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呆若木雞」的境界

作者:杜若

呆若木雞,是眾所周知的一句成語,從《莊子》(一說《列子》)中的故事引申而來。現在人們形容一個人思想呆滯,犯憨痴傻,常會用到「呆若木雞」,它原本的涵義,是否形容人頭腦笨拙?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紀子訓練鬥雞 先去其霸氣

鬥雞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娛樂活動,在周朝時就有。紀渻子(紀子)是有名的豢雞專家,齊王命他負責訓練鬥雞。

十天以後,齊王問他:「鬥雞訓練好了嗎?」紀子回答說:「還不行。現在這隻雄雞盛氣凌人,心氣驕慢。」

紀子是訓雞行家,給人提供的判斷思路,超乎人的想像。按照尋常的思想邏輯,越是盛氣凌人的時候,不是才越能表現出鬥雞的戰鬥力嗎?

馴雞 去其打鬥之心

又過了十天,齊王又問。紀子說:「還是不行。雄雞開始收斂氣勢,但牠一聽到其它雞的動靜,還會興奮地躍躍欲試。」

紀子看到雄雞還沒有完全放下爭鬥的心,別的雞一有響動,牠馬上進入戰鬥狀態,所以說牠還不行。

又過了十天,齊王再次問紀子訓練的結果。紀子還是說:「不行。儘管雄雞的氣勢已經收斂很多,但牠的目光嫉惡如仇,還透著強盛的怒氣。」

德行內化 「功夫」深藏

等再過了十天,紀子回覆齊王說:「現在可以了。」他訓練好的雄雞,是怎樣的一副表現?

紀子說:「其它的雞啼鳴,牠也不會有什麼反應,看上去就像一隻木頭做的雞。」

這隻雄雞被調教成「木頭雞」,紀子認為「其德全矣」,意思是,雄雞的德性全都內化了。

在四十天的訓練過程中,雄雞之前所有外露的氣勢,全都內化為卓越的內在精神,不再張揚,不再霸氣外露。雖然表面看似呆傻,秉性深處卻蘊藏著卓越的「功夫」。雄雞還沒出手,內在的精神就已經懾服了其它競爭者。這時,任何一隻雞見到牠,馬上會落荒而逃。

由此,這段故事引出「呆若木雞」的成語,本意是形容氣度泰然自若,態度沉穩,不管發生什麼情況,都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

為將之道 山崩於前色不變 鹿興於左目不瞬

宋朝蘇洵在著作《心術》中有談到過類似的理念。蘇洵說:「身為將帥,首先應當修心。哪怕泰山在眼前崩塌,神色也不會改變;哪怕身邊突然跳出一頭麋鹿,眼睛也不會眨一下。」

身為將帥,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真正掌握有利的戰機,鎮定自若的氣勢,自能震懾敵軍。

古代先賢的思維,常常超出現代人的思考模式,出乎人的意料,又引人深思。@*#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