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3.15】香港方艙:婆婆房外無助痛哭

人氣 2173

【大紀元2022年0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戴芙若綜合報導)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美東時間週二(3月15日)下午4:20,全球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冠狀病毒、COVID-19)病例總數超過4.6億(460,680,236)例,死亡人數超過604萬(6,049,013)人。

以下是週一(3月14日)部分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的統計數據(部分數據根據worldometers調整):

美國17,267例確診,326人死亡;
加拿大3,201例確診,52人死亡;
澳洲26,418例確診,5人死亡;
英國47,181例確診,45人死亡;
法國18,853例確診,185人死亡;
德國101,872例確診,136人死亡;
俄羅斯41,055例確診,533人死亡;
巴西13,420例確診,187人死亡;
印度2,568例確診,98人死亡;
日本52,002例確診,125人死亡;
韓國309,769例確診,200人死亡;
台灣75例確診,0人死亡;
香港26,908例確診,286人死亡。

以下是有關中共病毒疫情的實時更新:

香港方艙:婆婆房外無助痛哭

2022年3月8日,香港離島青衣的COVID-19臨時隔離中心。(Dale de la Rey/AFP via Getty Images)

香港的一名患糖尿病的婆婆被送臨時隔離中心(俗稱「方艙醫院」)隔離後,因感到無助,坐在房外痛哭。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自青衣社區隔離設施(又稱「方艙醫院」)正式啟用後,港府陸續送無病徵或病徵輕微的染疫者入住。近日有入住方艙醫院的人士發現,一名患糖尿病的婆婆獨自被送入營後,徬徨無助,在房外痛哭。

香港前議會議員張茂清昨日(3月13日)在其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有入住方艙醫院的街坊向他分享內部情況,提及上述個案。該名街坊表示,晚上8時許,看到一名婆婆獨坐在房外哭。

街坊因而走去與婆婆傾談,認識她,為她遞上紙巾,安慰她。

原來婆婆患有糖尿病,平時需要打針,近日因大廈圍封強檢而被送入營。

這名街坊表明會幫助婆婆,讓她放心。傾談過後,婆婆終於感到安心,回去睡覺。

街坊表示,婆婆只是其中一例,另有一名女士同樣不知所措,上接送車之前不知目的地,也不能選擇去隔離營或是酒店,也許是確診者眾多之故。

前區議員張茂清指出,方艙醫院落成後,仍需處理管理問題。他認為,場地人員需留意入住長者的需要,好讓他們多一份安全感。

香港新增2.7萬例 5染疫者在家中離世

2022年3月11日,在香港瑪格麗特公主醫院急症室外的等候區,身穿個人防護裝備的醫護人員在治療患者。(Dale de la Rey/AFP via Getty Images)

香港今天(3月15日)新增COVID-19陽性病例27,765例,其中核酸確診11,956例,其餘15,809例是快篩陽性的呈報病例。另外,過去24小時又有289人染疫死亡,其中5人是在家中還沒送醫就離世。

中央社報導,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天下午在記者會表示,如果只參考核酸檢測確診病例數字,可能會有錯覺以為本港確診病例正下跌,但若連同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病例,過去1週每天確診數字維持在約3萬例水平,而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病例也有上升趨勢。

根據官方數據,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的呈報病例方面,11日有1,0493例、12日有1,1858例、13日有1,9095例、14日有1,4868例。

另外,香港過去24小時又有289人染疫死亡,包括昨天離世的228人、因數據滯後而延後通報的56人,以及法醫科呈報的5人。

由法醫科呈報的5名死者全是男性,年齡介於57歲至81歲,死亡日期介於2月27日至3月1日,其中4人有長期病患,他們都是未送醫院前即離世。

香港第5波疫情迄今累計4,355人死亡,死亡率上升至0.58%。

為減少死亡病例,香港開始向確診病人處方抗病毒藥物。

港府專家顧問許樹昌今天表示,醫院管理局購入的默克藥廠及輝瑞藥廠兩種抗病毒藥物,會優先提供給70歲以上長者、長期病患,以及未完成接種疫苗的確診者使用。醫管局會透過指定診所及老人科外展隊在安老院處方藥物,但暫時不會派發給居家隔離的市民。

許樹昌又指,確診首5天處方這兩種抗病毒藥,分別能減低近9成的入院及3成的死亡風險。

荷蘭下週取消最後的防疫限制

荷蘭政府官員週二(3月15日)表示,將在下週取消其最後剩下的COVID-19限制。

荷蘭已經結束了全國范圍的封鎖,並取消了大多數防疫措施。從3月23日起,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戴口罩將不再是強制性的。但是,飛機上和機場安檢後仍需佩戴口罩。

