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諾貝爾的榮耀——化學桂冠:Professor Michael Levitt

對話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1)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4年07月28日訊】日前新唐人電視台記者方菲專訪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詳細對談內容如下。

2013年10月9日,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內又一次召開新聞發佈會,慶祝醫學院3天內的第2位諾貝爾獎得主:結構生物學教授邁克爾.萊維特。萊維特是將計算機引入化學實驗的先驅者之一。早在40多年前,就開始用電腦模型分析和模擬化學反應的過程和分子結構。他也因此和另外兩位教授:哈佛大學的馬丁.卡普拉斯以及南加州大學的亞利耶.瓦謝爾,共同獲得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這也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第一次對電腦領域的肯定。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圖片:新唐人電視提供)

在諾貝爾頒獎晚宴的致辭中,萊維特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勾畫出了電腦業的迅速發展:「如果車的發展速度像電腦一樣,那麼新車會花費20瑞典克朗,會一小時開100萬英里,會很舒服的容納5萬人,而泊車則泊在鞋盒裡。」

2014年初,我們又一次來到斯坦福的校園,見到了這位形容自己有著「奇客」(geeky)性格的精力充沛的教授。

記者:我一直想問:為甚麼諾貝爾獎經常是因為獲獎人因幾十年前的工作而授予他獎項?

萊維特:我想有兩個原因:首先有一長串的人等著得獎。如果你給一個比較新的人獎,那麼那些一直在等著獲獎的人怎麼辦呢?另一個他們要確定那個工作確實是重要的。每年都有很多東西發佈:到底有多重要?不過我們的情況,我認為還有第三個原因:我們開啟了一個新的領域,一個綜合電腦、化學和生物化學的領域。對於實驗型的生物學家、生化學家來說,他們很難認識到電腦在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重要。我們這個獎很不尋常,因為這是給一個全新領域的獎項,也是一個跨學科的獎。它是化學獎 (也可以是生物獎)。現在沒有給電腦的獎,但也可以是給電腦領域的獎,甚至可以是物理獎,大的生物分子的物理,而很多應用則是醫學上的。所以真的包含了所有這些領域。我想這個獎讓人驚訝的原因是,沒人認為諾貝爾委員會敢於做這個事,因為這確實需要跳出常規思考。

人體是最完美的

記者:這似乎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可以是諾貝爾生物獎,或物理,那麼為甚麼是化學獎呢?

萊維特:最基本的模型是化學模型。所有的物質都是化學;很簡單的物質是物理,很複雜的物質是生物,介於二者之間是化學。很長時間以來就是這麼劃分的。

對我來說,最終的目標都是要瞭解生命之謎。沒錯,我認為生物學很重要,因為那關係到我們自己,我們真正最關心的還是我們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承載著一切生命的歷史,這是它的複雜所在。我們(人體)是很複雜的,比任何一部機器都要複雜太多(我很引以為豪)。我想一個細胞要比整個紐約市都複雜得多,考慮到有那麼多的構成元素,它們的運動,在細胞內的活動,那些讓我們能做很多事的因素。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英國的一些科學家,他們大多在劍橋,曾致力於研究蛋白質的結構,他們發現生命是非常精細的,非常有序的,在我們體內,如果你想我們身體內是甚麼樣,那就像是時鐘的運作,就像在一個鐘錶內部,有很多很小的部件都配合在一起,以一種非常精準的方式一起運作。

記者:那麼對於科學家來說,這種運作是自然形成的呢,還是被安排成這樣的?

萊維特:Ok!人們經常問我宗教方面的問題, 是上帝創造的呢,還是進化。我不打算介入這個討論,重要的是這不是我們創造的。我們看到這部精美的機器(人體)解決了我們周圍的所有問題: 這部機器(人體)可以看見光,可以活動,可以感知到事物,所有我們想要設計的他都在做(完美的協調在一起),他優美的工作,我們沒有創造他,但我們可以從中學到東西。這個(人體)比任何科技都要先進。現在人們在說納米材料,生物學的東西比納米材料要小100倍。

記者:那麼您們研發的這些電腦模型有甚麼實際應用呢?

萊維特:人們說到藥物的研發可以用到電腦,現在已經開始這麼做了。但是需要很長時間;一種新藥問世一般要20年的研發時間,至少10年。很多人說科學要能應用。我像是你可以把科學用到實際中;但是如果你應用的太快,你就看的不夠遠。

記者:現在讓我們往回看,我想問您有關您早年的一些問題。您出生於南非比勒陀利亞,在16歲的時候搬到英國。您能不能說說您的家庭背景?

萊維特:我父親出生於立陶宛, 在他10歲的時候來到南非,就是1920年。我母親出生於南非,她父母是從南歐過去的,都是猶太人。我出生於1947年。我童年時代很普通,我是個過得去的學生,但我從來不想做班裏最好的學生。我想做,比如第三好的,這樣我可以有許多時間來做別的事。

記者:比如甚麼事?

