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赴比利時 奠基革命據點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7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13日專電)倫敦蒙難是國父孫中山推動革命志業的重要轉捩點,使得他在國際聲名大噪,隨後他於1905年赴比利時,為國民革命在歐洲打下基礎,同時也為同盟會在東京成立開創先河。

1904年底,孫中山由美國舊金山動身前往英國,當時他已身無分文,多位當時在歐洲大陸留學的中國留學生,隨即為他籌措旅費,1905年春天,他乘渡輪橫渡海峽,頂著寒風在比利時北部的海港奧斯坦德(Oostende)上岸。

孫中山這次歐洲行成果豐碩,不但足跡遍及法國、德國等歐陸主要國家,更重要的是在比利時建立革命據點。1905年夏天孫中山結束歐洲行前往日本,在東京成立同盟會。

當年熱烈歡迎孫中山的留歐學生,有不少是通過滿清科舉的菁英,像是1903年由清政府選赴比利時留學的魏宸組,即為當年在歐洲為國民革命奔走的有識之士。

不過,實行君主政體的比利時,當時仍傾向同為君主體制的清政府,對於孫中山來到比利時,態度相對冷淡。魏宸組的嫡孫魏崇明說,那時中國留學生對於中國前途與革命願景,常有激烈爭辯。

他回憶父執輩從祖父聽來口耳相傳的往事說,1911年武昌起義,滿清政府派駐比利時的大使擔憂中國留學生鬧事,曾由外交部請司法部門找警察從旁觀察中國留學生的聚會並撰寫監視報告,這些報告目前仍被比利時政府完整保存。

魏崇明在比利時定居超過30年,目前在比利時外交部任職,曾被派任比利時駐韓國等國大使,他的另一半阮麗明是抗日名將阮清源的後代,1971年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後,隔年赴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深造,相識結為連理。

儘管比利時當局並不認同孫中山的革命志業,國民革命的風潮仍有如燎原之勢,激起比利時的報章雜誌媒體熱烈討論。比利時高等漢學院存檔許多有關國民革命在中國發展的報導,像是討論共和體制在中國能否實現等。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比利時媒體報導更是鉅細靡遺的介紹完整經過,形容這是繼太平天國和庚子拳亂後,規模最大的事變,並附上「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的地圖。

這些史料在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之際更顯彌足珍貴,阮麗明說,她正逐一整理,希望能出版專書,為過去的歷史留下紀錄,也為歷史的傳承,盡一份心力。

相關新聞
香港舉辦國父孫中山在港革命足跡展覽
連戰:國父領導國民革命創造民國是史實
香港多個團體祭拜國父及革命先烈
紀念國父鼓吹革命 孫女泰國捐贈銅像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