荷蘭政府還宣布將停止使用數字COVID-19通行證進入夜總會和其它大型活動,這是目前唯一仍然需要該電子通行證的場所。

荷蘭國家廣播公司NOS援引衛生部長恩斯特·柯伊伯斯(Ernst Kuipers)的話說,「進一步放鬆」措施是可能和負責任的。

作為最新寬鬆政策的一部分,從歐盟或申根國家飛往荷蘭的人將不再需要在抵達時出示COVID-19通行證。

CDC:Omicron子變體占美國COVID變體的23.1%

Omicron變種病毒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週二(3月15日)表示,截至3月12日,估計Omicron的BA.2子變體占美國冠狀病毒(中共病毒)變體的23.1%。

科學家們正在追蹤由BA.2引起的病例增加,這種情況正在亞洲和歐洲的部分地區迅速傳播。

根據CDC的數據,BA.2子變體現在佔新澤西、紐約、波多黎各和維爾京群島等地區病例總數的39%。

在康涅狄格州、緬因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佛蒙特州和羅德島州等州,BA.2子變體現在約佔總病例的38.6%。

在1月份達到創紀錄水平後,最近幾週美國的每日病例開始下降,CDC大幅放寬了包括學校在內的COVID-19口罩指南。

世界衛生組織上個月表示,已開始取代Omicron更常見的BA.1變體的BA.2子變體的初始數據顯示,疾病嚴重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自12月以來一直在流通的其他Omicron子變體,稱為BA.1.1和B.1.1.529,現在分別佔流通變體的66.1%和10.8%。

根據估計循環變體比例的CDC模型,在截至3月5日的一週內,CDC估計BA.2佔循環變體的13.7%,高於11.6%。

東京不再要求延長重點措施 21日可望解封

中央社報導,日本包括東京都在內18地實施的「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將於21日期滿,東京都政府今天已向中央政府表明不再要求延長的想法。以東京都來說,長達約兩個月的防疫限制可望解封。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今天談到「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時說,已向中央政府表達「目前已非再進一步延長的狀況」。

TBS電視台報導,東京都目前COVID-19專用病床使用率降到低於50%的約39%,重症病床使用率35.8%也低於國家設定的標準。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都政府今天傍晚已向中央政府表明不再要求延長重點措施的想法。

東京都等地從今年1月21日開始實施重點措施,中間經過兩度延長,若未再延長即將在3月21日期滿結束。

小池百合子說,在醫療從業人員、東京都民眾及業者等通力合作下,東京都病床使用率已低於國家設定的標準;不過,疫情要反彈回升也不過是一瞬間的事,不能放鬆警戒。

東京都今天新增7,836例確診病例,較上週二減少1,000多例;另新增15例死亡病例。

東京都重症患者較14日減少3人,總數61人。專用病床使用率已降到39.1%,較14日減少1.7個百分點。

研究:染疫死亡人數或比官方報告高3倍

研究人員稱,全球染疫死亡人數可能比官方記錄的高出3倍左右。圖為2022年3月6日,香港富山公眾殮屍房,工作人員正將死者的屍體從冷藏集裝箱轉移到靈車上。(Peter Parks/AFP via Getty Images)

據研究人員稱,全球COVID-19大流行死亡人數可能比官方記錄的高出3倍左右。

3月10日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一組作者寫道,估計超額死亡人數超過1800萬,是該同期報告的594萬染疫死亡人數的3倍多。

他們使用六個模型得出了這些結論,這些模型用於估計74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66個地方的預期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報告。

「由於世界範圍內的死亡率記錄不完整,我們建立了一個統計模型來預測無法獲得全因死亡率數據的地點和時期的超額死亡率」,作者解釋說。

超額死亡率是通過將所有原因報告的總死亡人數與根據近期趨勢預期的死亡人數進行比較來估計的——不包括受延遲登記和異常影響的時期的數據。

作者寫道,了解大流行對死亡率的真正影響對於公共衛生決策和未來研究至關重要,並且增加死因數據的可用性「對於區分由SARS-CoV-2感染直接引起的超額死亡率的比例至關重要」。

據《自然》雜誌報導,該結果是首次出現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的全球超額死亡估計數,世界衛生組織(WHO)自己的分析將於3月下旬發表。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自2020年以來,全球報告了600萬多人死於COVID-19。

美國尋求擴大CDC對COVID數據的收集

2021年1月11日,加利福尼亞州蘋果谷的普羅維登斯聖瑪麗醫療中心內,醫護人員在COVID收容艙內照料一名COVID-19患者。(Ariana Drehsler/AFP via Getty Ima)

