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杜正勝為台公教推手 黃益中:催生新公民

大直高中公民老師黃益中談到,前教育部長杜正勝在任內推動的台灣主體教育,現已深植於每個台灣人民的思維之中。(陳柏州/大紀元)

人氣: 3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04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何謂教育部長的風範?若沒有他的堅持,或許不會有太陽花學運、反黑箱課綱運動,今天社會運動澎湃,所得到的一切,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若非當年杜部長在任內堅持,一切將成幻影。大直高中公民老師、有熱血公民教師之稱的黃益中談到,杜正勝於教育部任內推動的台灣主體教育,現已深植於每個台灣人民的思維之中。

黃益中談到,10年前剛退伍時,自己被分發在國中教書,在保守的教育基層,都覺得教育部長杜正勝整天找麻煩。加上媒體的報導,他的印象就是,「提出同心圓史觀的教育部長嘛!」

因為教育界很保守,他們不希望有改變,「只要讓我安穩教書直到退休,領完退休金就好了」,在這樣的環境中,杜正勝提出的許多教育改革,新的做法,只要有改變,自然被教師視為麻煩製造者。

教育部2004(民國93)年公布了新的高中課程綱要「95暫綱」,將原先的三民主義、公民、現代社會3個科目合併為「公民與社會」一科。黃益中舉例,2006年杜正勝提出「公民科納入指考」,當時有很多反對聲音,除了學校老師,媒體也不斷批評。

當時還有一位校長嗆聲,「道德怎能拿來考試?」黃益中說,道德當然不能拿來考試,這是內化的一種行為與思想,更不該只放在公民課。

但是這位校長卻搞錯一件事,「公民與社會」不是在教道德,是在教授社會科學,不僅澈底排除意識型態,更讓學生接觸人類社會、具有關心國家必須有的基本知識,包含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律等基本知識,期待能教育具備民主意識、關心國家、關懷社會的現代公民。

一位高中校長竟然不知道高中公民與社會的內容,竟在媒體投書批評,怎麼可以考道德?黃益中覺得很不可思議。

「台灣教育就是考試引導教學」,如果當初受到壓力不納入指考,公民就會變成營養學分,變成廢課,被國文、數學課拿來配課、考試,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知識、人文關懷就無法被培養。

為何如此感觸良多?黃益中說,自己教過兩個世代的學生,接受三民主義教育,以及接受2004年「95暫綱」的公民與社會教育的學生,這兩代學生在面臨社會運動,以及價值之爭時,在318學運時,幾乎都是接受公民教育這一代的學生選擇站出來,這就表示教育真的影響很大。

這不是台獨史觀與中國史觀之爭,而是形塑做為一個人的價值,可悲的是過去的價值把身為一個人的價值抹滅掉了。

杜正勝在教育部4年內,還完成了許多現在看來再正確不過、但在當時屢屢引發教育界議論的改革,例如:基測加考作文、修訂高中歷史課綱(台灣史獨立成冊),讓學生先認識自己生長的台灣。

另外,增加白話文比例、強化母語教學、強化高中職弱勢學生助學、繁星計畫、解除髮禁、禁止體罰等。現在聽起來理所當然的教育政策,正是在杜部長任內推行的政策。面對過去的批評,黃益中提到,「走過的歷史,有一天會留下評價,為政者亦若是!」◇

責任編輯:韻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