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善心為貧僧捐錢送終 上蒼賜福添子增壽

明朝正德年間,在蘇州府崑山縣大街,有一居民,姓宋名敦,妻子盧氏,二人都已年過四十尚無子嗣。因求子心切,所以經常到寺廟中去燒香許願,但始終也不見有甚麼效果。

這天,宋敦聽說蘇州城門外的陳州新建了一座娘娘廟,香火鼎盛,十分靈驗,就同妻子商量前去燒香求子。妻子欣然同意,精心為丈夫置辦了香燭紙表、拜神禱文、散碎銀兩等應用物件,打疊包裹,一切準備就緒。

第二天妻子一早就送丈夫上路。宋敦身穿一件素白湖綢道袍,拎著包裹,趕出北門下船。趁著順風,不足半日,就走了七十里水路。到達後當晚便宿於楓橋舟船之中。

第二天清早,他在船中洗漱已畢,吃了素食,又凈了口手,拿著包裹步行到陳州娘娘廟前。天未大亮,廟門雖開,但殿門卻關著。不一會兒,殿門開了,廟祝把他接入店內。

此時其他香客未到,燭架尚虛,廟祝放下琉璃燈來,取火點燭,向宋敦要拜神禱文虔誠禱告,然後又上香焚紙。宋敦也虔誠的跪拜禱告娘娘賜福生子。焚香禱告禮拜已畢,又拿出幾十文錢酬謝了廟祝,便告辭出廟。

他走出廟外,剛要舉步,忽然聽到廟牆外有呻吟之聲。他急忙過去一看,廟牆邊搭著一個矮矮的蘆席棚,裡面躺著一個奄奄一息的老和尚。呼之不應、問之不答。宋敦不忍離開,關注凝視許久。

旁邊一人走來說道︰「這個貧僧,說是從陝西來的,今年七十八歲了。他還說一生不曾開葷,每日只反覆誦讀佛經。三年前在此處搭蘆席算是建庵了,每日上午出去化緣,只吃一頓飯,過午就不用了。近日得了這病,有半個月沒用飲食了。兩日前還能開口說話,當時我問他︰『如此受苦,何不早走?』他說︰『因緣未到,還有兩日。』今天早晨就不會說話了。看你這麼關心他,也許就是他說的有緣人。你要真可憐他,就去買一口薄木棺材,裝殮了後焚化了,豈不是善事一樁!」

宋敦心想,我今天為求子嗣而來,做一件好事回去,也沒算白來一回。便問道:「近處有棺材店嗎?」那人就自告奮勇的領著他去陳三郎家去買。

到了陳三郎家,那人說︰「我引個主顧做成你。」陳三郎說︰「客人要看壽板,我這裡有上好的木料;要買現成的,三兩銀子一副。」那人說︰「這個客官買去要捨給那個蘆席棚內的老和尚,是做善事,你也有一半功德,別要虛價錢。」

陳三郎說︰「既然是做善事,我只要一個本錢就行了,一兩六錢銀子,再也不能少了。」宋敦爽快地答應了,可是一數銀子才只有八錢。只好紅着臉說︰「價錢就依你,但還缺點銀子,我馬上到一個朋友處去借,一會兒就回來。」說完匆匆而去。

陳三郎看著宋敦離去的背影冷笑說︰「自家沒有銀子還不知道,還愣充善人,真是滑稽。」

宋敦找了一圈也沒找到熟人,急得抓耳撓腮的又回到店中。先拿出懷中的銀子一稱,才七錢多一點,先交給陳三郎。又脫下身上穿的素白湖綢道袍說︰「這件衣服能值一兩銀子,如果嫌補不上差價,我就先抵押在這裡,過後拿錢來贖取。如不嫌棄,便請收下。」陳三郎痛快地收下了銀子、衣服。

宋敦又在頭上拔下一個銀簪,約有二錢重,交給那人,讓他做殯殮老和尚用。在場的人都很感動,紛紛表示要幫助處理好老和尚的後事。

宋敦又返身來到蘆席棚看老和尚,見他已經過世。心內好不酸楚,不覺流下淚來,反覆叮囑那人一定要處理好老和尚的後事。不忍再看,含淚而行。

宋敦回到家中,向妻子敘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妻子也很贊成丈夫的做法。這天夜裡,宋敦清楚的做了一個夢,夢見那老和尚前來登門拜謝說︰「檀越(施主)命內無子,現在也要到壽了,因你心地慈善,上帝命延壽半紀。我與你前世有緣,願投你家為兒,以報蓋棺之恩。」盧氏也夢見一個金身羅漢走進房裡,夢中叫喊起來,連丈夫也驚醒了。各述其夢,似信似疑。

從此盧氏懷孕,十月滿足,生下一個男孩。因夢見金身羅漢,所以起乳名金郎,官名叫做宋金。夫妻歡喜無限,感謝上蒼眷顧,感嘆做夢之準,更信善有善報。又平安過了六年,宋敦無疾而終,更驗老和尚託夢之準。正是︰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多行善事,添子增壽。 @

注準摘自《警世通言》,稍有刪減,古文言處稍作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