拜登政府希望擴大在大流行期間川普政府創建的聯邦COVID-19跟蹤系統,更詳細地了解呼吸道和其它傳染病如何影響患者和醫院資源的使用。

路透社報導,此項計劃將建立在由川普政府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設計的醫院數據收集系統之上。上個月,該計劃的管理權移交給了HHS的主要公共衛生機構——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

最近,對CDC在大流行期間不斷變化的公共衛生指導以及其沒有及時、透明地收集和分析COVID數據,有很多人發出質疑和批評。

一旦美國政府解除全國大流行緊急狀態,當前CDC可以跟蹤醫院數據計劃的授權將到期。

擬議的計劃將確保其長期保持不變,並對近6,200家參與的醫院提出新的要求,例如提供有關患有流感樣疾病與除COVID和流感之外的其它具有大流行潛力疾病的患者數量數據。

此類報告將是醫院參與針對老年人和貧困美國人的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計劃的條件。

醫院將被要求提供有關患者疫苗接種狀況、既往醫療狀況、年齡、種族和其它細節的數據,這些數據將揭示不同人群的健康狀況。

四分之一有症狀的染疫兒童受到「長期 COVID」的折磨

美國為5-11歲兒童注射輝瑞疫苗
研究發現,四分之一有症狀的染疫兒童承受「長期 COVID」折磨。圖為2021年11月3日,美國丹佛國家猶太健康中心的護士為一名兒童注射疫苗。(Photo by Michael Ciaglo/Getty Images)

根據在歐洲、亞洲、澳大利亞和南美洲進行的21項早期研究的匯總數據,四分之一有COVID-19症狀的兒童發展為「長期 COVID」病症。

路透社報導,研究人員3月13日在同行評審之前在medRxiv上報告說,在研究中的80,071名COVID-19兒童中,25%的人出現了至少持續4週到12週的症狀,或在12週內出現了新的持續症狀。

最常見的問題是神經精神(情緒症狀、疲勞、睡眠障礙、頭痛、認知改變、頭暈、平衡問題)、心肺(呼吸困難、充血、運動不耐受、胸痛和胸悶、咳嗽、心律不齊)、皮膚相關(出汗過多、瘙癢、脫髮)和胃腸道(腹痛、便祕、腹瀉、嘔吐和噁心)。

研究人員承認,使用不同方法對來自許多不同研究的數據進行分析無法得出可靠的結論。然而,很明顯的是,「兒童和青少年也會因COVID-19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該研究的合著者、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衛理公會研究所的索尼婭‧維拉波爾(Sonia Villapol)說。

「確定兒科長期COVID的主要體徵和症狀有助於診斷、開發更好的治療方法、創建多學科團隊以實現最佳臨床管理,並找到預防的風險因素。」

台灣新增39例確診 全部是境外移入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資料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公布,台灣今日(3月15日)無本土病例,新增39例COVID-19確診全部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1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29例為居家檢疫期間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6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十多歲至七十多歲,分別自越南(8例)、印尼(5例)、美國及香港(各4例)、法國、泰國、英國及西班牙(各2例)、菲律賓、韓國、捷克、馬來西亞、柬埔寨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移入,另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2月28日至3月14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累計21,402例確診,分別為5,858例境外移入、15,4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另14例為境外移入。

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 香港友愛邨愛禮樓遭封強檢

2022年3月13日,自下午3時30分起港府將屯門友愛邨愛禮樓列為「受限區域」,受檢人士須於當日晚上8時前接受檢測。(宋碧龍/大紀元)

香港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3月13日,港府宣布於3月13日下午3時30分起,將屯門友愛邨愛禮樓劃設為「受限區域」,要求範圍內民眾於3月13日晚上8時前接受強制檢測。檢測結果發現180宗初步陽性個案和39宗不確定個案。

香港政府表示,由於近日發現愛禮樓排放污水樣本的COVID-19檢測結果呈現陽性,懷疑上述大廈內存在其他潛在感染者,因此決定對愛禮樓進行圍封強檢。曾於2月28日至3月13日期間身處愛禮樓內超過兩小時的民眾皆須於3月15日前接受強檢。

當局於14日宣布,在13日圍封強檢行動中,愛禮樓約1,438人接受檢測,發現其中有180宗初步陽性個案和39宗不確定個案。

13日下午,政府派出警察及身穿防護裝備的醫護人員到愛禮樓,對現場圍封並搭起臨時檢測站,居民依序接受檢測。

【疫情3.14】點擊這裡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疫情3.10】香港病例激增 趕造隔離中心
【疫情3.11】香港男子染疫 去世前嘔吐抽筋
【疫情3.13】香港疫情未降 今增264人死亡
【疫情3.14】奧巴馬確診感染中共病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