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之子談民國 蔣白的瑜亮情結

人氣 408

【大紀元2012年0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明綜合報道)北伐抗日名將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日前在上海的座談會吸引逾千人捧場,大陸民眾表示嚮往民國典範,尤其是民國中心人物蔣中正和白崇禧成為關注焦點。白先勇也談到民國歷史和國民黨「中央抗戰史」的缺失。

重看歷史 大陸民眾嚮往民國典範

1944年,日軍逼近貴州獨山,重慶受到威脅,有遷都西北之議。白崇禧隨蔣中正、宋美齡前往陝西臨潼視察。(網絡圖片)

據中央社報道, 「我父親白崇禧和蔣介石是瑜亮情結」!台灣作家白先勇6月22日在上海座談會逾千人捧場,不少大陸讀者說站3小時也要聽白先勇說民國故事,因為他們認為能從另一個角度看歷史「很棒」。

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生王慧在座談會現場花人民幣98元買來白先勇新書《父親與民國 —— 白崇禧將軍身影集》,表示要好好細讀。她認為,讀民國相關叢書,與直接從大陸現有文獻中研究完全不同,這本新書中的照片及對日抗戰的報導都是很珍貴的歷史資料。

王慧表示,小時她所受共產黨的教育是「孔宋家族在大陸期間很貪腐」、把持上海及整個大陸金融體系的情況嚴重等;但現在去查文獻資料,她會反思「孔宋家族真有這麼糟嗎?當時的時代背景對照現在的大陸又是如何?」

她說大陸正在改變,對歷史的詮釋也越來越知道還原真相的重要。

去年曾到台灣當交換學生的90後嚴同學也表示,「我愛台灣的一切!」, 「你們台灣就是民國范兒(典範)」。

大陸作家陳丹燕的父親當年是中共地下黨員,而白先勇的父親白崇禧堅決反共並剿共,但是陳丹燕表示「這不影響我們之間的交往交流」。

北伐抗戰名將

北伐國軍參謀總長、前敵總指揮白崇禧(前立者)率領國軍乘鐵甲車由唐山總部出兵攻打灤州,這是北伐最後一役。(網絡圖片)

白崇禧18歲就瞞著家人,參加廣西學生軍敢死隊,赴武昌參加辛亥革命,見證了中華民國的誕生。在統一廣西的各個戰役中,白崇禧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足智多謀,出奇制勝,以少勝多,被其對手沈鴻英所部譽為「小諸葛」 。1926年,白崇禧33歲時,被蔣中正在廣州「三顧茅廬」,親選誠邀並任命為北伐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任前敵總指揮,並曾一度代理蔣中正總司令的職務,指揮北伐國軍從廣州打到山海關,被譽為「指揮能事回天地」,「完成北伐第一人」。

《不朽的光榮》中的一畫面。)” title=”1937年,淞滬會戰戰場,鐵血桂軍向日軍衝鋒反擊。10月的一天,僅桂軍廖磊集團軍便戰死6位旅長,上萬桂軍敢死隊隊員大部分壯烈犧牲。白崇禧痛心疾首,連日飲食不進,謀思抗戰對策。(網絡圖片,視頻《不朽的光榮》中的一畫面。)” width=”600″ height=”471″
class=”size-large wp-image-6605752″ /> 1937年,淞滬會戰戰場,鐵血桂軍向日軍衝鋒反擊。10月的一天,僅桂軍廖磊集團軍便戰死6位旅長,上萬桂軍敢死隊隊員大部分壯烈犧牲。白崇禧痛心疾首,連日飲食不進,謀思抗戰對策。(網絡圖片,視頻《不朽的光榮》中的一畫面。)

抗日戰爭期間,白崇禧任軍委會副參謀總長,在全中國率先提出「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持久戰戰略方針,被採納為國策和抗戰最高戰略,蔣中正明示白崇禧為其接班人。白崇禧參與指揮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崑崙關攻堅戰,桂柳戰役。在日本人的戰史中,崑崙關戰役和桂林保衛戰是日本侵華戰爭中兩次認為中國軍隊的勇猛程度要超過自己的戰役,這兩次戰役的總指揮官都是白崇禧。

