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脸部现十二面菩萨像背后

文/刘晓
罗汉画册 童子礼大士观音。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532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日本京都博物馆,珍藏着一座神异的木质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从中间裂开,里边显现的是观音菩萨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座木质雕像所塑僧人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和南梁的和尚宝志(也作宝志)(418—514年),他不修边幅,以神通及不羁的言行闻名,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神僧”之一。有人认为济公的故事,有一部分就是取材于宝志。也有人认为,他就是济公的原型。

宝志,俗家姓朱,浙江金城人。当初朱氏妇人听见鹰巢中有婴儿啼哭的声音,就搭梯上树发现了他,因此将他收为养子。七岁时,他跟随钟山僧人俭出家修佛。宝志面容方正,莹彻如镜,但他的手足好似鸟爪。后来他待在江东道林寺修行。

到了南朝宋泰始初年,宝志的行为突然怪异起来。他居无定所,饮食无时,头发数寸长也不剪,而且常常赤着脚走在街巷中。他手中所执锡杖的杖头上有时挂着剪刀和镜子,有时挂着一两匹帛。

齐朝建元时,人们见识到了宝志的异迹。他常常数日不吃东西也没有饥容,而且他有时还通过赋诗来预言事情,预言开始让人费解,但后来无不应验。

宝志禅师像。(公有领域/维基百科

当时江东的士子平民都很推崇他。齐武帝认为他是谣言惑众,就将他抓起来,关在了建康的监狱中。然而第二天,人们却在街市上看见了他,再检查监狱中,发现人仍在里边,人们非常惊讶。宝志还对狱吏说:“门外有两个食盒,里面有用金钵盛的饭。你可以取来。”一会儿,修习佛法的齐文惠太子与竟陵王萧子良,都派人送来食盒。果然如他预料的那样。

冬天,宝志常常袒露着胳膊。另外一个叫宝亮的僧人想送给他一件衲衣,没等到请人转告,宝志忽然来到取走了衲衣。

后来他还在齐武帝面前展露了神通,让他看见了齐高帝在地狱中受尽锥刀煎熬的景象,武帝从此废除了锥刀的刑罚。武帝又常在华林园召见宝志。

一天,宝志突然戴着三重布帽,就是丧帽来见武帝,不久,武帝就驾崩了。而文惠太子及豫章王也相继死去。齐的卫尉胡谐之突患疾病,召宝志前去。宝志说“明天”,没有前往。次日,胡谐之就死了。

后来,齐朝屯骑桑偃将欲谋反,在谋反前来见宝志,大概想知晓结局。宝志远远地看见他来了,就大声说:“围台城欲反逆,斫头破腹。”后来事发,桑偃反叛,为人所获,果然被砍头破腹。

宝志常去来兴皇、净名两寺。梁灭齐后,武帝即位下诏,允许宝志随意出入宫禁。宝志此后经常出入宫禁中。

天监五年冬旱,未降一次雨。宝志上言道:“应当在华光殿讲经乞雨。”梁武帝便命僧人法云讲经。当夜便下起了大雨。宝志又说:“应当放一盆水,再把刀放在上面。”一会儿,更大的雨从天而降。全国的旱情都得到了缓解。

一天,梁武帝请著名画家张僧繇为宝志画像。可还没画完,张僧繇在绘画过程中,有些无从下笔。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的不是一张脸,而是一张不断变化的脸。更绝的是,宝志还用手指往脸的中间从上到下划了一下,然后双手一撕,竟然把外面的面皮撕开,从中现出了观音菩萨的面孔,而且是一张又一张脸,一共显现出十二张观音菩萨的脸!张僧繇如实将这个神异的场面画了出来。

这件事最早记载在942年的敦煌文书(S.1624)中,到南宋典籍祖琇所撰的《隆兴编年通论》中,还描写这些观音菩萨相是:“妙相殊丽,或慈或威”,也就是相貌十分地殊胜美好,有的显现慈悲、有的显现威严的样貌。后来佛法传到日本,日本人根据这个故事雕塑了塑像。

舒州的灊山景色奇绝,特别是山麓地带景致更是美不胜收。宝志与白鹤道人都想在此建道场。天监六年,二人告诉了武帝。武帝认为二人皆具灵通,就商议两人各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道人说:“我以仙鹤止处为记号。”宝志说:“我以锡杖矗立处为记号。”

