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夢話丹青】(23)

透過美術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五)

作者:曹醉夢

《荷塘早秋圖卷》,元 錢選。(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22
【字號】    
   標籤: tags: , ,

續前文

問:「醜術」是您在藝術界第一次提出的學術觀點,它在兒童畫中有體現嗎?成年繪畫有此類問題嗎?若有怎麼擺脫?

曹醉夢醜術在兒童畫、成人畫中都有體現,近幾十年更明顯。醜術的提出和觀點要很長時間才能講清楚,單說兒童畫領域,孩子們敏感的神經被網絡、影視作品吸引過去,尤其動畫、網絡遊戲中的形象佔據孩子的形象思維空間很多,打打殺殺、沒有道德約束的故事情節;醜陋、恐怖的表情、動作形象;熱衷突破常規和觸碰法律底線;惡語相向、自私、貪婪、暴力等會讓孩子的是非觀念混亂,有時表現為不服管教,逆反,總想、總能做出讓大人吃驚的事,不懂禮貌與尊重,不知感恩等。這些在孩子的技能達不到付諸於畫面時,大人往往看不到而不重視;上述觀念,尤其在有些技能的大人身上就會體現出來。

近年的醜術作品非常多,它的社會性已經顯現了,文化藝術的先導作用有推卸不了的責任,有些人的思維已經偏離了「人」的屬性軌道,但是還得亡羊補牢的積極態度對待此事。

6歲前塗鴉期繪畫是兒童心理情緒的渲泄,也是讓大人注意他(她)們用語言言不明的心聲;再大一些,對這個世界的愛恨、好壞、善惡等有了自己的觀念時,尤其心理不是很那麼健康的孩子,把不好的、醜的當成好的、美的,那就糟了,心理陰暗會直接影響行為,整體上對社會將產生不良影響,近幾十年尤其明顯,都想解決但解決不了了。

美術作品是道德思想與技能的集合體,是一條狹窄的縫隙,不是寬敞的大路,所以美術創作在社會結構中不會有很多很大的表現和存在空間。孩子們6歲以後畫畫對像不像,好看不好看更看重了,不再是以前簡單的情緒渲泄,此時的裝飾畫成了他們願意畫、也好教的科目,因為沒有太多枯乾的理論和要求,能畫出來,稍加點撥就像一張畫。但問題又出來了,這種太重視個人情緒的抒發,主觀性太強,此時不好的信息就會注入,如果只是畫畫而已還沒有太大的危害,如果將此大面積流傳,則是不道德的。

有一個孩子對奶奶的管教很反感,甚至有了要將奶奶從家裡攆走的想法,奶奶走不走自己決定不了,就想到了用極端方法讓奶奶管不了,讓奶奶生病在床、受傷……繪畫課上畫出用刀子刺傷奶奶……這類畫是孩子內心的想法,即使有好的技法,如不負責地展覽、參賽,它的社會意義將是什麼呢?

成人的藝術思維培養與畫者的喜好、所處的環境大有關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鳳凰同飛是俊鳥,與虎同行不是善獸。某時期的環境和喜好確實能讓創作者的思維出現變化。在大陸時我有一個女同事,畫畫得很好,但是家裡很多變故,離婚、孩子病而不服管教……整日焦頭爛額,情緒到了低谷。期間畫了一些類似夢境幽靈的畫,人在空中漂浮,鬼魂空間陰暗的色彩,醜陋猙獰的面孔,似乎在吶喊、述說……展會上一個正直的老教授說,這種畫不能展覽,這是你的日記,讓別人和你一起痛苦是不道德的。

