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骨质疏松症难察觉 医:三部位骨折须注意

骨质疏松症,也称“多孔骨”,是一种导致骨骼变脆并且非常容易骨折的疾病。(Fotolia)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3年10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每年10月20日世界骨松日,国人每5人就有1人身陷骨质疏松症危机,由于骨质疏松症没有明显症状易被忽视,直到跌倒骨折才惊觉事态严重,对于坊间流传喝大骨汤补钙,营养师表示,这是一个错误联想,以为“吃骨头,补骨头”,但大骨汤的钙质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仅喝汤无法得不到足够的钙。

北医附医骨科部主任吴孟晃解释,骨质疏松主要是骨骼中的钙质流失过多,骨骼变得脆弱且容易断裂,据国健署统计,骨质疏松症是65岁以上老人常见慢性病的第4位,而国内50岁以上男性中,每5人就有1人有骨质疏松症,其中女性的比例更是男性的2倍。

吴孟晃表示,由于骨质疏松症几乎是零症状,民众往往是发现身高变矮才有所察觉,值得注意的是,当骨质疏松达到一定程度,只要稍一不慎跌倒,就会出现严重骨折,骨折正是隐藏在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机。

北医附医骨科部医师王柏尧说,骨折好发于髋部、脊椎与手腕处等3个部位,其中以髋部骨折最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近期研究显示,台湾髋骨骨折发生率是亚洲区第1名,全世界第9名,而骨质疏松症病人骨折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2至4倍,更重要的是,根据研究,一旦出现第一次骨折,约有50%的病人会再发生第二次骨折。

王柏尧表示,骨松骨折后除急性疼痛外,部分病人需面临长期住院、卧床且长时间复健、行动受限、生活无法自理,以髋骨骨折的病人为例,约有40%无法独立行走,不仅影响病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质,更可能是压倒老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柏尧提醒,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群包括停经妇女、有骨折史、营养不良或体重过轻的民众,曾有慢性疾病如自体免疫疾病、风湿性疾病等,临床上也会导入跨科别照护,包含骨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家医科及新陈代谢科等。

北医附医营养室主任苏秀悦建议,民众应摄取足量的钙质,建议每日有1至2杯牛奶、1至2片起司、豆腐半盒、豆干2片,搭配高钙食物如小鱼干、黑芝麻等,若无法摄取到足量的上述食物,必要时补充钙片。

苏秀悦表示,预防骨质疏松症应配合有氧或肌力运动,且需适当日晒,至于坊间流传喝大骨汤补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联想,以为“吃骨头,补骨头”,但大骨汤的钙质只有牛奶的10分之1,喝汤得不到足够的钙。

苏秀悦提醒,人体骨骼在20至30岁间达到骨质密度高峰,之后随年龄增长骨质会慢慢流失。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不只是预防骨质流失,骨本的基础建置也是非常重要。在孩子生长发育黄金期,提供孩子足够的蛋白质及钙质(2-3杯牛奶/天),让孩子有足够的原料来建置骨本,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对策。

责任编辑:唐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