四平戰役——白崇禧一生的憾恨

1946年5月,國防部長白崇禧督戰國軍精銳在吉林省四平大敗林彪共軍。由於美國施壓,蔣介石被迫宣佈停戰,此後國共雙方軍事驚天大逆轉。(網絡圖片)

在上海談到國共內戰時,白先勇表示,1946年父親白崇禧督戰國軍在四平大敗林彪共軍,「我父親當時主張要繼續剿匪、直搗哈爾濱打林彪,但蔣介石沒同意」。蔣中正在美國的高壓下,宣佈東北停戰,林彪共軍得以死灰復燃。

四平戰役也是白崇禧一生的憾恨。白先勇說,父親1966年過世前,每當提起這段過往仍感慨萬千,因為這是「國共內戰戰情反轉的關鍵。」

蔣介石本人也終於反省他在1946年6月6日頒發第二次停戰令對東北戰爭的影響,在他撰寫的《蘇俄在中國》中做出了這樣的結論:「可說這第二次停戰令之結果,就是政府在東北最後失敗之唯一關鍵。」

白崇禧、蔣中正的關係

對於大陸讀者非常關心好奇的蔣、白關係,白先勇表示兩人相交40年,關係非常複雜,有合也有分。父親白崇禧晚年曾這樣概括兩人之間的關係:「蔣總統是重用我的,可惜有些話他沒聽進去。」白先勇認為,父親和蔣介石沒有個人恩怨,「但兩人是有瑜亮情結」,包括在國共內戰時的看法分歧。

白先勇表示,父親的一生就是一部民國史,雖然大陸讀者認為白崇禧是「蔣那邊的軍隊」,但白先勇說,父親出自廣西桂系,當年同是桂系的李宗仁要競選副總統,父親夾在李宗仁與蔣介石間相當為難,但「他做任何決定都是『為國為軍』。」

此外,白先勇也多次對兩岸三地媒體澄清所謂「蔣介石派特工謀殺白崇禧」、「蔣介石派人到白家抄家搜黃金」都是謠言。他說,父親白崇禧晚年因心臟病突發而逝世,家中並無外人想像的黃金,在台灣也無人敢來抄白崇禧的家。白先勇表示,台灣那時不是大陸的「文革」,又不是紅衛兵抄家,台灣沒有這種事情發生。

國民黨「中央抗戰史」的缺失

1938年台兒莊抗日大捷後,白崇禧登上「中國Life(生活)雜誌」《良友》畫報5月號封面人物,成為史上第一位登上該畫報封面的中國軍人。(網絡圖片)

大陸《看歷史》雜誌近日發表楊東曉採訪白先勇的專文,說到民國歷史的缺失和不完整。

國民黨方面的「中央抗戰史」厚達700多頁,提到抗戰首場大捷「台兒莊大戰」只有三、四頁,而且沒有提到這場戰役的最高指揮官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名字。一部民族的抗戰史,由於蔣桂之隙,兩個不可少的名字竟是缺位。

1939年11月,《良友》畫報在報道第一次長沙會戰時寫道:「白崇禧將軍為湘北大戰之最高統帥,此次誘敵深入、迂迴側擊的巨策,即為白將軍於九月間主持之軍事會議席上之決定。」

當初台灣中央研究院曾為白崇禧做過128次採訪,最後一次口述是白崇禧去世前8天,台灣出版的《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就是歷時4年記錄的白崇禧口述,卻因為1966年12月白崇禧的猝然離世而中斷,「很重要的國共內戰還沒講到,他就走了,民國史因為兩岸政治立場不一樣,很多都被曲解了」。

