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嗣漢談運動員的人生

王思捷
font print 人氣: 247
【字號】    
   標籤: tags:

除了近200公分的身高,張嗣漢已經不太像是個籃球員。畢竟,你並不期待從好市多(COSTCO)台灣區總經理的身上,嗅出任何他過去曾是名聞全國籃球員的氣息。雖然他真的是,雖然一打開籃球的話匣子又是另一回事。

「這是我在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時出戰洛杉磯加大(UCLA)的畫面,那時他們有大嘴米勒(Reggie Miller),但這場球我們中斷對UCLA 25連敗的紀錄,」他秀著儲存在iPhone裡的錄影畫面說。

籃球、學業和人生平衡規畫

張嗣漢的身體在25歲就離開了籃球場,但他的心從未遠離。他形容,從籃球學到的許多觀念,如今已內化成人生觀以及工作習慣,受用不盡。這正是為什麼他認為,從事運動絕對具備正面意義,對孩子和年輕人而言是非常好的訓練。

在美國長大的林書豪(Jeremy Lin),最近成為第一名獲NBA球隊簽約的台裔球員。在1980年代對於台灣籃壇同樣有著巨大影響的張嗣漢,如何看待林書豪的成功與台灣體壇和運動員?在這篇專訪中張嗣漢娓娓道來他的看法。

張嗣漢原本並不認識林書豪,但透過美國友人引介,曾在林書豪訪台期間和林書豪及其家人見面。他認為,林書豪足以做為從事運動的華人一個很好的榜樣。

張嗣漢說,林書豪的榜樣,不僅是他以平凡的身材打進NBA,更在於他在籃球和學業、人生規畫之間的平衡。他同時讚許林家父母,雖然林家本身環境就很好,但家裡管得嚴,也灌注他很好的觀念。

「哈佛大學沒有運動獎學金,也沒有其他學校的two-percent rule(指學生總人數的2%,可以用來招收優秀的運動員和具備特殊才藝者),所以你還是要通過招收標準才能進得去,一名運動員要進哈佛可說是雙重挑戰,」他說。

他形容,打籃球是林家三兄弟「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他們生活的全部」,這是很正確的觀念。

台灣籃壇缺乏競爭和經營 決定高掛球鞋

由林書豪遙想當年,張嗣漢表示,他從小打籃球,高中畢業也曾獲數所籃球名校招生邀請,但身為一名在籃球競爭激烈的美國奮鬥的華人,從未想過籃球能夠當飯吃,在加州大學的最後一年,也未曾作過NBA夢。

大學畢業後,張嗣漢於1985年踏上四歲之後就未曾造訪的台灣,無心插柳開啟了他另一扇籃球之窗。當年他初披中華隊球衣在瓊斯盃出賽,擊敗日韓,同時為台灣球迷帶來耳目一新的美式「強力籃球」洗禮。

隨後麥當勞成立甲組籃球隊並力邀他加入,他心想:「有球可打,還有薪水可以領,這很酷!」從未想過自己在大學畢業後還能打籃球的張嗣漢,接下來展開白天上班、晚上練球,每隔數月參加一個盃賽的生涯。

短短兩年多之後,張嗣漢就覺得不對勁。缺乏競爭和經營的台灣籃壇,使他的球技出現瓶頸。以張嗣漢的形容,就是「失去了感覺,覺得打球不再有趣」。年僅25歲的他,很快的就決定高掛球鞋,邁向人生的下一階段。

大學主修經濟的張嗣漢返美投入商界、赴吉隆坡工作,後來轉效好市多,1995年被派回台灣發展業務,至今已15年。

他說,運動和企業經營其實有很多相通之處,球員苦練就是為了在球場上表現完美,每天練投數千次,就為了訓練出「肌肉記憶」(muscle memory),「企業也相同,事前的所有準備就是為了那一次完美的presentation」。

爛規畫也比沒規畫好

「工作這麼多年,我才發現,真正的老闆並不是我的boss或老婆,而是手上的錶,你隨時都在和時間賽跑」,正如同大學時每天按表操課,該上課、練球、作重量訓練,就得按時去作,也如同一場籃球賽,時間管理非常重要。

張嗣漢的經歷和體驗,至今仍是台灣籃球員很好的借鏡。事實上,過去20年來的台灣籃壇,除了張嗣漢和任職麥當勞的陳日興之外,似乎也沒有發展更好的籃球員,呈現「典範真空」狀態。

他說:「坦白說,除了王建民等級的頂尖運動員之外,台灣多數運動員很可憐。以籃球而言,SBL(超級籃球聯賽)平均薪水多少?對年輕人或大學生或許很不錯,但運動員的earning power是逐年下降的,不像上班族逐步增加,可能到四、五十歲才達到巔峰。」

正因為台灣運動環境不佳,運動員更應該有長期規畫,而且「爛規畫也比沒有規畫好」(A bad goal is better than no goal.),因為你至少有一個方向」。張嗣漢表示,他在好市多很喜歡用運動員,因為運動員出身的人多半很能吃苦。

