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近日,在廣東「兩會」上,一份由台盟廣東省委會提交的《關於加強廣東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建議》(下稱《提案》)披露,廣東多地保障房建設緩慢。分析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建設保障房怕自斷財路不積極,中共中央不追究責任,保障房建設根本無保障,地方要完成任務或「偷房」解決問題。
多地保障房完成約10%
該《提案》披露,根據2010年12月深圳市住建局公佈的信息,「十一五」規劃中原本計劃籌建16.9萬套保障性住房,目前竣工2萬多套,僅佔原計劃的12%。
截至2010年10月初,佛山市該年計劃建設的1600套保障性住房開工率僅有65%,竣工率僅為10%。
而據上海市2008-2012年規劃中,將要推出30萬套保障房,但2010年僅完成200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完成率約10%左右
自斷財路 地方政府不積極
儘管該《提案》認為,保障房建設緩慢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住房保障制度還不夠完善。比如,限價房存在著供應對像不明確、定價困難、定位不明確等問題。有些經濟適用房套型面積達到90多平方米。而且經濟適用房的購買者資格審查有漏洞,導致富人開寶馬買經濟適用房的情況仍然存在。第二,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和資金落實有困難。第三,住房保障機構不健全,管理和研究力量薄弱。
但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表示,事實上,有些地方政府對於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內在動力不足。
分析人士表示,對地方政府來說,建設真正的保障性住房是花錢的事,而且衝擊當地房地產市場,會使當地房地產價格下跌,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會減少,這對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來說,不但是送錢出去,而且還是自斷財路,所以地方政府對建設保障房相當不積極。
中共中央不追究
2010年11月17日,審計署審計公告,按規定,各地從土地出讓淨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不得低於10%。但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22個城市從土地出讓淨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未達到上述要求。其中,有18個城市向2132戶不符合條件的家庭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413.12萬元,分配廉租住房533套。
一些地方存在套取、挪用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等問題。有6個城市和4個縣將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用於回購經濟適用房和工作經費等支出,共計15231.3萬元;有6個城市的34個項目利用虛假申報材料等,套取新建廉租住房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資金6129萬元。
去年11月,在財經朗眼節目中,朗鹹平披露保障房缺失的真相。節目認為,除保障性住房資金被挪用之外,如果按規定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10%的住房保障金,則按當年最高標準2000元/平方米成本,僅當年就可建7000萬平方米以上的廉租屋,完成10-30%的廉租屋計劃,但地方政府未完成也並不受處理。
而且自從審計署在1998年公佈審計報告,中共中央各部門被披露私自截留資金、挪用資金後,震動世界,自此後審計署就不再「大膽披露」,挪用1.5億的保障金數據相當讓人懷疑,或嚴重低估。
節目認為,地方政府不缺錢,單2006年「三公」消費(公車、公款吃喝、公款旅遊)就達1.8萬億,每年的「三公」消費隨便抽個10%,都足夠當年建廉租屋讓老百姓居者有其屋。
有學者估算,建廉租房會使中國地方政府損失3000億元,而且不能賣地,不能創造GDP,所以地方政府並不積極。而且在保障房建設上,各地城市步調出奇一致,年年不完成,中共中央也不追責,大家心照不宣。這是保障房缺失的一大原因。
房地產商意見大
據《經濟參考報》2010年初報導,一位常年在珠三角、長三角和廣西、湖北、湖南等地從事房地產開發的房開商葉飆坦言:「現在還搞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房開商,要不是剛入行的『入籠新雞』,要不是錢多得沒地方花的笨蛋,或者是頭腦發熱吃錯藥的同行。因為我親身經歷了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悲哀事:錢沒賺到手,朋友吵翻了不說,卻壞了自己的名聲。」
葉飆披露,政府給的保障房回收價格很難讓開發商賺錢,而且分配內幕多,讓他和合作夥伴都吵翻了。
「最初幾年我們原來想不賺錢也能掙個好名聲。沒想到政府搞來搞去,居然還弄了個六連號出來,這樣的做法太讓我們難過了。」
葉飆說:「最要命的政府的結算方式,表面上看白紙黑字的協議,幾乎每次結算的時候,相關部門就會有10天半個月甚至1-2個月的『結賬期』,不給點這些部門 『好處』,錢就拖著不到賬。如果全靠銀行貸款來運作,沒有自有資金作為支撐,那麼拿到保障性住房地塊的房開商,就是在『找死』。」
「本來一些保障性住房項目確實可以做成『樣板工程』,但地方政府往往從地塊下手,『吃拿卡要』,以按時支付各類款項為條件,要求房開商『壓縮綠化面積』、『公共面積』,以挪給周圍效益更好的樓盤。原因很簡單,保障性住房項目的規划動不了,就只能在實施過程中做些手腳,讓周邊的樓盤從中受益。」
葉飆還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從骨子裡不想發展保障性住房,因為這會直接減少財政收入。也會導致相當一部份政府官員前期囤積的商品房價格上漲乏力。只要不改變『賣地財政』的現狀,保障性住房就容易從時間上延長,從質量上『縮水』。」
保障性住房無保障
去年10月,中國新聞網報導,北京大興區的明悅灣小區九棟保障性住房中,八棟被查出混凝土強度未達設計要求,其中6棟被勒令拆除重建,2棟加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一開發商在同一小區開發的商品房沒有檢測出質量問題。
「不敢說30%,全市範圍內至少也有10%的保障房是存在質量問題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房地產開發商如此表示。
有業內人士表示,部份實力比較雄厚的開發商更願意將主要精力用於給「富人蓋房」,因此建設保障性住房的相當一部份是規模較小、資質稍遜的開發商。有專家認為,由於開發商在保障房建設中的獲利空間較小,加之部份保障性住房的業主的觀念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們認為自己是在享受政府提供的一項優惠,出現一些質量問題也大多忍氣吞聲,這也給部份不法開發商留下了空間。
為完成任務或「偷房」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宣佈,2011年將開建保障性住房1000萬套,儘管大陸媒體廣泛宣揚「黨的政策好」,但有業內人士計算,要建成1000萬套保障房,所需資金高達1.4萬億元,約等於2010年全部土地出讓金的一半。朗鹹平教授表示:「那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建這麼多,(地方政府)沒有這個資金實力。」
而據朗鹹平在財經朗眼中表示,截止去年10月,上海供應土地948公傾,其中764公傾是保障房,但保障房土地中77%是動遷房,16%是經濟適用房,5%是中小型的商品屋,只有1.48%是老百姓住的公租房。
研究人士表示,儘是糊弄人,將保障性住房的線劃的高高的,將經濟適用房,動遷房、中小商品房等統統劃入保障房,這明明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偷房」,而不是真正為群眾考慮,多建廉租房,解決群眾的住房問題。估計2011年同樣會這樣做,來糊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