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後回國後成精神病人的悲傷故事

人氣 16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02日訊】近日,一位網友在紅網論壇發帖,披露了一個消息:在湖南衡陽,一名哈佛大學女博士後回國後成了精神病患者。帖文被多個論壇轉載並引發網友熱議。她曾經是別人眼中的天才,復旦畢業留學美國,自然科學碩士、哲學博士,醫學院博士後。走到這一步,她經歷了怎樣的人生?4月下旬,《瀟湘晨報》記者趕往衡陽調查。

五歲上學 天賦異稟

據《瀟湘晨報》報導,鄧琳1967年12月12日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在家排行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她自小就顯得天賦異稟。

鄧琳小時候聰明好學,記憶力特別強,好奇心也重,凡事都要弄個明白。3歲的時候,看到別人織毛襪,她便偷偷跟著學,沒幾天便織出了兩隻漂亮的毛線襪子。還有一次,父親帶著她到北京轉了一大圈,回來後她竟還能準確地說出公共汽車行車路線、停靠站和風景點的名稱。

女兒5歲時,很想上學,鄧建平當時是航空工業部西安一家企業的高級工程師,聯繫了一所小學,不料由於女兒年齡不夠,最終還是被對方拒絕了。小鄧琳很生氣,整天哭鬧著要上學。沒辦法,父親只好帶她到耒陽老家「走後門」上了小學,然後再轉到單位的子弟小學。

一開始,西安的學校不願接收,第一學期結束時,小鄧琳語文和數學都得了一百分。同時,小鄧琳還跟著父親學英語,6歲時便學會了國際音標,還記得很多英語單詞。

不止課堂學習,小時候鄧琳各個方面都很優秀。在母親周雲娟記憶裡,小鄧琳最喜歡玩跳皮筋,鄰居家小孩沒有誰能玩得過她,「有一個高難度動作,鄰家小孩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我們家鄧琳觀察了一陣,換了個角度,輕輕鬆鬆就跳過去了。」

鄧琳的腰鼓、羽毛球都很不錯。

十五歲考上「復旦」

上中學後,鄧琳各科成績都非常棒,特別是英語和物理,多次獲得比賽獎。1981年,她中考英語得了西安市道北片的第一名,總成績也名列前茅,遠遠超過西安市重點中學(高中)錄取線。當時,她很想到西安市的重點中學去讀書,可單位禁止職工子女外出讀書。鄧琳便央求母親帶她到重點中學西安市85中去看看。誰知看完後她竟賴在學校不肯走了。父母便想方設法讓她進了西安市85中。

因鄧琳不屬於學校正規錄取生,學校只同意讓她「走讀」試試看,她二話沒說便答應了。從此每天早晨5時她便乘車上學,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個月後,因成績優秀,學校領導主動提出讓她住進了學校。

1983年,年僅15歲的鄧琳被復旦大學錄取。

鄧建平一直認為,他的女兒是個「天才」。或許,這是繼承了父母的「學習基因」。鄧建平和周雲娟都是高級知識分子。

優異的成績滋生優越感

出類拔萃的學業成績讓鄧琳有了不少優越感。一次,鄧建平去復旦大學探望女兒,但她說要出去跳舞,鄧建平偷偷跟了過去,在舞會上,男伴由於舞技不太好,被女兒當面罵「蠢蛋」。

或許是考慮到女兒的這種優越感,鄧建平從來不讓鄧琳吃苦頭。1984年,鄧建平調回老家工作,在衡陽市科委任職。女兒每次回衡陽,他都一定會到火車站守著,並給她買好回程火車票。如果沒有買到臥鋪,鄧建平就會上火車給女兒搶座位。

有一次,鄧建平沒有搶到座位,鄧琳站著去了上海。這事後來成了鄧琳向鄧建平抱怨的由頭,「她跟我說她好苦,我問為什麼,她說站著去上海上學。」鄧建平說。

本科畢業後,鄧琳順利考取復旦大學的研究生,學的是昆蟲病毒學。

二十二歲留學美國

研究生快畢業時,鄧琳報考了美國的大學。儘管她以上海市專業第一的成績被對方錄取,但由於一下子無法在美國找到經濟擔保人,鄧琳一氣之下,放棄了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證書,回到衡陽。

之後幾個月,鄧琳幾乎不出家門半步。父母勸她回校唸書,鄧琳的回答著實讓鄧建平吃了一驚:「去不了美國就自殺。」

在鄧建平的幫助下,經過近2年的等待,直到1990年9月,22歲的鄧琳才到了美國,開始了留學生涯。

取得優秀的科研成果

近10年留學生涯裡,鄧琳就讀和工作的都是美國一流大學,俄勒岡州立大學自然科學碩士、肯塔基大學哲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

初到美國的一段時間,鄧琳忙得不可開交。在學習和工作上,她都不敢有絲毫鬆懈。她每天要花10多個小時去聽課,做實驗,還要補習英語和計算機,另外還要找房子、做飯……為了節約時間,她星期天便將一星期的飯煮好放進冰箱裡,吃飯時到微波爐熱一熱。

1992年4月的一天,導師告訴她資金用完了,這意味著她要沒有獎學金了,鄧琳一下子陷入困境。1992年6月,她取得了創造性的科研成果。她迅速將自己的資料寄給新澤西州立大學著名的病毒學專家布魯斯・威伯教授,很快被布魯斯・威伯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並獲得優秀助研獎學金。

