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涵美聲唱法演繹臺灣調

人氣 135

【大紀元2016年0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貝拉波士頓報導)2月28日,女高音歌唱家曾莉涵在波士頓第一教堂舉辦個人演唱會,用美聲唱法演繹臺灣調,其動人的歌聲令聽眾反響熱烈。

曾莉涵運用世界公認完美的聲樂藝術——美聲唱法(Bel canto)淋漓盡致地詮釋了臺灣民族音樂。

她音域寬廣,聲音圓滑優美,音質明亮鬆弛,唱腔靈活華彩,對獨具臺灣鄉土情感、民族性格與時代精神的臺灣調有著深刻的理解與體驗,頗具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博得聽眾陣陣掌聲。

她注重呼吸、用氣歌唱,歌聲極具穿透力,雖然不用麥克風,但場內的每一位聽眾都能聆聽到她的共鳴之聲。儘管曲風迥異,但所有曲目幾乎都圍繞著鄉愁展現。

曾莉涵認為音樂無國界,是共通的,海外遊子或許能夠從歌聲中尋覓到記憶裡那份思鄉的情懷。

曾莉涵用美聲唱法演繹臺灣調。(貝拉/大紀元)

演唱會後,當被問及她與美聲唱法緣起何時的時候,曾莉涵向記者透露:「我從小聽著貝多芬的古典音樂長大,自然而然地愛上了美聲唱法。當今流行音樂非常強大,有人覺得古典音樂太老了,不想要,我卻不以為然。美聲唱法用氣歌唱,用科學的保養聲音的方法歌唱,永續經營,唱到80歲還能唱,可以把美好的聲音傳遞給更多的聽眾。」

她希望今後能繼續用美聲唱法展現臺灣民族歌曲的特色韻味,並將其推向世界舞台。

曾莉涵博士,臺灣高雄人,從小愛好音樂,15歲開始學習聲樂,曾先後就讀於Longy音樂學院與臺北藝術大學的聲樂研究所,2015年畢業於阿拉巴馬大學音樂系。目前,她擔任波士頓第一教堂的常任歌唱家,並任教於波士頓的New School of Music 與EKS Studio,致力於室內樂、獨唱、合唱、歌劇的演出。

自1895年以來,西方傳統音樂與臺灣當權者的統治深深影響著臺灣音樂創作的發展。本場音樂會的曲目風格多元、豐富,將臺灣音樂創作劃分為三個時期:

1、1895年至1945年,日治時期作曲家鄧雨賢的音樂創作與臺語古詩、民謠,如《一隻鳥仔哮救救》、《望春風》、《雨夜花》等;

2、二次大戰後至1990年,作曲家呂泉生、林福裕、蕭泰然的台灣鄉土與濃厚思鄉情懷,如《天黑黑》、《點心擔》、《外出人》等;

3、1990年後,當代音樂創作作曲家錢南章、游昌發的傳統與現代創作相結合,如《一棵開花的樹》、《戲子》等。

曾莉涵將在3月26日(週六)晚7點,在New School of Music(25 Lowell St. Cambridge)再舉辦一場演唱會,音樂會標題:《印象 臺灣(IMPRESSION TAIWAN)》,由鋼琴家-吉丹、邱艾瑩伴奏,歡迎大家前往欣賞。◇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歌劇女主角的神聖能量
選手:美聲唱法詮釋中文歌曲意境
歌唱家詮釋美聲唱法
文正:要求用美聲唱法唱一首中文歌曲的奧妙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