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7月08日訊】2020年汛期以來,長江流域多地爆發洪災,耗資巨大的三峽工程對防洪不見任何作為,而大壩的安全隱患則令人提心吊膽。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三峽工程?背後的深層因素究竟是什麼?很自然想起了中華祖先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三峽工程防洪失敗
進入6月後,長江流域洪澇災害不斷,警報頻傳。下游的宜昌被淹了,接著武漢也被淹了,現在上海也被淹了。防洪曾被宣傳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現在的事實則恰恰相反,三峽工程對防洪不見任何作用。筆者曾寫過一篇文章《三峽大壩防洪原本是謊言》,有一位熱心的讀者留言:三峽大壩跟其它的水壩是一樣的,但防洪治水的功能能發揮多少應該看管理單位。很感謝這位讀者的留言,此文就先探討,三峽大壩啟動防洪作用後的禍患。
三峽大壩的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汛限制水位145米。據公開的資料,三峽工程的防洪構想是這樣:汛期時,讓水庫水位回落到防汛限制水位145米,與正常蓄水位175米相距30米,也就是說,水庫騰出了一個巨大的庫容。當上游的洪峰來臨時,水庫利用其巨大的庫容容納洪水,調節(減小)洪水下瀉的流量,削減洪峰,以保證下游免受洪水衝擊。
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中共也一直按此思路吹噓三峽工程的防洪能力。 2007年,三峽大壩在進行蓄水至175米的試驗前,官媒新華社就發了一篇題為《三峽大壩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的報導,文章稱:「千年一遇(洪水),壩前水位可控制在175米,控制枝城(位於三峽大壩下游)下泄流量在8萬立方米/秒,保證下游沙市水位不超過45米。」
我們可以看出,三峽工程的防洪設計存在一個巨大漏洞,用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代替了三峽工程的防洪能力。三峽大壩並不是決定三峽工程防洪能力的唯一的因素,還有方方面面的因素影響三峽工程的防洪,但這些都沒有被考慮。
我們先假設三峽大壩本身沒有什麼大的質量隱患,是穩固可靠的,在這個前提下,如果按最初的防洪構想啟動防洪,來看看會有什麼後果。
1、 壩前水位達到175米,重慶可能早被淹沒
大家都有一個常識:水往低處流。位於上游的重慶到三峽大壩,兩地距離超過600公里,存在一個水位落差。汛期洪水期間,水流越急,兩地的高度差越大。在三峽水庫蓄水至135米時,有人發現:從大壩到庫尾之間的水位落差多達34.7米,遠遠超過了工程論證報告認為的0.4米。
曾有官媒報導,三峽水庫成功完成蓄水試驗,壩前水位達到了175米。蓄水試驗時水流平緩,兩地高度差不那麼大,而汛期洪水期間,水流快,情況就不同了。據旅德著名國土規劃專家王維洛博士估算,汛期三峽大壩的壩前水位達到175米,重慶的水位可達到217米。重慶市火車站的鐵軌標高為海拔196米,那時,重慶市的所有鐵路線都要被淹沒,重慶市的一部分市區就會被淹沒。
也就是說,三峽大壩的壩前水位達到175米時,對下游起到了防洪作用,但是,庫區的部分居民早被沖走了,重慶市早就被洪水淹沒了。
當然,估算的數據可能不絕對準確,但這方面的問題確實很嚴重。
2、 壩前水位即使不達到了175米,上游也處於洪澇災害的危險之中
人們說三峽工程防洪,常常只考慮了下游的防洪,但我們不能只考慮下游防洪,而不顧上游的防洪。
汛期上游爆發洪水後,上游希望水盡快流走;如果為了防止下游免遭洪災,就要減小大壩的下瀉流量,三峽大壩的壩前水位會抬高,那麼,上游的水流量就會減緩,這對於上游的防洪無異雪上加霜。
概括的講,上游防洪和下游防洪常常是一個顧此失彼的關係,下游防洪了,上游可能因為水位抬高出現洪澇災害。
3、 上游泥沙淤積
有專家稱,泥沙淤積是三峽工程的致命傷。
長江水的含沙量也很大,尤其是在汛期,上游爆發山洪、泥石流後,含沙量更大。泥沙淤積與水的流速有關,水流越急,泥沙被沖走的越多,沉積的就少。提高三峽大壩的壩前水位後,水流減緩,上游就會沉積大量的泥沙,時間一長,上游沉積的泥沙勢必越來越多,河床會越來越高,這將導致上游更容易爆發洪災。
近年來,三峽大壩上游的重慶市水患逐年嚴重。今年7月初,重慶水利單位通知,要注意防範重慶主城區內澇等風險。網傳一份當地社區居委會和物業中心聯合下發通知,內容寫道:「今年洪水預估水位達到1981年的193.38米左右,請4樓以下居民提前做好準備。」
筆者推斷,重慶水患日益嚴重,應該與三峽大壩蓄水有關。但是,即使事實確實是如此,官媒也不會這麼報導。
上文假設了三峽大壩沒有什麼大的質量隱患。而不幸的是,近年來,三峽大壩本身的設計、質量缺陷不斷的被披露,存在潰壩風險,如果按照最初的防洪構想啟動防洪,大壩將承受更大的衝擊力,就可能被沖垮,那時,大壩下游的幾億居民將遭受滅頂之災,那太可怕了!這方面,已有大量的分析文章,在此不多贅述。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三峽工程初期也許還能調控防洪,但防洪能力很有限,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點防洪能力也會消失。
