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臉部現十二面菩薩像背後

文/劉曉
羅漢畫冊 童子禮大士觀音。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689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座木質雕像所塑僧人是南北朝時期生活在南齊和南梁的和尚寶誌(也作寶志)(418—514年),他不修邊幅,以神通及不羈的言行聞名,是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神僧」之一。有人認為濟公的故事,有一部分就是取材於寶誌。也有人認為,他就是濟公的原型。

寶誌,俗家姓朱,浙江金城人。當初朱氏婦人聽見鷹巢中有嬰兒啼哭的聲音,就搭梯上樹發現了他,因此將他收為養子。七歲時,他跟隨鍾山僧人儉出家修佛。寶誌面容方正,瑩徹如鏡,但他的手足好似鳥爪。後來他待在江東道林寺修行。

到了南朝宋泰始初年,寶誌的行為突然怪異起來。他居無定所,飲食無時,頭髮數寸長也不剪,而且常常赤著腳走在街巷中。他手中所執錫杖的杖頭上有時掛著剪刀和鏡子,有時掛著一兩匹帛。

齊朝建元時,人們見識到了寶誌的異跡。他常常數日不吃東西也沒有飢容,而且他有時還通過賦詩來預言事情,預言開始讓人費解,但後來無不應驗。

寶誌禪師像。(公有領域/維基百科

當時江東的士子平民都很推崇他。齊武帝認為他是謠言惑眾,就將他抓起來,關在了建康的監獄中。然而第二天,人們卻在街市上看見了他,再檢查監獄中,發現人仍在裡邊,人們非常驚訝。寶誌還對獄吏說:「門外有兩個食盒,裡面有用金缽盛的飯。你可以取來。」一會兒,修習佛法的齊文惠太子與竟陵王蕭子良,都派人送來食盒。果然如他預料的那樣。

冬天,寶誌常常袒露著胳膊。另外一個叫寶亮的僧人想送給他一件衲衣,沒等到請人轉告,寶誌忽然來到取走了衲衣。

後來他還在齊武帝面前展露了神通,讓他看見了齊高帝在地獄中受盡錐刀煎熬的景象,武帝從此廢除了錐刀的刑罰。武帝又常在華林園召見寶誌。

一天,寶誌突然戴著三重布帽,就是喪帽來見武帝,不久,武帝就駕崩了。而文惠太子及豫章王也相繼死去。齊的衛尉胡諧之突患疾病,召寶誌前去。寶誌說「明天」,沒有前往。次日,胡諧之就死了。

後來,齊朝屯騎桑偃將欲謀反,在謀反前來見寶誌,大概想知曉結局。寶誌遠遠地看見他來了,就大聲說:「圍台城欲反逆,斫頭破腹。」後來事發,桑偃反叛,為人所獲,果然被砍頭破腹。

寶誌常去來興皇、淨名兩寺。梁滅齊後,武帝即位下詔,允許寶誌隨意出入宮禁。寶誌此後經常出入宮禁中。

天監五年冬旱,未降一次雨。寶誌上言道:「應當在華光殿講經乞雨。」梁武帝便命僧人法雲講經。當夜便下起了大雨。寶誌又說:「應當放一盆水,再把刀放在上面。」一會兒,更大的雨從天而降。全國的旱情都得到了緩解。

一天,梁武帝請著名畫家張僧繇為寶誌畫像。可還沒畫完,張僧繇在繪畫過程中,有些無從下筆。為什麼呢?因為他看到的不是一張臉,而是一張不斷變化的臉。更絕的是,寶誌還用手指往臉的中間從上到下劃了一下,然後雙手一撕,竟然把外面的面皮撕開,從中現出了觀音菩薩的面孔,而且是一張又一張臉,一共顯現出十二張觀音菩薩的臉!張僧繇如實將這個神異的場面畫了出來。

這件事最早記載在942年的敦煌文書(S.1624)中,到南宋典籍祖琇所撰的《隆興編年通論》中,還描寫這些觀音菩薩相是:「妙相殊麗,或慈或威」,也就是相貌十分地殊勝美好,有的顯現慈悲、有的顯現威嚴的樣貌。後來佛法傳到日本,日本人根據這個故事雕塑了塑像。

舒州的灊山景色奇絕,特別是山麓地帶景致更是美不勝收。寶誌與白鶴道人都想在此建道場。天監六年,二人告訴了武帝。武帝認為二人皆具靈通,就商議兩人各以物識其地,得者居之。道人說:「我以仙鶴止處為記號。」寶誌說:「我以錫杖矗立處為記號。」

不久,仙鶴先飛去,到了山麓將停飛時,突然聽到空中錫杖飛的聲音。寶誌的錫杖遂立於山麓,而仙鶴因為受驚飛往了別處。道人無法食言。二人遂各以所識,在山上建寺。

有一個叫陳征虜的人,全家盡心竭力供奉寶誌,十分虔誠。寶誌曾經為他顯露真形,光相如菩薩像。寶誌知名顯奇四十多年,士女供事者不可勝數。

會稽臨海寺有一個大德僧人,聽說揚州都下有個叫寶誌的僧人放浪形骸,僧人認為這不是正經修行之人,或有狐媚附身,想去用獵狗抓他。於是他乘著一艘小船入海,到浦口想西上。忽然遇到了大風,船竟往東南方向飄了六七日。後來來了一座島上,望見金裝浮圖,千雲秀出。

僧人沿著路徑到了一座寺廟,廟宇精麗,花卉芳菲。廟中有五六位年約三十的僧人,容色俊美,穿著紅色的袈裟。僧人問道:「我想去都下,不想被風吹到了此處。不知這裡是什麼州國?現在看到四下環海,恐怕我回不了本鄉了。」廟中的僧人答道:「去揚州即時便到。這有一封書信,請送到鍾山寺西行南頭第二房黃頭手中。」隨後,廟中的僧人讓他閉上眼睛,等風聲停了之後再睜開。

僧人閉目坐在船上,等風聲停了後睜開眼,已經到了西岸。

僧人上岸後又行了數十里,來到了都下。他徑直前往鍾山寺,但都說沒有叫黃頭的人。僧人又說是西行南頭第二房之人,有人告訴他說,那是一個瘋和尚,常在都下聚樂處玩樂,不經常回來,房子裡沒人。說話間寶誌已經回來了,正在寺中的廚房乘醉索要食物。

臨海寺的僧人讓一個小沙彌繞到廚房輕呼黃頭,寶誌突然說:「誰在叫我?」於是跟隨沙彌來到僧人處,對他說:「你不是要尋獵狗捉我嗎?為什麼空手而來?」

僧人知道寶誌不是凡人,乃頂禮懺悔,並將書信交給了他。寶誌看完信後說:「方丈喚我,不久當亦自還。」他掐指算了一下,某月某日去。僧人告訴寺中的其他人:「但記某月日。」

天監十三年冬,寶誌在後堂對人說:「菩薩將去。」過了幾日,無疾而終。他圓寂後屍骸香軟,形貌喜悅。或許是去了臨海寺僧人途經的仙界了。

參考資料:《神僧傳》卷四@*#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明萬曆年間,江南有書生翩翩少年,品高學博,其妻以端莊秀麗聞名於家鄉,見者無不驚為「天人」。有位女尼曾說其妻為天上仙女下凡,成婚八年後,當返回天上。八年後果然離世,書生思念不已,就立志尋仙訪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