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一位謀士名叫徐庶,字「元直」,其本名為徐福,早年仗義為人報仇,遭逮捕,獲救後改名徐庶。也許是因為經歷了生死劫難,徐庶從此拜師求道,並與諸葛亮等道友來往密切。
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稱諸葛亮的才智高出自己十倍,希望劉備親自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則霸業可成矣!因此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
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為救母親,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加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魏文帝曹丕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後歸隱雲遊。
相傳徐庶曾隱居膠南,當地大珠山帽子峰,就曾建有徐庶廟。隨著歷史的推移,漸漸地開始出現徐庶修道成仙、雲遊四方展現神跡的傳說,古代文人筆記中都有記錄,民間傳說則更多。以下摘錄康熙年間的兩則記載。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吳三桂反清,三藩之亂兵起。隔年,明朝降將王輔臣趁機背叛清廷,表示要隨吳三桂反清。康熙十四年,康熙帝派人告知:希望王輔臣迷途知返,朝廷一定既往不咎。可惜王輔臣鐵了心繼續反叛。康熙十五年,康熙帝正式任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率兵急赴陝西,征討王輔臣叛軍。
故事就發生在大將軍圖海率兵前往征討的途中。
有一天,圖海的軍隊遭遇了大風和雷雨,軍隊裡一個士兵於英,迷路掉隊,與大部隊走散了。於英一個人在山谷裡騎馬亂竄,四處盤旋,可都找不到出路。到了深夜時分,於英心想今夜走不出山林了,只能等明天了,於是下馬倚靠著大樹休息。
不一會兒,於英看見一個紅燈籠,這燈籠慢慢地靠近自己,於英再仔細一看,原來是位留著白鬍鬚、白眉毛的老翁,手提著燈籠走了過來。老翁的容貌就像古畫中的長壽老人,穿戴的衣帽全都是前朝古樸的式樣,不像當時清朝人剃髮易服的打扮。
老翁和藹地問於英:你迷路了嗎?於英說:是的,惟願老人家指個方向給我。老翁說:此山很荒僻,虎狼猛獸很多,此處離大路還有五六十里。快跟我走,我帶你上大路。
於是老翁就在前面引路,於英騎馬跟隨。老翁步履如飛,穿梭在夜間的山林、亂石、雜草之間,速度極快,於英的馬幾乎跟不上。走了很久才抵達平坦開闊處。這時,老翁停下腳步,將手中的紅燈籠送給於英,指著方向說:前面就是大路了。
於英細看那紅燈籠,材質既非紗也非紙,而且裡面也沒有蠟燭、火炬,整個紅燈籠表裡一體,通透明亮,呈紅色琉璃狀,又紅又圓又發亮,不知為何物。於英心裡覺得很奇怪,知道遇見神人了,就恭敬謝恩並請教老翁的姓名,老翁笑說:吾乃三國時徐庶是也。於英聽後,驚駭無比,正要跪下拜謝,老翁就消失不見了。
於英按老翁指的方向,自己騎馬走了幾里路,果然上了大路,此時東方漸白,太陽初升,手裡的紅燈籠也熄滅了,再仔細看那紅燈籠竟變成一顆大如碗口的紅杏。沿著大路找到部隊,於英詳細說了自己所遇見的奇事,大家分析說現在是嚴冬氣候,不應有杏子,而且還那麼大,都認為他是真的遇見了隱居修行成仙的徐庶。
順便說一下王輔臣的結局。圖海的平叛大軍到來,王輔臣打不過,走投無路只得再次投降。寬宏大量的康熙帝仍命王輔臣為平涼提督,並加以太子太保頭銜,好生安撫。然而王輔臣卻始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懷疑自己的反叛罪行太大,康熙帝的寬容慈悲都是假相,是未來清算的前兆,於是飲毒酒自盡。康熙帝聽到王輔臣的死訊,默然良久。後來,康熙並沒有株連王輔臣的家人、部屬,實乃無量慈悲之清聖祖也!
此外據《見聞隨筆》記載,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廣東五指山,也就是廣東省河源市的五指山中,某日大白天竟出現了仙鶴、祥雲,而且「香霧繚繞」。這時大家看到一位仙人飛升至空中,對山中眾人說道:我就是三國時的徐庶,歸隱後修煉一千餘年,今日圓滿了,就要白日飛升了。你們要廣為宣傳,讓世人都知道這神的奇跡。
事據《耳食錄二編》、《見聞隨筆》
轉載自正見網。
(原標題:「歷史記載:三國徐庶修煉成仙的記載」。文章稍有刪改)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