其實,類似三峽工程這種築大壩、建水庫、蓄水發電的治水思路,早已有失敗的先例,黃河中上游的三門峽水庫就是前車之鑑。
三門峽水庫被稱是大陸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項目,1960年首次使用,到1962年3月,才一年半時間,因淤積泥沙,上游的水位抬高超過4米,上游的支流渭河河口形成攔門沙。
2003年8月至10月,渭河流域發生了50多年來最為嚴重的水災。洪水造成了多處決口,數十人死亡,500多萬人口受災。但是這次渭河洪峰僅相當於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水災的原因主要是三門峽水庫高水位運用,導致渭河倒灌,「小水釀大災」。 2004年,為徹底解決渭河水患,三門峽水庫不得不停止蓄水發電。
現在已有專家斷定,三峽水庫也將步三門峽水庫後塵。三峽大壩最後要麼炸掉,要麼廢掉。所謂廢掉,就是把所有的閘門都打開,讓水流自然的穿堂而過。
二、三峽工程危及多方面
三峽工程的防洪功能是失敗的。但是,三峽工程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還危及到水質、氣候、地震、移民、文物保護等多方面。在三峽大壩擬議修建之初,著名水利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黃萬裡生前就極力反對興建三峽大壩。他曾對三峽工程做出12個預言,包括:1. 長江下游幹堤崩岸。 2. 阻礙航運。 3. 移民問題。 4. 積淤問題。 5. 水質惡化。 6. 發電量不足。 7. 氣候異常。 8. 地震頻發。 9. 血吸蟲病蔓延。 10.生態惡化。 11.上游水患嚴重。 12.大壩被迫炸掉。
黃萬裡教授的前11個預言目前都不幸被言中,就剩最後一條還沒應驗。但很多人認為,那隻是時間的問題。
我們有必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三峽水庫的禍患並不難預見,三峽工程將出現的種種災難性後果專家早提出了警告,三門峽工程已經是失敗的教訓,為什麼三峽工程最終能通過專家的可行性論證?為什麼還能通過人大代表的表決通過?為什麼最後能動土施工?
三、大禹治水 疏而不堵
中國人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四千多年前,那時全人類都處於大洪水時期,大禹領命治水,他充分利用水流特性,順勢而為,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的通過入海,終於治理了黃河流域的水患。大禹治水的要訣是「疏而不堵」。
兩千多年前秦國蜀郡太守李冰與兒子主持治江,也採用了順其自然,疏而不堵的原則,完成了都江堰工程。都江堰沒有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惟一留存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造福成都平原。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的治水理念,不僅僅是寶貴治水經驗,還體現了中華祖先敬畏大自然的道德內涵。神創造了人,也給人安排了生活的環境。人類應該珍惜愛護大自然,正常享用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生活所需,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人們讀歷史會發現,中華歷史上的那些聖皇明君都要定時祭祀天神和山川河流之神,謙卑感恩。
疏而不堵本應為人類防洪治水的圭皋,敬畏自然是人類本應傳承的優秀道德品質。
中共信奉人定勝天,號召人們戰天斗地,改造自然,到處處堵河建壩,與中華傳統背道而馳,究其實質,是對大自然的暴力革命。三峽工程,被稱為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其實是中共對大自然實施暴政、褻瀆神明、狂妄自大的最大惡蹟。
人們都知道,中共的暴政殺害了8000多萬無辜的中國人。而中共對大自然的暴政,破壞了中國人賴以生存的環境,也是在間接殺害中國人,還將殺害中國人的子孫後代。而水資源的破壞,將危害全世界的飲用淡水,因為全球的淡水資源是循環的。
提起三峽工程,很多人會有很多感慨。有人說三峽大壩是愚蠢的紀念碑,有人說三峽工程是災難發生器,有人說整個三峽工程是一個巨大的火藥桶,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面。而究其實質,三峽工程並不是人偶然的錯誤或愚蠢,也不僅僅只是一些人的腐敗和官僚,而是共產邪靈禍害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人的陰謀,是共產邪靈操縱中共所為。
現在,三峽工程已成為高懸在中國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劍,怨天尤人已於事無補。中國人只有清醒的認清中共的魔鬼真面目,解體中共,回歸傳統,才能徹底根除三峽工程的種種可怕的災難。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