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四支(12):能文曹植 善辩张仪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插图,兄逼弟曹植赋诗。(公有领域)
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南朝宋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也是日后“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由来。图为彩绘《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插图,兄逼弟曹植赋诗。(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9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原文】

néng wén cáo zhí ,shàn biàn zhāng yí 。
能文曹植,善辩张仪。

ㄋㄥˊㄨㄣˊㄘㄠˊㄓˊ,ㄕㄢˋㄅㄧㄢˋㄓㄤ ㄧˊ。
能文曹植,善辩张仪。

【注释】

(1)曹植:字子建,三国时代的著名诗人。个性平易,才华颇高,曹操正室卞(biàn,ㄅㄧㄢˋ)氏所生的第三子,曹丕、曹彰的弟弟,曾封为东阿(ē,ㄜ)王、陈王。被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丕之子曹叡)所猜忌,不得重用,抑郁而终。死后谥号“思”,世称“陈思王”。
(2)辩:辩论、分析。
(3)张仪:战国时代的著名纵横家,魏国人,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秦惠文王时任宰相,提倡连横的外交政策,利诱各国与秦联合,再各个击破,以瓦解六国的合纵政策,因功封武信君。秦武王即位后,离秦赴魏,任魏国宰相一年后死去。

【语译】

曹植文才甚高,张仪善于辩说。

【人物故事】

曹植

曹植十岁多,就能诵读诗、论及辞赋几十万字,且善于写文章。魏太祖(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问他说:“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下跪说:“我能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但可当面测试,如何请人代写?”铜雀台刚建好时,太祖让儿子们登台作赋,曹植提起笔来立刻写成,且水平很高,太祖很惊异。曹植每次进见,太祖提问都能马上回答,特别受到宠爱。(据晋朝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

魏文帝(曹丕)曾命令曹植于七步内作诗,曹植立刻作诗响应:“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子拿来做浓汤,过滤豆渣做成豆浆。豆子的茎梗在锅子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来都是同根所生,何必互相煎熬得太过急迫?)文帝听了面露惭色,深感羞愧。(据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

张仪

张仪学成游说诸侯之术,曾投靠楚国宰相,与之共饮,不久宰相丢失了玉璧,门下食客认为是张仪偷的,说:“张仪贫困且品行不佳,必是此人偷了宰相的玉璧。”他们一起抓住张仪,强行打了他几百下,张仪不服,最后只好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你要是不读这些书去游说诸侯,哪会受到这种侮辱啊?”张仪对妻子说:“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笑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张仪做了秦国宰相后,写了声讨的文书告知楚国宰相说:“起初我跟随你共饮,我没偷你的玉璧,你却打我。你好好看守你的国家,我姑且就偷走你的城池吧!”后来张仪到楚国游说楚怀王:“大王若能断绝与齐国的盟约,我将奉送六百里的土地,秦、楚成为兄弟之国。”楚王非常高兴地答应了。等齐、楚绝交,齐国转而与秦国结交,张仪就告诉楚国使者说:“我有六里地,愿献给大王。”楚王大怒,发兵攻秦。秦、齐合攻楚,取得丹阳、汉中之地。楚再发兵攻秦,楚大败,楚王割让两城与秦谈和。随后张仪又说服楚与秦友好,说服齐国、燕国、赵国、韩国、卫国,连横以事奉秦国。(据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南朝宋谢灵运曾说:“魏晋以来,天下之才有一石(dàn,ㄉㄢˋ,一石为十斗),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这也是日后“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由来。

《隋书》记载,纵横家懂得辩说,擅长辞令,以沟通君臣上下的心志。此是有口才而心术不正的人所为,花言巧语,善变狡诈,甚至残害忠信,亡国败家。《史记》也评论权变之士如苏秦、张仪,此两人真是险诈之士啊!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武王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群臣又多毁谤张仪:“言而无信,卖国以求荣,秦王若再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所耻笑。”张仪怕被杀,又离开秦国,到魏国当了一年宰相就死了。

——转自正见网

(点阅【龙文鞭影】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