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骨質疏鬆症難察覺 醫:三部位骨折須注意

骨質疏鬆症,也稱「多孔骨」,是一種導致骨骼變脆並且非常容易骨折的疾病。(Fotolia)
人氣: 7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每年10月20日世界骨鬆日,國人每5人就有1人身陷骨質疏鬆症危機,由於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症狀易被忽視,直到跌倒骨折才驚覺事態嚴重,對於坊間流傳喝大骨湯補鈣,營養師表示,這是一個錯誤聯想,以為「吃骨頭,補骨頭」,但大骨湯的鈣質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僅喝湯無法得不到足夠的鈣。

北醫附醫骨科部主任吳孟晃解釋,骨質疏鬆主要是骨骼中的鈣質流失過多,骨骼變得脆弱且容易斷裂,據國健署統計,骨質疏鬆症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4位,而國內50歲以上男性中,每5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症,其中女性的比例更是男性的2倍。

吳孟晃表示,由於骨質疏鬆症幾乎是零症狀,民眾往往是發現身高變矮才有所察覺,值得注意的是,當骨質疏鬆達到一定程度,只要稍一不慎跌倒,就會出現嚴重骨折,骨折正是隱藏在骨質疏鬆症的最大危機。

北醫附醫骨科部醫師王柏堯說,骨折好發於髖部、脊椎與手腕處等3個部位,其中以髖部骨折最容易引發嚴重的併發症,近期研究顯示,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1名,全世界第9名,而骨質疏鬆症病人骨折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至4倍,更重要的是,根據研究,一旦出現第一次骨折,約有50%的病人會再發生第二次骨折。

王柏堯表示,骨鬆骨折後除急性疼痛外,部分病人需面臨長期住院、臥床且長時間復健、行動受限、生活無法自理,以髖骨骨折的病人為例,約有40%無法獨立行走,不僅影響病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質,更可能是壓倒老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王柏堯提醒,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群包括停經婦女、有骨折史、營養不良或體重過輕的民眾,曾有慢性疾病如自體免疫疾病、風濕性疾病等,臨床上也會導入跨科別照護,包含骨科、神經外科、婦產科、家醫科及新陳代謝科等。

北醫附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建議,民眾應攝取足量的鈣質,建議每日有1至2杯牛奶、1至2片起司、豆腐半盒、豆乾2片,搭配高鈣食物如小魚乾、黑芝麻等,若無法攝取到足量的上述食物,必要時補充鈣片。

蘇秀悅表示,預防骨質疏鬆症應配合有氧或肌力運動,且需適當日曬,至於坊間流傳喝大骨湯補鈣,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聯想,以為「吃骨頭,補骨頭」,但大骨湯的鈣質只有牛奶的10分之1,喝湯得不到足夠的鈣。

蘇秀悅提醒,人體骨骼在20至30歲間達到骨質密度高峰,之後隨年齡增長骨質會慢慢流失。因此,預防骨質疏鬆症不只是預防骨質流失,骨本的基礎建置也是非常重要。在孩子生長發育黃金期,提供孩子足夠的蛋白質及鈣質(2-3杯牛奶/天),讓孩子有足夠的原料來建置骨本,也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對策。

責任編輯:唐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