32歲那年開始了初戀

鄧琳32歲那年,正在攻讀博士學位,開始了初戀。她認識了一個來自台灣的男同學,很快墜入愛河。後來,男同學碩士畢業,考上了哈佛大學博士。

為追隨男友,1998年1月,鄧琳放棄了在肯塔基大學一所實驗室的研究,在幾位知名教授的極力推薦下,成為哈佛大學的博士後。在哈佛大學,鄧琳廢寢忘食地工作。她每天6時上班,到半夜2時左右才回去。

鄧琳去美國後,大約每兩個月會寫一封信回家。有一次,她在信中寄了幾張外出遊玩的照片,鄧建平發了火,他的回信說:我送你去美國是學習。沒過多久,鄧琳回了信,裡面是她剛剛發表的學術論文。

父母沒有想到鄧琳這時候交了男朋友。有一次,鄧琳在信中透露了一點關於男朋友的信息。鄧建平步步逼問,才得知這名男同學比自己女兒大了8歲,且有高血壓。家裡人強烈反對,鄧琳的戀愛無果而終。

事實上,雖然鄧琳32歲之前的感情世界一片空白,但她不乏追求者。

在復旦大學,由於鄧琳的學業、舞技出眾,表達愛意的情書紛至沓來。與她同宿舍的韓慧敏還記得,當時鄧琳性格非常開朗,非常熱心,「每次代大家收到信後,她都會一一把信送到每位舍友的手中」,不過,鄧琳當時的心思全部撲在出國上,加上年齡小,根本就沒有想過要談戀愛。

父母探親發現女兒反常

1999年6月,周雲娟去美國探親,一下飛機,就發現前來接機的女兒瘦了一大圈,她還很驚訝地發現,女兒處理問題的時候不像以前那樣圓滑了。隨後,鄧建平趕到美國,也發現了女兒的反常之處。

鄧建平說,可能是繼承了父母的性格特點,女兒既內向又外向。一方面,她希望自己各方面都做到最好,對自己的學業要求尤其苛刻,她報考研究生時,花了16元錢報考費,她就對母親說,如果自己考不上,會對不起這16元錢。另一方面,她受不了一點氣,但她嘴上從來不說,就算在外面受了委屈,也從來不和父母親說。

回國找工作遇到挫折

從美國探親回來,鄧建平為女兒在美國生活感到擔心。他希望女兒回到自己身邊,聯繫了衡陽當地一家醫學院,對方答應聘請鄧琳為特聘教授。

2001年夏天,在父親強烈要求下,鄧琳回到衡陽。這在當地引起了不小轟動,媒體紛至沓來,讚美之聲不絕於耳。

回國後,鄧琳最大的希望是回復旦大學教書。她聯繫了復旦的一名教授,對方同意了,但表示要等自己考察結束後面談。鄧琳信心滿滿,不料,沒過多久,她就接到教授的郵件,被告知不用去上海了。

鄧琳很生氣,實在忍不住的時候,把怒火轉移到了父母身上。

鄧建平和周雲娟帶著鄧琳前往廣州,他們聯繫了中山大學等名校,但鄧琳的態度很堅決:非北京、上海的大學不去。

讓鄧琳和父母沒有想到的是,擁有頂級學歷的鄧琳在找工作道路上的挫折才剛剛開始。

2002年,鄧琳的檔案被傳至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時任生科院院長吳秀山在電話核實了鄧琳學歷後,決定聘用,但鄧琳在湖南師大只待了兩個月。

吳秀山說,鄧琳入職不久,就表現出精神異常的症狀,學院方面打電話給鄧琳的家屬,要求解除聘用合同。鄧建平接到學校電話通知後,害怕鄧琳受氣,立馬趕到長沙,把鄧琳接到衡陽,送進了精神病醫院治療了半個月。

進精神病院已成常態

打那以後,儘管鄧琳找過多份工作,也先後多次出國,但挫折似乎跟她如影隨形:應聘西安一所醫學院,原以為學院會提供一套住房,然而她去了西安才發現,自己預期的「套房」不過是一個單間,她大失所望,沒有過多考慮,辭職回到衡陽;後來,她去了一趟加拿大,工作沒找到,身上的錢卻花光了,只好悻悻地回來……

雪上加霜的是,她的精神狀態越來越糟,接受精神治療已成常態。

現在,鄧琳治療一個療程是3個月。療程結束,她的情緒能基本恢復平靜,沒過多久,她又會進入「狂躁期」,所以,父母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安排她到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院接受治療。

衡陽市第二精神病醫院的醫生王倩知道鄧琳是一位不同尋常的精神病患者,他給鄧琳下的臨床結論是:精神分裂症,而這種疾病很難根治。

在鄧琳情緒最不穩定時,連王倩接近她都要小心翼翼。王倩知道,鄧琳正在產生幻覺,總認為有人在她耳邊大聲說話,作為回應,鄧琳會一個人自言自語。

父母希望能找個女婿

從哈佛博士後到精神病患者,鄧建平陷入了深深的自責:「是我害了她。」在鄧琳的成長過程中,一切都由鄧建平和老伴安排,導致社會經驗極其缺乏,加上從小就在周圍的人群中出類拔萃,遇到挫折就受不了,沒辦法接受。所以,鄧建平喟然長歎:「一切包辦的孩子沒有出息」。

如果一切正常,老人原本可以不用拮据,兩人每月的退休金加起來接近6000元,但這筆錢現在全部用來給鄧琳治病了。

鄧建平知道自己總有一天將離開鄧琳,他現在最希望能找一個女婿,「房子我們提供,只要他對我女兒好。」

(文中鄧建平、周雲娟、鄧琳均為化名)

相關新聞
清華校友憶逝去的海歸博士涂序新
美國大學4年深造 「海歸」菜市場賣雞
吳學燦:是誰害死了海歸博士?
跳樓海歸博士 同學眼中的「super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