美院油畫系一女同學,都說她行為舉止怪怪的,畫的畫色彩冷森森的,畫的人物眼睛上翻、斜視,都知道她就喜歡蛇,後來她竟然在宿舍床下養了一條蛇,學著蛇的樣子,眼睛惡狠狠的……漢代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系統化,天地萬物與人都有影響與對應,有些低靈動物確實能影響人,這已經被公認了。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有倫理道德,有嚴格的行為規範,而動物一旦能介入到人的思維,若施加影響,那麼人的活動、畫的畫就會有低靈的信息存在,古往今來這樣的畫不少。勸阻學生不畫這類的畫和不受低靈影響也是繪畫老師的責任。

當然好的繪畫作品,會崇尚善良、忍讓、真實和真誠。走進好的繪畫作品會感受到作品的正能量,他們會帶給人積極、向上、樂觀與希望;藝術本身就是一加一不等於二的,好壞無法量化,尤其分界線很混沌,對待繪畫作品抱著學習心態的同時,也帶著批判、排斥、否定的態度才好。

問:請再說說什麼是裝飾畫好嗎?畫裝飾畫對孩子好不好?

曹醉夢對,裝飾畫有太多的裝飾性,裝飾本身有工藝美術的意味,就是要強化、美飾。美術兩大分支中(繪畫和工藝美術),裝飾繪畫屬於工藝美術,它在工藝美術中也是一個小分支,不屬於純美術。它講究線的構成、色彩搭構、陰陽互補構成、疏密處理、特異設計、直曲線組合等,是需要嚴格基礎訓練才能完成的。以前是為工藝設計服務的。

中國有些搞工藝美術的畫家多年前搞了一些這樣裝飾味道明顯的畫,如丁紹光等。美國有些非專業領域的人,要「言己之聲」,自由地張揚個性,往往不太重視專業基本功,用個性化極強的造型和色彩、構圖,形成了一種繪畫模式。其實好多造型都不太準。

畫得像是進入美術殿堂的門檻,越過這個門檻才能談藝術化的變形與抒情等,造型都不准那還是沒有入門。即使畫在畫布上的這類畫也不是油畫,畫在宣紙上也不是國畫,如同土豆裝在麵袋裡也不是麵粉一樣。

畫家幾經演變漸漸裝飾畫也相對獨立了。兒童畫與此有些相近,少年班的美術訓練將此作為學習方向,意在開拓孩子思維,不受太多的拘束,發展想像與創造。但是有太多的自由度,容易讓孩子認為畫畫就是這樣的信馬由韁,無拘無束。其實這個階段到了十幾歲的逆反期,應該減弱這個課時量,轉向基礎訓練,如素描、色彩,或線描、國畫。因為任何一門藝術都有嚴格而規範的要求和屬性,不進入到這個程序永遠是門外漢。裝飾畫畫得再好也只能是業餘愛好,這種小品永遠成不了大戲。

裝飾類的兒童畫易出效果,造型不准可以說是風格,可以說是孩子心理情感的展現,有些像中國書法的草書,太多的個性放縱,主觀情緒太多,畫的美意就不那麼純了。

我們也看到一些孩子畫得不太好的畫,大人一般不願輕易說不好,這個階段短些也就罷了,但十多歲孩子想繼續走下去,就得向正統美術基礎上靠,逐漸遠離那些主觀性強而不關注基本功的「日記」。如果到了十三四歲還畫那些畫,當然會越畫越熟練,即使得了什麼獎也沒有什麼含金量。生理的逆反期會讓孩子去想、畫讓大人驚訝的畫,哪怕不好的、醜的,他們也要「驚世人眼」,來體現他們的存在感。

這個階段的畫好像山東的煎餅卷大蔥,家庭主婦都會做,山東人也愛吃,但這種食品一定不是大餐,只能是小吃部的快餐,要成為大餐,必須有烹飪訓練班的刀工、營養學等專業訓練。所以小時候某某兒童畫畫得很好,長大後便拿不出來了,也不能以此為愛好或職業,而正規的美術訓練即使以後不做此工作,也會有這個藝術積澱,成為一個特長或業餘愛好,這是有生命力的技能,也是走在了大畫種的正統路上了。@

(點閱【醉夢話丹青】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