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11月25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李思齊採訪報導)中共地方政府今年前10個月的土地出讓金收入跌幅看似有所減少,但多為地方國企購地,被稱「左手倒右手」。專業人士分析,這是地方政府在維護「土地價格」和「市場信心」,但加重了地方隱性債務問題。
中共財政部國庫司於11月17日公布了今年10月份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為人民幣4.85萬億元(約合6,790億美元),同比下跌24.3%。其中,土地出讓金收入為人民幣4.4萬億元(約合6,160億美元),同比下跌25.9%,低於前9個月28.3%的跌幅。
中共財政部已於9月24日發出通知,禁止地方政府舉債購地,或以國企購地的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但最新數據顯示,地方國企仍是土地拍賣市場的主體。
在湖南省長沙市,當地政府11月16日剛結束了今年第三批賣地。據中國指數研究院(China Index Academy,中指研究院)統計的成交結果,地方國企仍是購地主體,如望城區掛牌出售的15塊地中,望城經開區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購地5塊,望城區水利投資集團和望城城發集團各購地4塊。這三家企業均是望城區政府的全資控股國有企業,合計拿地13塊,占比達87%。
在遼寧省瀋陽市今年最近一次的土地拍賣中,國企購地比例更高,為90%。9月28日,瀋陽市結束了今年第二輪的集中供地,13塊掛牌土地中,3塊流拍,10塊成交。其中,瀋陽地鐵公司旗下的8家全資子公司買下8塊,瀋陽東易城市更新建設公司有限公司買下1塊,最後一塊的買主為民營房企遼寧中金。
瀋陽地鐵公司的這8家子公司的成立時段為今年的8月16日至26日,即在第二輪土地拍賣前數週成立。如果沒有瀋陽地鐵子公司買下8塊地,瀋陽市政府此次只能賣出2塊地。
瀋陽地鐵公司的中期財報顯示其繼續負債經營,上半年虧損人民幣2.95億元(約合4,130萬美元),同時經營現金流為人民幣負3.75億元(約合5,250萬美元)。瀋陽地鐵買下的8塊地總耗資約人民幣43億元(約合6億美元)。
中國網媒「36Kr」分析認為,地鐵公司正在「豪賭」TOD開發模式,頂替民營房企,成了土地拍賣市場的主角。所謂TOD模式,指在地鐵沿線開發商務和住宅。
河南省鄭州市也有新國企成立不久就參與土地拍賣的現象。如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今年3月29日至4月13日期間的掛牌公示稱,河南鄭地科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鄭地科創)競拍下兩塊土地,成交價分別是人民幣5,944億元(約合832億美元)和人民幣6,328億元(約合886億美元)。鄭地科創的註冊日期是2022年1月5日。
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博士李松筠11月21日對大紀元表示,這個現象反映出土地市場拍賣冷清等若干的問題。
她說:「首先,受房地產市場銷售低迷的影響,土地拍賣市場非常冷清,民營房企沒有拿地的意願,所以地方政府必須通過國企購地來營造一種土地拍賣市場仍然火熱的氣氛,起到維護土地價格和市場信心的作用。其次,很多情況下,土地已經被用於抵押品,擔保一系列貸款,土地價格不斷下跌,可能造成破壞性的連鎖反應。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通過國企購地可以突破政策限制,變相實現用土地抵押融資來支持地方財政,但實際上只不過是『左手轉右手』,把表內負債轉為表外負債,虛增土地收入。因為這些拿地的國企主要起到對土拍市場的『托底』作用,可能不具備實際開發房產的能力,後續可能涉及退地、退款等行為。所以,實際上會增加地方政府的隱形債務。」◇
責任編輯: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