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梓慶製鐻「以天合天」

作者:杜若

日復一日,許多人的生活模式,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許多人的工作模式,也像是格式化後的模板,但有人卻能在尋常的事物中體悟到真諦並據此得到更好的成果。莊子的寓言故事中有一則「梓慶製鐻」,也許能給人一點啟迪。

魯國有個木匠梓慶。有一次,梓慶用木頭製作了一個鐻(音具),就是一種外形似鐘的樂器。

這個看似平常的鐻,上面雕刻的猛獸卻是活靈活現的,栩栩如生。人們看到後都震驚不已,認爲作品精巧,非人力所能及,猶如鬼斧神工。

梓慶擁有一流的製鐻手藝技法,就這樣傳開了。魯國國君聽說此事,就召梓慶進宮,問他究竟是用什麼方法製鐻的。

梓慶講起製鐻的過程,態度非常謙虛。他回答魯國國君:「臣下只是一個工匠,哪裡有什麽手藝啊!縱然有的話,也只有一樣。」示意圖 (pixabay)

梓慶講起製鐻的過程,態度非常謙虛。他回答魯國國君:「臣下只是一名工匠,哪裡有什麽手藝啊!縱然有的話,也只有一樣。」

於是,他詳細地介紹製鐻的準備工作。他說:「臣做這個鐻之前,不敢損耗自身的精氣,於是用心齋戒,去除雜念。」而他齋戒的目的,是爲了保持清淨的心,讓自己安靜下來。

齋戒到第三日,他使自己忘記邀功請賞、獲取爵祿報酬等等念頭。

齋戒到第五日,梓慶使自己忘記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是讚揚還是詆毀、手藝好還是不好,不將這些褒貶與是非放在心裡。

直到齋戒第七日,他可以忘記自己的四肢形體,完全進入忘我的境界,不再去想是爲了哪一個人製鐻的。

只有這時,他才認爲前期的準備工作已就緒。

梓慶帶著清淨的心進入山林,專心地尋找製鐻的木材,細心地觀察樹木的質地和天性。(pixabay)

隨後,他帶著清淨的心進入山林,專心地尋找製鐻的木材,細心地觀察樹木的質地和天性。

心無雜念的他,在看到適合的木材的同時,彷彿就看到了一個成型的鐻出現在眼前。接下來,他再將這段木材砍回家,再順手稍一加工,木材就會成爲現在的樣子——一個完好的鐻。反之,就做不成。

最後,梓慶說道:「我做事,無非是『以天合天』」,就是讓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結合,而這或許也就是讓做出來的器物讓人驚爲神工的緣故吧。」

在這段故事中,梓慶製鐻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後達到「以天合天」的境界。

首先,他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齋戒第三日,他忘掉利益之念;齋戒第五日,他忘掉自己的名譽;齋戒第七日,他進入忘我的境地。在這樣的狀態下,自己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溶合在一起,進而完成一件作品。這就是他技藝精湛的祕密所在。@*#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