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táo gōng yùn pì,mèng mǔ duàn jī 。
陶公运甓,孟母断机。
ㄊㄠˊ ㄍㄨㄥ ㄩㄣˋ ㄆㄧˋ,ㄇㄥˋ ㄇㄨˇ ㄉㄨㄢˋ ㄐㄧ。
陶公运甓,孟母断机。
【注释】
(1)陶公:即陶侃,字士行,东晋浔阳人。
(2)甓:砖。
(3)孟母:姓仉氏(一说李氏),孟子的母亲,战国时邹人。
(4)机:织布机,此指织布机上的麻线。
【语译】
陶侃害怕生活太过安逸,每天搬砖锻炼自己;孟母剪断织布机上正在织的布,藉以劝勉孟子勤奋向学。
【人物故事】
陶侃
陶侃年少有大志,家贫,陶母湛氏纺织维持家计,非常重视陶侃的教育。陶侃少年时曾担任鱼梁吏,有一次,有人送他一瓮腌鱼,他舍不得吃,派人送给母亲。陶母问明原委,十分生气,把腌鱼重新封好送还,并附上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你现在是官吏,拿官物送我,不但不能让我高兴,反而增加我的忧虑。”陶侃十分懊悔,决心做一位清廉公正的好官。(《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陶侃调任广州刺史期间,因为政务较轻松,无所事事,他怕自己因而松懈,于是每天早上将百块砖头搬到室外,晚上又搬回室内。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正致力恢复中原,过着太安逸的生活,恐怕将来不能担当大事,所以就用劳动来锻炼自己。”后来,陶侃回到公务较为繁忙的荆州,仍然坚持每天搬砖,后人称他为“运甓翁” 。
有一次陶侃出游,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未成熟的稻穗,就问他拿稻穗做什么?那人回答说:“走在路上,看到了,就随手采了下来。”陶侃很生气地训斥他:“你自己不种田,却偷窃别人的稻穗,非常不应该。”又有一次,公家造船,剩下许多的竹竿、木屑,陶侃命人仔细保存起来。众人十分不解收藏这些废弃物有何作用。到了冬天雪融之后,道路泥泞湿滑,陶侃请人将木屑铺在地上,方便行走。之后,因军事需要建造战船,陶侃拿出收藏的竹竿削成竹钉,解决了材料缺乏的困境。
传说陶侃年少时曾经在雷泽捕鱼,网得一个织梭,拿回家挂在墙壁上。不久下起大雷雨,织梭化为龙飞升而去。陶侃曾梦到自己生了八翼,飞上九重天,已过八天门,到最后一道门时,被守门人用杖击打,因而坠地,左翼被折断了。等他醒来,仍觉得左腋隐隐作痛。后来陶侃都督八州,据守长江上游,手握强大兵力,偶有窥伺权位的想法时,就会想起折翼的梦兆,便停止不该有的非分念头。(《晋书․陶侃传》)
孟母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曾经搬了三次家。孟家原住在坟地附近,耳濡目染之下,孟子常和同伴玩筑墓和祭墓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不好,就搬家了。新家的旁边是屠宰场,模仿力强的孟子又玩起杀猪的游戏,孟母觉得这样的环境也不妥,又再次搬家。最后搬到太庙旁,孟子又跟着进出的文官依样学起礼仪,孟母见了非常高兴,这才定居下来。
有一天,年少的孟子上学回来,孟母正在纺纱织布,便问他:“学得很好了吧?”孟子回答:“还是像原来那样。”孟母一听,马上用剪刀剪断织布机上正在织的布。孟子惶恐的询问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织布机上的布一样。君子学习是为了树立名誉,向人请教是为了增广知识。有了学问,平常闲居时就能安静平和,行动就能远离祸害。现在你荒废学业,将来不免要成为仆役,难于避开祸害。这和织布养活自己没什么不同,如果织布半途而废,岂能让家人长年穿暖吃饱不缺乏粮食呢?女人若舍弃衣食技艺,男人若怠惰修持品德,不沦落为盗贼,那么就将沦为奴隶了。”
孟子听完母亲的话,心生警惕,早晚勤奋向学,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最后成为名扬天下的大儒。“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亦成为千古美谈。(《列女传‧母仪》)
──转自正见网
(点阅【龙文鞭影】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