然而,目前台灣籃球員儘管體能、技術都勝於前輩,缺乏人生規畫的毛病卻沒有什麼不同,「抓十個人來有八個沒有規畫」。多數人的規畫,大概就是擔任教練或體育老師,張嗣漢質疑:「台灣真的需要這麼多教練嗎?」

當然,由運動場到職場的轉換並不容易。他說,球員時代每天生活中只有籃球,不是練球就是比賽,一旦進入職場,「安全角落」不見了,「你不在你的comfort zone(舒適區)之中,什麼都不熟,自然會恐慌。」

長期以來,台灣運動員似乎不是專心打球,就必須放棄運動,專心學業,缺乏兩者兼顧的「中道」。張嗣漢也不諱言,如果林書豪成長在台灣,雙親一定不贊成他打球。美國父母鼓勵孩子從事運動,則認為孩子可以將學到的努力、團隊精神、領導能力等特質,轉化至職場生涯上。

消費者選擇多 如何贏取青睞很重要

他認為,如果家庭扮演鼓勵角色和推手,球員又能及早進行人生規畫,運動員在球場生涯外一定能開創出另一片天地。

提起台灣籃壇,張嗣漢則是恨鐵不成鋼,因為25年前的弊病至今似乎仍存在。籃球圈內人多半不好意思提,他已不在圈內,因此不怕得罪人。

他說,經營籃球就像經營企業。首先要問的是,台灣搞運動到底是出於好玩,還是認真的。「如果是好玩的就算了,如果是認真的,就不能隨便辦一辦」,他說,台灣的職棒就很有樣子,即使觀眾不多,都還具備職業的professionalism(專業),但籃球就比較差。

張嗣漢指出,現代的消費者很精,選擇又多。他可以將錢花在吃飯、看電影、看舞台劇或是看棒球、籃球上,如何去爭取消費者青睞很重要;更重要的一點是未來他是否繼續消費。「如果我去看一場比賽,廁所很髒、停車一肚子氣、球員也無精打采,讓我覺得不受尊重,下次就不會再消費。」

認真的將「產品」作好,以品牌經營的觀念去經營運動,是他對台灣體壇發出的呼籲。此外,他以棒球為例,台灣國家代表隊在亞洲級、世界級賽事的表現,將會直接的影響到該項運動在本土市場的興衰。

崇拜球員是一回事
務實邁向目標是另一回事

張嗣漢最後鼓勵年輕人,你可以喜歡布萊恩(Kobe Bryant)或喬丹(Michael Jordan),但不該視他們為偶像或是你的目標,因為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是,布萊恩和喬丹是100萬人、1億人才會出現的奇才,「你不會是下一個布萊恩,但你可以像你的鄰居醫生一樣成功,你也可以是一個成功的會計師」。

崇拜球員是一回事,實事求是的規畫將來、朝目標前進又是另一回事。20多年來的張嗣漢和現在的林書豪,都以他們自身的實例作了最好的示範,就看台灣的年輕運動員是否願意張開雙眼、面對現實。──轉自《全球中央雜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打入NBA 的台灣裔球員林書豪,今天上午到台北南山高中出席籃球訓練營,他以自己高中被退隊當例子,期勉小朋友要努力。
  • 被華文媒體稱為「哈佛小子」的美國職業籃球NBA球員林書豪,現在正在紐約接受金州勇士隊新進球員的密集訓練。林書豪的父親林繼明上星期五接受美國之音採訪,談到他陪同林書豪打球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 (大紀元記者陳勤台灣台南報導)台灣首府大學校長楊順聰與美國賓州州立愛丁堡大學行政副校長Amy Elizabeth Neil,16日上午共同簽訂締結姐妺校,愛丁堡大學成為台灣首府大學改名後,第1個姐妺校;這次陪同前來的還有愛丁堡大學女籃隊十餘位成員,兩校在簽約後並進行籃球隊友誼賽,另外,校方也安排餐旅系楊國欣老師教美國球員們料理中餐,讓學生留下印象深刻。
  • 中華籃球協會今天召開第8 季超級籃球聯賽(SBL)籌備會議,7支球團都參加討論,第8季SBL將於12月25日開打,比賽制度、洋將政策都與上個球季差不多。
  • (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加拿大聯邦參議員蒂尼諾(Consiglio Di Nino)8月中旬出席了由藏裔及華裔加拿大人社區對話項目組辦的第一次藏漢青年籃球友誼賽。其間蒂尼諾對大紀元記者表示,中共在加拿大社區傳播針對法輪功、西藏人及維吾爾人的不良信息。
  • 美國時間8月21日,美國男籃出征土耳其世錦賽前,在西班牙馬德里進行的三國籃球邀請賽第二場較量中,美國男籃(夢九隊)以77-61逆轉勝立陶宛。緊接著在當地時間周日,就要迎戰本屆冠軍呼聲最高的西班牙隊。
  • 宿敵美國和俄羅斯今天雙雙在世界籃球錦標賽晉級,8強戰即將再次狹路相逢。
  • 台灣桌球小將李任悅受教練父親李黎懌影響,期許自己能為台灣奪得奧運金牌。今年11歲的李任悅在U13組排名一舉躍居世界第一,也成為她最棒的新年禮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