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苦難外一章

作者: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曾經,他們爭鬥得雞飛狗跳、水火不容;如今,倆人可以相安無事的對面而坐,沉浸於落日的餘暉中……

略過青壯年時期,直至中年的最近,我又見到家族中最年長者──父執輩的這對老夫妻。堂伯父的身體硬朗、頭腦清晰,還記得我這遠房的後生晚輩;而堂伯母已經失智,不發一語的打量著不速之客,眼神充滿生疏與疑惑。

老人家失智一段時間了,兒女們已安排好妥善的照護。正因為這樣,她與堂伯父糾葛纏擾幾十載的恩怨情仇,才得以消弭。果真如此,那麼,「失智症」對於他們一家人而言,倒不盡是苦難,反而是和解、接納的契機。

貧賤夫妻百事哀,在那些物質缺乏、精神苦悶的歲月裡,許多人家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左支右絀,據說,堂伯父、堂伯母他們就是經常怒目相向的一對怨偶。如今,縱然失去記憶的一方,不再有昔日美好的想像和懷念;但是也跳脫舊時困頓的委屈與辛酸,換個角度來看,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更耐人尋味的是堂伯父心境的轉變。面對身體衰弱、智能退化,卻不再劍拔弩張、盛氣凌人的老妻,是如何看待呢?我不只一次揣想:或許這是他們漫長的婚姻路上,最平和、溫暖的一段時光。不再為柴米油鹽口角,不再為工作生活爭吵,妻子溫馴、安靜,丈夫寬容、大度,何等和諧、美滿。

苦難不只是淒涼與哀痛,也可能是一個困局的轉捩點。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說得好:「如果在這個世界上必須有苦難存在,那麼,就讓它存在吧。但是,總應該留下一線光明。至少留下一點希望的閃光,以促使人類中較高尚的部分,懷著希望,不停的奮鬥,以減輕這種苦難。」

前幾天,偶然間聽到有人談論堂伯母過往的精明、強悍,我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她和丈夫在夕陽下默默對坐的畫面。「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病痛的苦難外一章,而人生本是有悲有喜、禍福相倚呀!@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男人的滿臉風霜,是拼搏工作的痕跡;女人的雙手老繭,是操持家務的痕跡;少年的全身傷疤,是鍛鍊體魄的痕跡;稚子的兩腳淤青,是練習爬行的痕跡……。而這些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痕跡,有悲傷也有歡笑,對甘苦與共、不離不棄的家人朋友來說,都有著值得珍惜與回味的故事…...
  • (shown)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我所做的就是這樣。我先走了一步,接著走一步,然後再一步,就這樣,我到了這裡……
  • 閱讀自己,則屬於內在層面的範疇,這是年歲漸長之後,才慢慢觸及的領域。
  • 其實,所有事物消失之前,都在流轉、變化,只是凡夫俗子粗心大意、習焉不察罷了。例如:花一點一點的凋謝;人一年一年的衰老……,世間萬象時時以細微的方式在成住壞滅之中。而無常並不可怕,因為無常,帶來希望;因為無常,學會珍惜。
  • 孩子的天真、單純,在不知不覺中,已卸下面具,恢復本來面目。或許這就是同理心專家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博士所強調的:「我們不該強求自己變成完美的人;相反的,我們該擁抱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孩子們感受到「聯結」。
  • 偶爾重溫那些愉悅的、美好的記憶,那麼,人會懂得知足與感恩,珍惜曾經擁有的一切。而少慾的人知足;感恩的人惜福,學會知足、學會感恩,這恰恰是幸福和快樂的泉源。
  • 夜深沉,喧囂停息、人已安憩。黑暗中,星月高懸天際、清風四處飄盪,還有那營業中鄉村版的「深夜食堂」,它爐火正旺,準備接待一批又一批的顧客……
  • 颱風來襲,無預警的停電了!從午夜到黃昏,行不得也,一家子在狂風暴雨、愁紅慘綠中困守屋內,有如回到「穴居」時代,成為「半」洞穴人......
  • 今後,對於那些遠離或者不同道路上的朋友,不再牽掛、懸念,取而代之的是默默的感謝與祝福,將真摯的善意迴向給他們,但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 事物的價值,是因為「意義」而確立的;而「意義」,是人付予的。簡言之,母親具備一雙看見「價值」的眼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