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十萬次 魁北克人雨果成茶專家(下)

加拿大魁北克國際茶莊Le Camellia Sinensis創辦人的故事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Nathalie Dieul加拿大蒙特利爾報導)

「在茶葉沙龍,為客人上茶之前,我們會保證沖泡的質量。我大概已經為客人沖泡過10萬、12.5萬次茶了。」魁北克Le Camellia Sinensis品牌茶莊的創始人雨果•艾美瑞希(Hugo Américi)介紹自己和茶莊時這樣說。

Le Camellia Sinensis(中文意為茶樹),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城擁有茶館、茶葉商店和茶藝學校,在15年間成為世界知名茶葉品牌。在上一篇的文章中,Camellia Sinensis品牌創始人雨果‧艾美瑞希(Hugo Americi)向大紀元讀者講述了他創立公司、建立茶葉王國、與合夥人周遊世界尋找頂級茶葉的歷程。

「一般來說,我們要麼進行直接的探訪,也就是說來到一個產茶的地區,看看能有甚麼發現。要麼就是通過研究中心或其他地區生產商介紹。總體來說還是在當地靠口耳相傳。」雨果介紹他們如何尋找生產商時說。

何先生

在旅行中,最好的相遇方式是口耳相傳。其中最值得紀念的之一是結識浙江的茶葉生產商何(音)先生。2003年,雨果和合夥人賈思明(Jasmin)來到中國進行1個月的集中尋訪,其間,他們決定休息兩天。雨果說:「我們來到了一座城市,想在那裏小憩,在去往那座城市的火車上,一些人總是向我們提起沿途一座城市的名字,說我們要尋找茶葉不應該錯過那裏。到了那站,我們決定就在這裡下車。一路步行,我們看到了他的茶園,我們對他簡直是『一見鍾情』!因為這位生產商大量生產天然的茶葉,也一直想著發展壯大。」

實際上,何先生是一位畢業於大學茶學專業的年輕生產商。他利用學到的技術對一些茶樹進行改造,屬於新一代的茶葉生產商。「很多人用從父輩那裏傳下來的傳統方法製茶,他們就這樣做,茶就是茶,不會想到番茄。一般來講,我們更傾向尋找那些對產品有熱情的生產商」,Camellia Sinensis公司對這樣的人更感興趣。

在中國的軼事

雨果‧艾美瑞希和合夥人說,在中國那裏總有一些生產商會給他們帶來「驚喜」。「當我們來訪時,人們會叫來媒體,在本地電視臺的攝像機前做一個小型的演說。」有時候是晚上,有時候是我們從飯店出來的時候,「忽然間有個電視臺的採訪團隊出現在那裏,帶著燈光設備。這種情景發生在偏僻的小村鎮上,感覺有點超現實主義!」

信息傳遞

年復一年,4位合夥人在茶葉領域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知識。隨著不斷的訪問各國的生產商,他們意識到之前在書本上學到的概念通常是錯誤的。雨果表示:「在剛開始一些旅行中,我們想像綠茶是這樣製作的,可是到現場發現根本不是這樣的。我們發現,每個國家情況都不同,無法歸納成一般經驗,比如製作綠茶就不止一種方法。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製作方法。」

於是,他們不僅通過不同的方法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分享給魁北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的茶葉愛好者,同樣也會定期訪問不同國家的生產商們,這對4位合夥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茶藝學校
在第一個茶葉沙龍開張兩年後,他們舉辦了第一期茶藝課程。「開始是我和賈思明一起,在我們小小的茶葉沙龍裡,每週日上午同時接待6、7、8位客人,給他們講解茶葉的基礎知識,如何泡茶,怎樣保存,以及茶葉對健康的好處。漸漸地,我們從一兩堂課發展到了6堂課。」雨果回憶到。

兩年來,茶藝學校總共開設了16門課程,每堂課2小時。從那時起,課程開設在新的地點,但輕鬆的氛圍保持不變。每門主題課程可同時接待10到12名客人:茶葉知識入門,不同地區的茶葉(中國大陸、臺灣、日本、印度)、茶與巧克力、世界名茶等等。「我們品茶,也會觀看圖片、影片……」

Camellia Sinensis的茶藝學校課程在輕鬆的氣氛中進行。(攝影:Nathalie Dieul / 大紀元)

另外還開設面向專業餐館管理人員的集中課程:是壓縮在5次授課時間的16門課程。每年在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城參加茶藝學校學習的人數多達2,000至2,500人!

「我們教人們如何辨別茶葉種類和產地。我們還會講述各生產商特點。人們也會來學習如何自己泡茶。這使得茶葉的世界不再神秘,我們可以樂在其中!課程通常會有一點歷史,一點技術知識,一點關於茶園、植物種類、生產商等的知識,以及我們在旅途中發生的各種軼事趣聞。」

在茶葉產地的茶葉學校

每年,雨果‧艾美瑞希在去拜訪生產商的時候會在行李裡帶上10種茶葉,為了向他們做主題介紹。「我們會進行區分並談論茶葉。對於一位日本人,他會在品嚐中國和印度茶葉之前查看這些茶葉,一般來說這是他們從來沒嘗過的茶,這樣就會給他們一個印象。同樣也為了和他們分享茶葉的樂趣。」

有時候,這會帶來一些奇特的情況,比如去年雨果在越南的時候,看到人們會在街旁的小攤上飲茶。他想寫一篇關於這種在越南十分流行的小茶攤的文章。「人們在那裏品茶,最後我問道『我可以請您嘗嘗別地方的茶嗎?』然後我就在街邊很專業的請他們喝茶。我們對他們的反饋很感興趣。他們嘗了印度大吉嶺茶葉,然後說:『嗯?這是啥?不是紅茶啊?』因為大吉嶺茶葉是會有些氧化成分。他們甚至會吐掉說『不好喝。』眾口難調,但是在這方面做一些交流還是很有趣的。」(全文完)

(責任編輯:顏永明)

相關新聞
《優尚生活》專訪:天價普洱待知音
茶是老的好──與茶莊老闆談茶
泡茶十萬次 魁北克人雨果成茶專家(上)
加國會聽證會:中共操縱攻擊法輪功群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