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儲蓄率20年沒變 專家揭謎底

人氣 67

【大紀元2014年04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中國大陸號稱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大陸專家近日揭示「中國儲蓄主要是政府儲蓄和企業儲蓄,而不是居民儲蓄」,雖然中國儲蓄率達50%,但中國居民儲蓄率20年未變,只是20%左右。大陸民眾表示,面對房價高、教育收費高、看病收費高,存錢實屬無奈。

專家揭秘:中國儲蓄率高在於政府和企業 居民儲蓄率20年未變

中共喉舌的一篇財經報導「中國居民儲蓄率雄居全球首位」聲稱,到2013年8月,中國居民儲蓄餘額連續3個月突破43萬億元,位於歷史最高位,已成為全球儲蓄金額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均儲蓄最多的國家;居民儲蓄率超過50%,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

在4月20日~22日舉行的「2014中國綠公司年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揭示,中國儲蓄高主要表現在政府和企業,而非居民。他說,中國最近幾年的儲蓄率在50%左右,儲蓄率是世界第一,但居民儲蓄率只是20%左右。

吳敬璉表示,國民儲蓄分三個部份,一般國家都以居民儲蓄為首,然後是企業儲蓄、政府儲蓄,而中國的儲蓄結構卻剛好相反。「中國儲蓄主要是政府儲蓄和企業儲蓄,而不是居民儲蓄。」

吳敬璉表示,從1992年到2012年這20年時間,中國國民儲蓄率從35%升到了59%,國民儲蓄三部份中,政府儲蓄率和企業儲蓄率翻了一番,其中,政府儲蓄率從4.4%升到了9%左右;企業儲蓄率也翻番,這其中主要是國企儲蓄,但居民儲蓄率卻沒有變,1992年為20%,2012年依然是20%。

大陸民眾存錢實屬無奈

毫無疑問,中國民眾慣於儲蓄,實屬無奈。民眾對現實生活的擔憂與把錢存在銀行有直接關係。網民曾在「中國人為甚麼愛存錢?」的專題中表示,主要的原因有:社會保障感缺乏;收入差距及預期不確定性,及投資渠道不足等。

大陸民眾普遍的心聲是:中國的房價高、教育收費高、看病收費高,老需養、幼需撫,哪樣不需要錢?唯有自己存幾個小錢,到了急需的時候,尚可支撐一時。中國人不是喜歡存錢,而是不得不存錢!

河北邯鄲市民周先生對大紀元記者表示,他們家從父親那輩起就省吃儉用,不捨得花錢,從牙縫裡省下來的錢都存到銀行裡。到了自己這代,住房、教育、看病三座大山壓得全家人喘不過氣了,夫妻倆每個月的工資全部花光也不夠用,還需要雙方老人「支援」,哪裏有富餘的錢存到銀行?

周先生說,自己和妻子都40多歲了,倆人還時常「啃老」,心裏過意不去也沒辦法,久而久之也麻木了,因為離不開老人的「資助」。

浙江杭州市民廖女士已經退休幾年了,她說自己是50年代出生的,年輕時趕上上山下鄉運動,吃了很多苦,還好回城後有一份在政府機構的正式工作,退休後可以拿退休金。她的老公做一份小生意。

廖女士說,這些年來他們夫婦倆除了吃飯及買生活必需品根本不敢消費。上有老,下有小的,孩子上學期間,時常要花錢,手頭總是很緊張,只能吃、穿、住、行樣樣節儉,把千辛萬苦省下來的一點錢存銀行。這麼多年積蓄下的一些存款都給孩子做買婚房的首付了。現在孫子出生了,他們老了更不省心了,還要繼續存錢,就是為了兒子和孫子而活。

中國財產「公有」 國人沒有財富感

《中國證券報》曾有報導分析「中國人為甚麼愛存錢?」,文章说,美國人的儲蓄率為-0.5%,也就是每掙100元要花掉100.5元。

文章從所有制、市場化程度和金融發展程度給出答案。

對於多數美國家庭來說,他們最重要的流動性財富或說資產是其私人擁有的土地和房產,財產的私有使每個人很具體地感覺到這是自己的財富,有非常具體的財富感。

而在中國,土地是國有或者集體所有,沒有任何中國人會因為某塊土地的升值而感到自己「更富了」,原因是那些土地實際上不屬於任何人,所以在人們考慮到底可以多花還是少花錢時,不會受到土地升值的影響。

同樣的道理,美國的企業都是私有的,這些企業價值的漲跌當然直接反映到眾多家庭的消費預算上。中國卻不然,許多企業還是國有,中石油、中國電信、國家電力公司等等企業的價值是上漲還是下跌,利潤是100億元還是1,000億元,對中國家庭的財富感沒有影響。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大陸股市低迷不振上海居民儲蓄意願高
中國大陸居民儲蓄目的教育超過買房
中國的高儲蓄率還能維持多久﹖
中國居民儲蓄存款14萬億 暗藏謎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