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投書:我所知道的東南亞歸國大陸華僑的遭遇(之五)

孤注一擲偷渡香港 幾多冤魂

人氣: 19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8月30日訊】勞改式的管制,殘酷的革命鬥爭,飢不果腹的強體力勞動,令人無法呆下去,祖國的現狀讓華僑的愛國心死,許多人極度失望,既然不能再回先前的僑居國(正常管道已被堵死),只有孤注一擲──偷渡香港。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數以百萬計的大陸人逃奔香港,據近兩年深圳市解密的檔案顯示,僅在一九六二年,就有十多萬人湧入寶安縣(現深圳),六萬多人偷渡出境,五萬多人被收容遣返。一九六一年後的三年間,有近十六萬人由內地偷渡到香港。到七十年代,又有眾多無法返城的知青逃港,兩廣乃至後期遠在海南省的建設兵團,成群結隊的湧到香港邊界。

四條路偷渡香港

從大陸偷渡香港的人群裡有受騙上當的歸僑,也有當年投靠中共的馬共等後代。當時有四條路可過香港:

一是水路,即從現在深圳特區華僑城的深圳灣大酒店遊樂場至蛇口一帶,趁海水落潮的夜晚下海游過對岸。能游過去的算幸運兒,而有的人因體力不支或被邊防軍開槍擊中的就永遠沒消息了。

七十年代初,陸豐華僑農場四區五隊的黃亞光與友結伴從水路偷渡,迄今音訊全無,一起游泳的朋友說當時一個浪頭打過來,他就再也沒浮起來了。深圳河究竟有多少這樣的冤魂,不得而知;

二是走梧桐山腳下的深圳水庫,當時是定時通過涵管將東江水供給香港,可以在還沒放水的空擋走涵管過境,有人因沒算好時間或水庫提前放水,就被水沖走成了冤鬼;

三是到沙頭角,走旱路的人事先備好一個塑膠布和蚊帳,以作途中宿林時用,經濟好的帶油性大的雞仔餅,沒有條件的吃蕃薯。到了沙頭角的中英邊界,為避開邊防軍狼狗的追捕,只能趁夜色降臨時摸到鐵絲網邊,鐵絲網足有三四米高,頂部有鋒利的鐵鉤,為避免翻網時刺傷小腹,脫下鞋往小腹處一插,雙手抓緊鐵絲網趕快往上爬,爬上去再一跳,就是香港界了。過到香港後,還需要有地方落腳拿身分,有的女青年為了留下來,只好嫁給香港警察做太太;

四是搭漁民船,這樣走的花錢最多,但風險小,若事不成功,遞解回來要受到處分,男的剃光頭,女的刮眉毛,再送勞教,家屬都跟著受牽連。

上小學二、三年級時,蔣介石尚在人世,祖母叮囑我們:共產黨的任何組織都不要參加,蔣介石定會回來清算共產黨的,到時按冊點名收殺。父親不信,我卻記在心裡,但不解。現在才明白老人家幾十年來相信善惡有報,在那種瘋狂的年代,她還有清醒的頭腦。祖母六十年代就鼓勵父親走難香港,到八十年代中期終於申請出港,二零零零年時,她在夢中靜靜離世,積潤九十八。

越僑偷渡葬身魚腹

一九七八年越戰開始時,中共的傳單大量的向越僑散發,稱回國後年青人想上大學就上大學,不想去的可拿錢。一批批越僑通過廣西友誼關和雲南省的河口湧進國內。

來到大陸後,社會制度及生活條件讓人無法呆下來,特別是從西貢回來的。八十年代初他們變賣手上的黃金及農場分配的棉被,合夥購置船隻,從廣西的北海和企沙碼頭,或廣東的珠海和湛江等地,上船駛出公海,投奔西方自由國家。現在夏威夷的我的一個朋友家森,家人在公海遇風浪翻船,父親及妹妹失救,只有弟弟被蘇聯船撈起。有多少越僑葬身魚腹,誰也說不清。

改革開放時期,華僑農場下放到地方,中共媒體稱一直不遺餘力地支持華僑農場的發展,提高歸難僑的生活水準,然而承諾一次次不兌現,農場的歸難僑大多仍然貧困,有的甚至養老金也被中共官員挪用不給。

海南省興隆華僑農場有一對夫婦,因退休金接濟不上,倆人一起尋了短。我們農場的一個馬共蔡一華,五十年代初從新加坡回來,雖有幾十年的工齡,才有幾百元的退休金,兒子又失業,當年車禍做手術時留在腿上牽引用的鋼釘都沒錢取出來,電燈也捨不得開,只好點煤油燈,媳婦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帶著小孩跑了。

結語

我去年來到海外,發現這裡的許多華人仍在迷信中共的謊言,將中共等同於中國,認為大陸表面經濟的發展是共產黨的功勞,覺得在國際上似乎有了地位。其實今天的大陸經中共惡黨長達近六十年的統治,社會道德淪喪,腐敗貪污橫行,已近崩潰的邊緣。《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我認為有必要把這段歷史寫出來,窮源溯流,希望我們的華人或華僑,通過了解當初受中共指使的馬共、泰共和聽隨中共的歸國華僑的遭遇,從中吸取教訓,明明白白的愛國,免使同樣的悲劇再發生在自己身上。 作者:郭寶(紐約) (全文完)

責任編輯:Aric che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