不久,仙鹤先飞去,到了山麓将停飞时,突然听到空中锡杖飞的声音。宝志的锡杖遂立于山麓,而仙鹤因为受惊飞往了别处。道人无法食言。二人遂各以所识,在山上建寺。

有一个叫陈征虏的人,全家尽心竭力供奉宝志,十分虔诚。宝志曾经为他显露真形,光相如菩萨像。宝志知名显奇四十多年,士女供事者不可胜数。

会稽临海寺有一个大德僧人,听说扬州都下有个叫宝志的僧人放浪形骸,僧人认为这不是正经修行之人,或有狐媚附身,想去用猎狗抓他。于是他乘着一艘小船入海,到浦口想西上。忽然遇到了大风,船竟往东南方向飘了六七日。后来来了一座岛上,望见金装浮图,千云秀出。

僧人沿着路径到了一座寺庙,庙宇精丽,花卉芳菲。庙中有五六位年约三十的僧人,容色俊美,穿着红色的袈裟。僧人问道:“我想去都下,不想被风吹到了此处。不知这里是什么州国?现在看到四下环海,恐怕我回不了本乡了。”庙中的僧人答道:“去扬州即时便到。这有一封书信,请送到钟山寺西行南头第二房黄头手中。”随后,庙中的僧人让他闭上眼睛,等风声停了之后再睁开。

僧人闭目坐在船上,等风声停了后睁开眼,已经到了西岸。

僧人上岸后又行了数十里,来到了都下。他径直前往钟山寺,但都说没有叫黄头的人。僧人又说是西行南头第二房之人,有人告诉他说,那是一个疯和尚,常在都下聚乐处玩乐,不经常回来,房子里没人。说话间宝志已经回来了,正在寺中的厨房乘醉索要食物。

临海寺的僧人让一个小沙弥绕到厨房轻呼黄头,宝志突然说:“谁在叫我?”于是跟随沙弥来到僧人处,对他说:“你不是要寻猎狗捉我吗?为什么空手而来?”

僧人知道宝志不是凡人,乃顶礼忏悔,并将书信交给了他。宝志看完信后说:“方丈唤我,不久当亦自还。”他掐指算了一下,某月某日去。僧人告诉寺中的其他人:“但记某月日。”

天监十三年冬,宝志在后堂对人说:“菩萨将去。”过了几日,无疾而终。他圆寂后尸骸香软,形貌喜悦。或许是去了临海寺僧人途经的仙界了。

参考资料:《神僧传》卷四@*#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望儿山也称百望山,此山为太行山脉至华北平原最东端,主峰的海拔虽仅有210米但视野极为开阔,对北京城周边的景致可一览无遗。此地树林茂盛、环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见遍山枫红,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为之心旷神怡。关于此山的文字纪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长安夜话》,其内容说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
  • 杨五郎又继续说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讨伐盗贼,护卫寺院与信众外,不再过问战阵之事,其实六弟先前早已多次来信,还派孟良与焦赞要请我下山,我都婉拒了,况且我这山上只有区区数百武僧,要如何对抗辽国五万大军呢?
  • 杨五郎延德是杨家将士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军布阵的能力在众兄弟中最为突出,所以出战时父亲杨业都让他担任副帅职位。传说他于金沙滩战后于五台山出家当和尚,但仍组织武僧团护卫百姓抗击辽军,朝廷因此封他为大德禅师,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领兵抗辽的过程却流传着这样一段曲折连绵的故事.......
  • 当时北宋与辽国的边境长达千里,除了这三关之地以外几乎是平原无险可守,所以必须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据点,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于外族的侵犯,据今人统计在这些地方与杨六郎有关的地名多达数十个,杨延昭在这些地方也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英雄故事。
  • “药王”孙思邈淡泊名利,仙风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学识和道行高深,“精识高道,深达摄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摄生之道,相传他活到141岁,外貌非常年轻,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闳、安期先生之类的神仙。孙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传》中有同样的记载,说秋天时,龙在绛地的郊外出现。史载中第一位“豢龙氏”是董父,是黄帝的后裔。在《九州要纪》中有提到:“董父喜欢龙,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龙,于是他成了豢龙氏祖先。”那么豢龙氏职掌什么工作呢?董父豢龙成功后,据传他与龙一起升天!
  • 两人说话间来到了一处巍峨雄伟的宫殿前,祖师说:“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会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会汇聚此地,你与我屏息远离瞻仰,我会把他们在历史上的名号告诉你,虽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归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诉你,好让你知道容易对照。”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 明万历年间,江南有书生翩翩少年,品高学博,其妻以端庄秀丽闻名于家乡,见者无不惊为“天人”。有位女尼曾说其妻为天上仙女下凡,成婚八年后,当返回天上。八年后果然离世,书生思念不已,就立志寻仙访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