白先勇發現,在黃褐色的历史记载中,白崇禧在不同的時代,有時「身影高大」,有時則「影蹤全無」。他認為不僅白崇禧的口述歷史不完整,而且由於歷史的原因,兩岸對白崇禧的歷史記載都有不公允之處。為父親白崇禧寫一本書的想法,最初產生於1990年代初。

「這是一部不完整的歷史」,白先勇說。國內戰爭年代中的許多曲折,國軍在抗日和內戰中的一些決策還沒有從白崇禧的視角表現出來。

「北伐之後,我父親的許多動向,都與後來的歷史走向有關,但是有很多時刻,這邊(大陸)也不講、那邊(台灣)也不講,很重要的歷史時刻被埋沒。」

白先勇對大陸媒體表示,大陸拍的電影《血戰台兒莊》「卻把白崇禧拍成了副官,跑前跑後。不是的,他也是主帥」,白先勇說,「這一仗是李、白二人打的,戰前佈署都是李、白二人一起做的,但是在《李宗仁口述歷史》中,他只講他自己去了。」

歷史雖然在後世的記載中被改變,但在當時總能留下真切的身影。台兒莊捷報傳開,全國振奮,大本營武漢十多萬人上街大遊行中,開路大卡車上載著李、白二人的巨照。

這一年,被侵華日軍定為必須消滅的「頭號罪犯」白崇禧44歲。

台灣逆境 堅持信仰

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白崇禧在最艱難困苦的時刻堅拒毛澤東50萬兵權的誘降收買,率領不足30萬鐵血桂軍跟百萬林彪共軍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北伐和抗日英雄、桂系「鋼七軍」最後一任軍長李本一中將戰敗被俘,寧死不屈,被中共殺害。白崇禧在海南島等待接應從廣西撤退的子弟兵,沒有等到一兵一卒。雖然有人勸白崇禧另辟他途,但他毅然選擇了赴台灣。

大陸不少民眾表示,白將軍拒絕信仰共產主義,選擇中華民國,非常英明正確,不愧是諸葛孔明。有網友表示,如果白崇禧投共,肯定是「右派」命運,也熬不過毛澤東發動的文革。

事實上,桂系黃紹紘自30年代離桂投蔣後,被蔣中正委以高官,曾任內政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戰區司令長官、監察院副院長等職。但是抗戰勝利後,黃就一直親共。1949年,黃紹紘在北平會見毛澤東後,極力遊說代總統李宗仁、白崇禧與中共簽訂「喪權辱國」(蔣中正語)的「投降書」(白崇禧語),並多次勸說李白投共,稱「識時務者為俊傑」,遭到白崇禧堅決反對。黃紹紘不聽白崇禧勸告,自行去香港赴北平參加中共的政協會議。後來黃紹紘被中共打成「右派」。文革中,黃不堪批鬥侮辱,多次服毒自殺,最終以剃鬚刀割喉慘死。

白先勇表示,父親白崇禧在赴台灣前,就明白自己到台灣的處境不會好,但他要「向歷史有個交代」,要與「中華民國共存亡」。選擇台灣雖然是蔣中正寫信邀請的,但也是白崇禧自己的選擇。

白先勇經歷了白崇禧赴台後備受冷遇的歲月,並將這一時期稱為父親的「逆境」。在台灣的17年裡,白崇禧無論走到哪裡,身後都有情治人員跟蹤監視。白崇禧曾經在1956年5月2日親筆手抄密函一封致蔣介石,信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並陳述了三十多年來忠於黨國的歷史,然後向蔣質問遣派情治人員跟蹤監控的原由。

蔣中正派副總統陳誠親自向白崇禧解釋:「便衣人員是保護你的,我也有人跟隨。」

「你現在是副總統,當然有此需要,我並無此必要。」白崇禧回答。

雖然生活中有不愉快,但是白崇禧該盡的職責仍然絲毫不苟。白先勇聽到父親的老部下說,白崇禧在台灣一直按時參加國民黨的組織生活,開黨小組會(同為一級上將的閻錫山退隱後是什麼都不做了,這樣的會閻錫山是不參加的)。但白崇禧還是定期和住在周邊的下級軍官(校官)過組織生活。無論多麼平淡和常規的例行學習,他也從不缺席。白崇禧認為,拿一天薪俸就得負一天責,他始終有組織和紀律性。

