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美俄日宇航員上太空站 SpaceX龍飛船升空

人氣 2514

【大紀元2022年10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高杉編譯報導)週三(10月5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搭載龍飛船的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將四名分別來自美國、俄羅斯及日本的宇航員送上國際太空站。

前往國際空間站的四名宇航員,包括一名俄羅斯宇航員、兩名美國宇航員和一名日本宇航員。儘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局勢緊張,但此次聯合飛行顯示,美俄在太空領域仍保持了合作。

俄羅斯航天局的一名高級官員在火箭發射後不久表示,這次與美國航天局的聯合飛行,標誌著「我們合作的新階段」。

SpaceX此次發射的載人龍飛船由獵鷹9號(Falcon 9)火箭組成,上面有一個被稱為「耐力號」(Endurance)的乘員太空艙。

美國東部時間的中午12時(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6時),大約23層樓高、兩級的獵鷹9號火箭從美國宇航局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的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的發射塔架上點火發射,它的九個梅林(Merlin)發動機在波濤洶湧的蒸汽雲和一個橘紅色的火球中轟鳴著啟動,升空飛入晴朗的天空。

這次任務中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乘員中38歲的安娜·基金娜(Anna Kikina)是俄羅斯航天局現役的唯一女宇航員。此次是近20年來,首次有俄羅斯宇航員搭乘從美國本土發射的航天飛行器飛往空間站。

當飛船進入地球軌道時,基金娜用無線電感謝美國宇航局、俄羅斯航天局和他們的國際空間站夥伴「給了我們這個偉大的機會」。

基金娜說:「我們很高興能一起做這件事。」

自2021年春季以來,基金娜一直在美國接受航天飛行訓練。根據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在7月簽署的新乘務共享協議下,她與一名美國宇航員互換了位置。後者將在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上占據原屬於她的座位。

在發射約9分鐘後,火箭的上層將乘員太空艙送入初步軌道。它以每小時近16,000英里(約合27,000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疾馳。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的下層助推器自己飛回地球,並在海上的一艘無人機回收船上安全著陸。

四名宇航員和他們的自主飛行艙,預計將在大約29個小時後,即週四(10月6日)晚上飛抵國際空間站,並開始在這個距離地球約250英里(約合420公里)的軌道實驗室中,進行為期150天的科學任務。

這次任務被命名為「船員5號」(Crew-5),標誌著自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創立的私人火箭企業於2020年5月開始將美國宇航員送上太空以來,SpaceX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的第五批NASA乘員組。

流暢的旅程

這支最新的團隊由今年45歲的尼科爾·維多利亞·奧納普·曼(Nicole Aunapu Mann)領導。她是一名資深的戰鬥機飛行員,也是被NASA送入太空軌道的第一位美國原住民女性,她還是第一位坐在SpaceX飛船指揮官位置上的女性,創造了航天歷史。

到達太空軌道後不久,當地面任務控制中心向機組人員祝願「上帝保佑旅程順利」時,曼恩回電說:「太棒了!非常感謝「獵鷹」團隊。哦!這是一次順利的升空之旅。」

指揮官曼恩是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和戰鬥機飛行員,也是美國宇航局即將進行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任務的第一批18名宇航員之一。該任務旨在於十年內的晚些時候將人類送回月球。

此次週三發射任務的指定飛行員,是曼恩的NASA宇航員同學、同為航天新手的喬希·卡薩達(Josh Cassada)。他今年49歲,是美國海軍飛行員和試飛員,並擁有高能粒子物理學博士學位。

在此次的機組人員中,還有來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59歲的資深宇航員若田光一(Koichi Wakata)。他是一位機器人專家,這是他第五次進入太空。

「船員5號」團隊將受到國際空間站上7名現有成員的歡迎——由3名美國人和1名意大利宇航員組成的「船員4號」團隊,以及一起乘坐「聯盟號」飛船進入空間站的2名俄羅斯人和1名美國宇航局宇航員。

新到來的宇航員的任務,是進行二百多項實驗。許多實驗集中在醫學研究方面,從人體組織的三維「生物打印」到研究微重力條件下培養細菌等等,內容廣泛。

長度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國際空間站,自2000年11月以來一直在運轉。它由美國-俄羅斯領導的財團運營,其中包括加拿大、日本和11個歐洲國家。它的誕生部分是為了在蘇聯解體後改善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關係,以及結束冷戰時期的美蘇太空競賽。

自從俄羅斯在2月入侵烏克蘭,以及美國對莫斯科實施全面制裁以來,美國宇航局和莫斯科之間的關係受到了考驗。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美軍高層將商討對策 應對中俄太空武器威脅
韋伯首張遙遠太空直接圖像揭變革時刻
太空人拍到地中海夜景:燈火輝煌燦爛
兩個螺旋星系看似重疊 猶如太空中的蝸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