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尋道》片外故事

李有甫說故事──神祕的茶館老頭

傳奇時代博客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758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我們製作《功夫 尋道》的過程中,李有甫先生給我們說了不少老武術家的故事。我們把這些故事剪輯出來,和大家分享。

李有甫:

陳濟生老師晚年呢,我有時候去他家裡,他就喜歡一個人沏點好茶,跟我一起聊天。

他說有一次在一個茶館裡喝茶,那個茶房給他們倒茶。

有一個老頭就提了一個大壺就倒開水,給茶壺裡續開水。

老頭走到他跟前了,不知道為什麼,這老頭就一拳就打過來了。他沒有辦法防的,那一拳照著他兩個眼睛中間就打過來了。

他反應非常快,他不動,他眼睛也不眨,他沒有詳細解釋。

他說:「我不動,他就不打了。」

老頭這拳頭,離這眼皮大概連一寸都沒有,就是很近的地方他停住了。

他說:「這是規矩」,這就是訪友的規矩。這個人……他要接招,那就動開了。

他要是不接招,那個人就等於就是輸啦。

為什麼呢?後來,他讓那個夥計去付茶錢,那個夥計回來了說:「人家不要錢 」,說「請客了」。

夥計不理解,他(陳濟生老師)說:「哈,你就裝起來吧。」他說「我知道」,他就起來要走。

那個倒茶的老先生就過來了,跟他說:「朋友啊,在這住一宿吧?別走了。」

那就是要跟他交換,就是兩個人都知道對方是高人。倒茶的老先生說:「你在我這兒住吧!我請你住一宿。」

那陳老師很高興,他說:「我遇到高人哪!互相學習呀,切磋啊!」他就留下來了。

留下之後,那個老先生半夜就給他叫出來,他說:「你看,我這刀。」他有一把寶刀啊,那真是……

說四兩重,那個刀非常的輕,但是把頭髮拿下來擱那刃上一吹,吹毛斷髮,頭髮就斷了。一般人是見不到這種寶刀的。

那都是特殊的,現代你找不到,我沒看到過。他說這把刀非常的寶貴。他(那個老先生)就用這個刀,它裝起來很方便啊。

他用的時候他是用身法,他是斬得非常快的,他也不會去硬碰人家,但是也是一種藝術性吧,武藝啊,這個高的……

他(陳濟生老師)正看哪,這外邊的狗叫得很厲害。那個鄉下嘛,鎮裡邊,他們那個時候經常鬧響馬。所謂的響馬就是那個土匪、強盜來打家劫舍了,那個時候有這個事。

倆人就出來了,那老先生身體他就貼在牆上了,貼在牆上待著不動。他觀察四周,然後陳老師他也貼在牆上,他們就發現那個(狗叫)是家裡的人出遠門回來了。

就是半夜驚動了狗叫,他不是強盜來了,他們就放心了。然後回來他們就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他就說:「唉!這個功夫啊,真的是沒有止境。」

兩個人互相展示了自己的功夫,那老先生說輕功啊怎麼練的,他拿一種鐵製的東西,形狀像魚一樣。那個後背是很小,底下很重,他能拿手給它捏起來,那個一般人捏不起來的。

陳老師說他展示了一下太極拳的東西,也是很好,他倆人非常高興。

他們就是互相切磋,沒有說誰要怎麼樣,誰比較高?誰有高東西?他們是互相學習。@#

▼ 相關影片:李有甫說故事──神祕的茶館老頭

▼ 相關影片:《功夫‧尋道》

──轉自傳奇時代網站:legendsunfolding.com

(點閱【功夫‧尋道》片外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來自山西的李有甫,當年在大陸大名鼎鼎。1993年他來到美國,被聘為中醫和武術教授。雖然功成名就,李有甫一直苦苦尋覓,想找到更高的修煉方法。因為他知道,人不只有一生一世,生命可以提升層次。
  • 但他練的是這個功夫,他有他的練法。那得吃多少苦?心性到什麼標準?當然他這個武術,他是一個層次,他就是這個層次,他是練這種東西的。
  • 就說他們那個比武啊都是很有意思的,都是一種藝術性,和現在的不太一樣。表現的是武德。他不傷害人,還讓對方服氣。
  • 筆者曾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書局中卻未發現販售,因此只得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2009年,筆者與友人一同拜訪作者楊濬彥先生,因此發掘了這位已高齡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 中國第一貪江澤民家族斂財萬億;嫡孫江志成躲貓貓起家坐擁5千億資產;江志成借毒生財,涉核酸收割;江澤民死失靠山,江志成榮登殺豬榜頭號追蹤目標。
  • 與西方基督教相關的聖誕老人(Santa Claus)和東方的壽星老人一樣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傳說人物。不同於只留在傳說中的東方老壽星,每年聖誕期間,世界各地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聖誕老人同時出現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與大家共慶聖誕。
  • 戰爭中的的神蹟,一人俘虜132人怎麼做到的?為神服務與向國家效忠,在戰場上如何兩全?懸崖上的軍醫,硝煙中如何一人救下75名傷員?
  • 出生於俄羅斯的亞歷山大‧格拉博維茨基(Alexander A. Grabovetskiy)很早就發覺木雕十分迷人。大約五歲,他就對當地的禮品店中那些手工製作的木雕玩具——雕刻的熊及其它小動物,深深著迷。他還記得他不停地問自己:「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當時,小小年紀的他一點也不知道木雕會成為他的世界,而一把簡單的木刻刀會是他在蘇聯與美國的救星。
  • 方形臉上戴著方形眼鏡永遠掛著和藹笑容,奉獻台南藝術文化教育一甲子,獲頒「台南文化獎」、「教育奉獻獎」等,教育家兼藝術家潘元石是台南許多人敬愛的潘老師,也是奇美博物館親切的潘館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