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重建 台灣希望村面面俱全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8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太子港30日電)海地於今年初發生強震後,滿目瘡痍,前來協助重建、造屋的國際組織何其多,但只有台灣的「希望村」計畫,結合建造新屋及種植技術轉移,要讓災民居住無虞,還能自謀生計。

總統馬英九今年初出訪中南美洲時,針對協助海地重建,提出建立「希望村」(Hope Village)的構想,盼幫助災民謀生計、恢復正常生活。這個構想已有具體計畫,也已進行至少3個月。

海地地震後,不少原本住在太子港(Port-au-Prince)災民,逃到鄉下投靠親友。

為了替這些災民建築住所,也讓他們有農地自給自足,台灣的外交部、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及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由政府結合民間的力量,要讓「希望」成真。

希望村計畫位於海地中部高原區一個稱為莎望迪安(Savanne Diane)的地方,地點偏僻,就算沒有塞車,離首都太子港的車程也要約4、5小時。

希望村占地330公頃,其中10公頃為房屋用地,10公頃為學校、診所等公共設施,其餘為農場,生活機能完整,兼顧居住及生計。紅十字會賑濟處副處長徐孝慈表示,若有預算,未來也可能擴張。

徐孝慈告訴中央社記者,希望村規劃房舍共200戶,每戶以5人計算,共可進駐1000人,每戶面積達12坪,廁所及廚房依照當地人習慣,另外蓋在住宅外面;診所部份將由台灣的衛生署協助。

至於進住的災民,她說,這是由海地政府提供名單,紅十字會並不清楚甄選條件,但願意從事農作是主要條件之一。

國合會技術合作處計畫經理顏銘宏表示,到海地建造房屋的國際援助團體很多,但有計畫建屋、有農地、有技術輔導的,只有台灣。

顏銘宏說,大部分的希望村農地將用來種植當地人的主食玉米,也會種高粱及樹豆,以保障當地人一年四季都有可賴以維生的作物。

國合會的農業專家黃坤鐘投身援外工作40年,去年才退休,今年又被請來協助開發希望村。他在希望村預定地上試種40公頃的玉米,從整地到播種僅花了9 天,初步試種的結果成功,玉米口感Q又甜,賣相也不差。

黃坤鐘說,農場用地300公頃整地完成,9月初就可開始播種,會先將技術教給當地的技術人員,再轉教農民,以免有語言不理解的地方。

由於希望村位置偏遠,聯外交通更顯得重要。要前往希望村,得翻過一座又一座山頭,車子開在崎嶇的石頭、泥地上,至少要涉溪兩次,在極差的路況下,要兩小時才能抵達目的地。

初次走過這段路程的人形容,顛簸的程度「好像經歷整整兩小時的飛機亂流」。

希望村必須以四輪傳動車或重型機車才能抵達,海地隨處可見的大眾運輸工具「塔塔車」根本不可能通行,因此農技團要求海地政府盡快將路打通,估計就快要行動。

徐孝慈說,希望村總經費約320 萬美元;若希望村成功,這種模式也可套用在其他落後國家。


顛簸中邁向希望 台灣為海地建村(1) 為協助海地震後重建,台灣政府及民間合作建立「希望 村」。通往希望村的路況極差,聯外交通不佳,車輛不 易駛入,當地人出門大多步行,亟待當局改善。// 中央社


顛簸中邁向希望 台灣為海地建村(2) 顛簸中邁向希望 台灣為海地建村(2) 為協助海地震後重建,台灣政府及民間合作建立「希望 村」,結合建屋及種植技術轉移。圖中日後可能進駐希 望村的孩子,身後是台灣專家試種的玉米田。// 中央社


農技專家黃坤鐘教海地種玉米 農技專家黃坤鐘教海地種玉米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專家黃坤鐘投身援外工作40年,去 年退休,今年又被請來協助開發海地希望村。他在希望 村農場試種玉米,初步結果成功,玉米口感Q又甜。// 中央社


海地婦女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成員與海地婦女分享台灣農技團在希 望村所出來種的玉米。// 中央社

相關新聞
加總理哈珀周一出訪海地議救援
顧雅明辦公室轉交海地賑災款逾4萬元
法國向海地提供約4億美元援助
援助海地重建 馬英九提四項具體構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