白先勇認為白崇禧晚年命運即便成了悲劇,也並未懷憂喪志,還是在為信仰堅持。直到去世前不久,白崇禧還念念不忘反攻大陸,光復中華河山,解救大陸同胞。

英雄去世 蔣中正悲伤

不久前,白先勇對港台媒體表示,1966年12月白崇禧去世,蔣中正下令給白崇禧的葬禮是國葬規格,非常隆重。蔣中正總統早上7点50分,第一個前來祭悼白崇禧。白先勇表示,蔣中正滿臉哀容,是真的悲傷,那是一種「革命尚未成功」,而昔日同志和戰友已經逝去的悲傷。蔣經國代表國防部主祭,陸海空三軍、聯勤總司令部的各位總司令和部長都前來祭悼英雄。

蔣中正總統特親筆題字,旌表白崇禧將軍「忠貞為國」「軫念勳猷 健生同志千古」

美國《紐約時報》當天自台北發佈特訊報道,稱讚白崇禧將軍為「中華民國最傑出的軍事戰略家和將領」。


(視頻:《父親與民國》台北發佈會現場播放白崇禧記錄片:1966年,蔣中正總統率領眾官員第一個前往祭悼白崇禧的國葬;1947年,國防部長白崇禧蒞台 視察國軍和處理二二八事件;1944年,白母馬太夫人90歲大壽,蔣委員長特派參謀總長何應欽代表他本人為白母祝壽,白崇禧將軍全家與5萬多軍民以及駐華美軍司令史迪威等將領參加祝壽。)


(視頻:1945年10月10日,日軍北平投降: 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抗日持久戰最高戰略制定者、國軍多場重大戰役策劃部署指揮者白崇禧上將親臨現場監督,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代表中國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北平十萬餘民眾與美、蘇、英、法代表觀禮,激動高呼「中華民國萬歲」、「中國萬歲」、「蔣委員長萬歲」、「勝利萬歲」,聲震屋瓦,響徹雲霄。)


(視頻:不朽的光榮—— 偉大的中國衛國戰爭: 1945年8月,蔣中正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歷時14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採用白崇禧上將率先提出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迎來了近代歷史上最偉大與榮耀的時刻。)


(視頻:中華戰神白崇禧 —— 青天白日旗飛揚 永恆不滅英雄的光芒


(視頻:戰神白崇禧 —— 巍巍大中華 梅花千古頌


(視頻:捍衛中華 戰神白崇禧—— 碧血黃花崗 萬世流芳頌


(視頻:《一寸河山一寸血》(23) 日機轟炸蔣中正故鄉,白崇禧論克敵制勝,中日最精銳軍隊決戰崑崙關,桂南會戰崑崙關攻堅戰大捷


(點擊觀看視頻:中華戰神白崇禧投身辛亥革命,統一廣西,北伐、 抗戰、 剿共 ———— 統一廣西後,敬仰孫中山的白崇禧在桂林獨秀峰下,專門建立了一座中山紀念塔和仰止亭,上書兩行大字「中山不死,主義常新」。)


(視頻:《父親與民國》在台灣 白先勇說白崇禧、民國、蔣中正 (台灣衛星電視台TVBS看板人物):在台灣17年,白崇禧將軍念念不忘光復中華河山,去世前還在操心謀劃國軍的反攻大陸戰略。60多年後,白先勇又走進了南京總統府,在當年蔣中正授予父親國防部長大印的那個禮堂,參加「白崇禧與中國歷史」研討會。 )

相關新聞
【歷史今日】「戰神」白崇禧誕生護中華
真言:中共貪天之功 白崇禧才是持久戰第一人
蔣介石曾明示白崇禧接棒 白常犯顏直諫
白崇禧被讚最有骨氣的身影 台北人憶民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