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效益:塑造經營者個人形象

本田直之

人氣 51
標籤:

是否有塑造出經營者自己的個人形象?

思考建立品牌形象時,大多數的經營者都會忽略一個重點,那就是「自己」。經營者在期望改變公司形象的同時,如果自己一直沒有任何進步,那麼所有努力都會是毫無意義。

經營者經常要面對顧客、合作廠商以及投資者的視線,這是經營者存在的意義,所以思考該如何塑造個人形象便是經營者的義務。

特別是新興企業,與其火速宣傳公司名號,從宣傳經營者的名聲著手能更快見效。因為人的名字比公司名號更容易記憶,而且比較有親切感。

「董事長就是公司的活招牌,你覺得自己是個有趣的人嗎?」

因此,經營者必須以自己的名聲決勝負,要傳達出「自己就是怎麼的人」,講述自己獨特的故事,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個人形象塑造方式(截取自西江肇司《為什麼那家公司能獲得媒體報導?》內文)。

因此個人簡介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介紹自己的畢業學校和經歷時,除非是擁有藝術類大學或是無業遊民出身的經歷,否則很難被注意。

畢業於普通大學,通過國家考試,在某個公司工作了幾年後,累積了一些經驗開始創業──這樣的個人簡介根本不能勾起別人的興趣。

越是小規模的新興企業,就更應該針對「經營者是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性格?」部分,編寫出能突顯經營者資歷的個人簡介。

如果經營者的個人簡介上沒有任何能夠襯托個人形象的「經營者事蹟」,就不算是一份能夠成功塑造個人形象的個人簡介。

JFA剛成立時,便突顯出公司高層泉正人的獨特形象,介紹他是「白手起家進而成功創辦公司」,把他的性格塑造得充滿活力又有趣。

近年來泉正人的著作極為暢銷,事業也逐漸發展,因而培養出社會大眾的信賴感,他也逐漸拋開個人性格要素,扭轉形象讓自己轉變成擁有「企業家個人簡介」的人物。

這也表示,不論公司如今處於何種階段,都必須想辦法修改經營者的個人簡介。

另外,在Corporate Advisors Accounting會計師事務所,很多客戶都是準備上市的企業,於是經營者身分的中村亨便將自己曾經是會計師,有過公司股票上市經驗,並有實際參與公司經營的事蹟,都作為自己的經歷加到個人簡介中。

經營者在塑造自己的個人形象時,還應該注意到一點──必須考慮到是否符合公司的發展方向,並適時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舉止。

在我幫某個企業股票上市的時候,有發生了一件事。作為塑造經營者形象的一環,我稍微分析了這個經營者的性格,結果發現,這個經營者個性內向,不太喜歡拋頭露面,而且完全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是所謂的股票掛牌上市,就是要說服所有投資者的過程。如果經營者的口頭表達能力差,那麼即使企業經營得再好,也很難吸引投資者的注意。

因此我開始把他說話的模樣錄下來,讓他本人觀看。我徹底地針對他的表現能力、表達能力做了一番指導,像是說話方式哪裡不好、行為舉止上有哪些怪癖,以及怎樣的說話方式比較好……。

另外,我對他的指導不僅在說話方式的表面工夫,我還稍微分析了他的說話內容。大多數靠自己創業的經營者,不擅長以邏輯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都需要接受訓練。

於是我先製作一個雛形,然後透過練習,將說話內容修改成經營者比較容易以口頭表達的形式。因為不管是多麼精采的演講,如果經營者沒辦法說得流暢,就不具意義。

假設經營者很容易緊張,也可以事先模擬對答的畫面,讓經營者練習如何不回答出曖昧的內容。

所以如果經營者不能改變自己的表現方式,那麼好不容易塑造出的個人形象,也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經營者的服裝、髮型風格等部分,也可以參考專業顧問的意見,思考到底該如何塑造自己的個人形象。@(待續)

摘編自 《槓桿管理》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管理新思維:與鷹翱翔
管理風險的保險業務:被拒絕是學習
交響樂團式管理:做音樂的主人(1)
交響樂團式管理:做音樂的主人(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