而是政府。

經過討論深思熟慮才行動

資深時事評論員陶傑指出,一連串政府政策的不當,激發年輕人的情緒。「最低工資不包括大學的實習生,不是說最低工資對不對,立法時需有一個公平原則,有甚麼理由阻攔大學生在外面抗議曾蔭權。反高鐵爆發出來,年輕人開始覺得有足夠發揮和表達心聲的機會。」

他指有些年輕人真想去從政,有人搞運動,希望將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用正常渠道發聲,他們不違反自己的原則,不想被現有的政治框架束縛,所以出來抗爭,「我們走出來的一班自發行動者,其實背後做過好多,是討論好多才走出來,不要亂想。一班人想去做,同時也有好嚴密的討論,想好所有的事才去做。」


反高鐵運動高潮,抗議市民深夜包圍禮賓府。(攝影:鄺承好/大紀元)

普遍覺得政府施政不公平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客座教授王永平認為,政府永遠將問題簡化。「80後的現象,幾年之後,一代比一代更厲害,更有創意、有組織、有激情,這是美好的,這個跟過去抗爭的文化不同,近來80後的抗爭,創意,最值得欣賞。」他指要對80後的政治影響力要重新思考,包括公共空間、土地意識、集體回憶。「抗爭」是一個好深的概念,「要重新再考慮,政治的關係,公共空間背後的官商勾結。」

他引述調查指,80後有七成,40、50、60後有五成人認為政府的施政不公平,他指這個數字令人擔心。「如果平均百分之六十,即有六成香港人跨世代覺得政府施政不公平,這個問題是非常的嚴重,政府不要簡化80後的問題。」

王永平說,全港市民認為政府的施政出現不公義導致問題叢生,包括:貧富懸殊、貧困、官民矛盾。他指有學術界調查指,香港是一個好多元化社會,問題不是出在某一個基層,如80後,而是政府應該處理所有年齡的問題。他希望當局關注80後青年,除了尊重,與他們溝通和了解他們,「不但是80後、70後、60後,因為大部份市民都不覺得政黨可以完全代表他,政府是可以夠大膽有勇氣,不是只看一個星期的施政,看長遠一點,就可以將一個危機變為一個挑戰,就會做到事。」他希望所有80後的前途好過60後。「以大多數壓小數一定是錯,爭取公益要成功一定要爭取大部份人,包括50後,60後,40後的支持。」

前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表示,最令她覺醒有關80後的事,就是高鐵事件,她在任立法會議員的時候,知道改變不到通過撥款的事實,當時強烈感到無力感。「最感動是整個高鐵事件的爭取是好有計劃有步驟,他們無灰心,從0開始,沒有太大的期望,一步步做到,由苦行開始,到之後的斷食(絕食)。」她指這班年輕人可以帶動這個社會,是因為他們對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他們純潔,去爭取直接的利益。這就是年輕人可以去動員市民的原因。她讚美反高鐵的成功。另外,她批評政府處理所有事情的簡單化。「政府沒有全面了解『運動』,很多關於年輕人的問題,一班年輕人對政府敲響警鐘。這個地方是屬於我們(香港人),甚麼是本土,政府不可以再用簡單的手法處理。」

帶動香港轉變的力量

時事評論員陳景輝表示,雖然自己不是「80後」,但認同他們,「我自己認為80後是一個關於身份認同的計劃,不是屬於2009年開始的。其實香港作為一個經濟城市,如果香港這個城市要有另一種生活,我們每一個人要有另一種可以決定這個城市計劃的胸襟、氣魄、能力以至資源,我們首先要動搖到舊的那套對香港的想象。」他認為「80後」嘗試一種突破,他們可能會失敗,但30年後的歷史會說,2003年至2010年發生香港最重要的事件。

陳景輝說「80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對社會的改變,並強調舊的政治政策不能完全承載改造社會的時候,世代的經驗說明,究竟你願不願,或者我們運動成不成功,可以把那種經驗變成改變我們城市的力量。我們的任務就是重新定義這個城市,香港人普遍的利益,「我們一起去進行這件事,而每一個願意去的人,帶動轉變的人都是這個新的身份認同實驗的一部份,80後只是這種轉變的力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80後大學生求職屢受挫 怒燒畢業證
每日退黨團隊聲明精選(2010/04/05)
劉曉:《喜羊羊與灰太狼》所詮釋的「家」
高房價成「婚姻殺手」 屆齡「剩男」好苦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