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中國新年」何以成為「全球黃金週」?

人氣 657

【大紀元2017年01月29日訊】新年伊始,當不少中國人開始打開「度假」模式時,國家旅遊局也在第一時間發布了相關的出遊資訊。除了「南下避寒」、「北上賞雪」的「國內游」之外,此次發布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走出國門的「出境遊」了。

官媒援引自各大「線上旅遊企業」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新年出境旅遊人次將超過600萬」,「59%的中國新年遊客選擇出境旅遊」,「超過國內旅遊」,「舉家旅遊出境遊占60%以上」;「相比2年前,2017年中國新年出遊人次預計將增加近2倍,在海外度過除夕的遊客更是增加2.6倍」。此外,在「花費」方面,「每個家庭出境遊平均花費高達4萬元人民幣」,「最高的一張訂單,是全家6口人出行25天,光團費就40萬元。」綜合這些數據,官媒最終表示,「中國新年將成全球黃金週」。

每個中國人或許都知道「黃金週」對商品銷售、市場以及整體經濟的刺激作用。然而從上面的數據來看,如今這樣的刺激恐怕要從國內轉向國外了。如果說「五一」、「十一」並非傳統節日,大家選擇正值春、秋兩季的假期出國旅行,並不是什麼超乎想像的事兒;那麼如今在這個中國人仍保留著「歸鄉」、「回家」、「團圓」等傳統觀念,需要完成「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守歲」、「祭祖」等傳統習俗的黃曆新年,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選擇「離家」、甚至前往別的國家,就該被視為是一種始料未及的反常現象了。

既然有悖常理,那麼就值得拿出來探討一下,導致這種「反常」出現的因素到底是什麼?若非官媒年年爬起來鼓吹,由於中國人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走出國門,鍍金的鍍金,旅遊的旅遊等等這種由經濟來主導的因素,人們心裡大抵都十分清楚,在過年期間出國,與其說是「旅遊度假」,倒不如說是「一種逃離」。

從2017年,北京的「跨年霾」創下了當地持續空氣重污染歷時最長紀錄,南方陰霾天氣亦開始加劇,重慶、杭州、廣州、東莞等地紛紛發布今年首個陰霾黃色預警等有關空氣的惡劣狀況來看,從2017年新年選擇「避霾游」的遊客大幅增長,冠名「避霾基金」、「避霾專線」的線路人氣最旺,京津、長三角、武漢、成都等多個「霾區」中都發出了大量訂單等這些由旅行社發布的第一手資訊來看,此時此刻,中國人想要逃離的,顯然就是那個讓人仿佛置身在「毒氣罐」中,被冠以「穹頂」之名的陰霾天氣。

可以想像的是,如果人們在新年臨近時,內心完全被因擔心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而產生的焦慮感所填埋,那麼再重要的節日,再嚮往的年俗、慶典,恐怕都無法讓自己興味盎然。對每個不堪毒霾侵襲的中國人來說,遠離霾的日子,才是過年。那些被陰霾逼的不得不在舉家團聚的日子選擇離家的人們,儘管能享受到異國的新鮮空氣以及各國宜人的風土人情,然而當滿足了新鮮感以及體驗到短暫的快樂之後,內心深處或仍會留下揮之不去的苦澀與遺憾。

令人感到苦澀和遺憾的,除了毒霾,還有越發讓人感覺不到的年味兒。一位在過年假期出遊泰國的中國遊客直言表示,「在國內過年只是吃飯、放煙花和看電視,在家裡過年越來越沒有意思了」。正因為感覺不到傳承了千百年的中國傳統年俗所演繹出的氣氛與文化,很多人或許都跟這位仁兄的想法一樣:既然中國已沒有過年的味道,那麼在哪兒過年也就顯得不太重要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的亞洲國家,同宗同祖的年俗一直在另一個國度吸引著中國人。以日本為例,有媒體報道稱,「近年來,每逢新春,中國遊客紛至沓來」。在一些現代都市,中國人以「品嘗過年美食、購買家鄉年貨」為主,還可以欣賞到「來自中國的雜技、歌舞、戲曲等藝術團體」的演出以及「日本人的空手道和太鼓表演等」。要知道,哪怕是在中國,都很難看到這類源自本土的技藝表演。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民俗仍為這個起源於華夏民族的黃曆新年保留著濃厚的傳統氣息。一些地方「舉辦豐年祭祀、拔河、傳統戲曲演出等活動」,而一些村落的民眾在正月初一的下午2點,開始「以民謠對歌,並翩翩起舞」,「之後帶著面具的神仙登場,向民眾分撒五穀種子」。有在日本居住了多年的華人表示,新年的時候,喜歡去某地的中華街,「感受熱鬧氣氛,舞獅舞龍、武術散打應有盡有,寺廟香火繚繞,讓人恍若身在故土」。這些普遍在詮釋著「敬神」、「敬天」這種傳統民間信仰的風俗、慶典,無不讓人們的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敬畏與難以言說的神祕感覺。

也正是因為這其中所體現的敬畏之心與神祕之意,才使得這些民俗如此耐人尋味,讓這裡的人們總是期待著每年此時能再次與之重逢。若說中國人寧願花錢去日本、韓國、台灣等亞洲國家度假,那麼其原因除了在於想要購買當地質優價廉的物產之外,還在於中華傳統文化之根基成為了二者之間的紐帶。如今反觀中國,則更加印證了獨裁政府當初遍地開發重工業的短視,以及不惜犧牲自然環境、破壞人文環境與傳統文明的愚不可及。如此,中國人若將在它國開創「新年黃金週」,又有什麼不可能的呢?#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中國民俗風情﹕神話
中國民俗風情﹕昭覺香火
搶救中國民俗文化
中國民俗保健義診大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