萊維特:嗯,我媽媽說我以前老在院子裡搞一些爆炸的東西。不過我覺得我當時還是對女孩子感興趣,和小孩玩,把我的頭髮用髮膠弄成直立狀,諸如此類的我做的更多。不過對我的專業生涯有決定性影響的事是在我15歲時。有一次我在外面和朋友們打檯球,在一個不怎麼樣的旅館,我凌晨2點才回家。我沒告訴我媽媽,當時也沒手機,她以為我11點左右就會回家的。她非常擔心,她以為我死了。她很生氣並對我說:「顯然學校對你來說太容易了,那就直接上大學吧。」當時我在中學,還有兩年完成高中。我母親說她會花錢找老師教我,在夏天的時候把高中的課讀完。挺不容易的,那個夏天我不太常見到我的朋友,我好像每週有一個下午可以休息;因為不光是學科學方面的課,我還要學英文、學非洲語、學拉丁文(為考大學做準備),因為要為大學的入學考試做準備。夏天結束的時候我通過了大學的入學考試,然後16歲就開始上大學了。

記者:我覺得您母親做了個非常明智的決定。去年她98歲是吧,她去了斯德哥爾摩看你領獎。我在電視上看到她,我有個感覺她對您影響很大。

萊維特:她對我影響很大。我父母離異了,所以是我母親把我帶大的。我母親是個很特別的人。我想我很幸運有很廣泛的好奇心,我甚麼都喜歡做。我也很幸運,我結婚很早。我去以色列那年20歲,開始接觸後來為我贏得諾貝爾獎的工作,我也碰到了我太太,在年底我們結婚,孩子也很快出生了。

記者:你為甚麼說你很幸運結婚很早?

萊維特:因為我覺得,我本來可能很專注於一件事。我現在專業比較廣泛的原因之一,是我和小孩一起長大,還有我太太。我太太是藝術家,她不讓我躲在一邊只是工作。 工作是很讓人上癮的,也很有意思,很容易就會一直不停的工作。我也確實工作得很多,我太太恐怕會告訴你我大多數時間都在工作,但我也在家看小孩,我們那時沒甚麼錢,所以她要出去工作,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裏。

記者:所以,您是說那個生活方式讓您不能專注在一件事上?

萊維特:我想它使我更難專注在一件事上,更容易不只做一件事。(待續)

(責任編輯:謝雲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芝加哥大學今天說,以將經濟學原理應用到廣泛人類行為,而獲頒1992年諾貝爾獎的美國學者貝克(Gary Becker),昨天與世長辭,享壽83歲。
  •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莫里斯(James Mirrlees)教授表示,隨著世界邁向經濟均衡,像澳洲、美國和英國等富裕國家的工資水平將不可避免地下降。
  • 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唐獎,18日公布第一屆永續發展獎得主為挪威前首相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唐獎發起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表示,諾貝爾獎各獎項大都在100年前定出,100年來世界有很多變化,環境汙染、溫度上升等都需要人類關注,唐獎是要補諾貝爾獎的不足,而不是要跟諾貝爾獎競爭。
  • 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及國際電子與電機工程師學會台北分會(IEEE Taipei Section)3日舉行「聽君一席話:與微電子界大師座談-Terman博士與施敏教授」,兩位大師分享學術研究歷程,並分別介紹美國IBM和貝爾實驗室。
  • (大紀元記者俞建新澳洲悉尼編譯報導)2011年榮獲諾貝爾物理獎的澳洲天體物理學家(Brian Schmidt)施密特日前表示,放寬大學學費管制使得聯邦政府全額資助大學的研究活動變得更加重要,否則,學生們會為他們用不到的服務付款。
  • 臺灣大學傑出校友郭兆林博士本月應南加州臺灣大學校友會邀請擔任專題演講主講人,分享其最新科研成果──偵測到愛因斯坦一百年前提出的「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為14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大霹靂(Big Bang)」提出直接證據,受到舉世矚目。此研究計劃中最關鍵的偵測儀器即是郭兆林設計發明的。
  • 日前新唐人電視台記者方菲專訪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詳細對談內容如下。
  • 日前新唐人電視台記者方菲專訪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詳細對談內容如下。
  • 要說誰是現在全世界風頭最勁的企業家,那毫無疑問非埃隆‧馬斯克莫屬。2021年11月電動車巨頭特斯拉的CEO、SpaceX創辦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超越了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正式成為「世界首富」。此後,馬斯克長期都是星氣最旺的焦點人物。
  • 過去的幾個月,在全球爆火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助推下,37 歲的Sam Altman一躍成為科技行業影響力排行榜的新頭牌,媒體還給它冠以了「chatGPT之父」的頭銜。一個通常身著T 恤和牛仔褲的硅谷年輕人,儼然成了硅谷時下最當紅的明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