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編譯報導)在毛澤東時代,年輕的王鳳琴(Wang Fengqin,音譯)飽受飢餓之苦,她目前居住在黑龍江一個村子裡,每當兒子們到這個人口迅速減少的東北村子來看她時,她都會做一頓豐盛的晚餐款待孩子們。
路透社2月27日報導,70歲的退休農民王鳳琴說:「回家吃飯吧,媽媽還能給你做這頓飯。」
靠每月2000元人民幣(合290美元)的養老金,她幾乎買不起其它任何東西。她說,去醫院檢查她越來越嚴重的腹痛可能要花費1000元。
黑龍江養老金問題是對中國其他地區的一個警示。路透社採訪了該省的十幾名居民,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以及人口統計學家、學者和經濟學家,他們描述了該地區老年人隊伍不斷增長,其中許多人幾乎買不起基本用品。
與中國其它地方一樣,農村養老金低至每月100元。
「我能把它花在什麼上面?」另一個村子的71歲王占令(Wang zhanling,音譯)問道。他仍然務農並打零工,例如修理坑洞,以賺取更多收入。
「我的身體無法承受,但我仍然需要維持生計。」他邊說邊把成堆的玉米秸稈捆起來,在冬天氣溫降至零度以下時用來給房子取暖。
養老金系統不可持續
中國養老金系統資金匱乏。中共計劃生育是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的一個促成因素,養老金預算的壓力正在飆升。
中共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31個省級轄區中有11個存在養老金預算赤字,其中黑龍江省赤字最大。中共國營的中國科學院預計,到2035年,養老金系統將用盡資金。黑龍江省政府需要來自較富裕地區的現金轉移,以支付王鳳琴等人的微薄福利。
中共養老金制度主要在省一級管理,主要採用現收現付制,這意味著在職勞動力的繳款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中共在2018年設立了一項專項基金,將養老基金從廣東等較富裕省份轉移到面臨赤字的省份,但經濟學家認為這只是權宜之計。
「如果養老金制度不改變,這是不可持續的。」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彭秀健(Xiujian Peng)對路透社說。
彭說,較富裕的省份目前填補了這一空白,「但它們不可能永遠這樣做,所以這是整個國家的問題。」
戶口制和退休年齡也令養老金問題難解
中共戶籍制度(戶口)也是養老金系統破碎的一個原因。如今,中國數以億計的勞動者在家鄉以外的地方出賣勞動力。但他們只能在原籍地享受社會服務,那裡從教育到醫療的標準都低於大城市,因此他們不願意繳納社會保險費。許多雇主也不為此類工人支付養老金等福利,因為他們簽訂的是臨時合同,通常是非正式合同。
另一個緊迫問題是中國的退休年齡。男性為60歲,白領女性為55歲,在工廠工作的女性為50歲,屬於世界最小退休年齡。目前,每名退休人員由五名職工供養。該比率是十年前的一半,並在2030年趨向於4比1,在2050年趨向於2比1。
中共政策制定者在2020年和2021年表示,將提高退休年齡,但尚未採取行動。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與公共政策教授斯圖爾特·吉特爾-巴斯滕(Stuart Gietel-Basten)專注於研究低生育率的原因和後果,他表示,提高退休年齡可能會引發更多抗議。
「養老金改革從來都不受歡迎。」吉特爾-巴斯滕對路透社說,因為它涉及「要麼支付更多的錢,要麼減少支出,要麼工作更長時間,要麼更頻繁地工作,這三者兼而有之,但沒有人真正喜歡這樣做」。
根據去年公布的黑龍江省官方數據,該省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齡在60歲及以上。官方數據顯示,到2021年的十年間,總人口減少了17%,僅略高於3000萬,而勞動力減少了約三分之一。
王說,她所在的丘陵村莊從1976年她搬進來時的400戶減少到大約70戶。
「養孩子的代價太高了」
在黑龍江省會哈爾濱,2月中旬一個寒冷的早晨,市區斯大林公園講述的更多是哈爾濱的過去,而不是未來。在公園的健身區,數十名60歲以上的男子數著俯臥撐或舉重,互相加油。附近的兒童遊樂區幾乎空無一人。
69歲的退休藝人馬衛國(Ma Weiguo,音譯)對路透社表示:「養孩子的代價太高了。」
馬和他的戶外健身夥伴在經濟上比農村同齡人要好,但他們在城裡的花費也更多,因此也有類似抱怨。
「我的退休金夠吃喝,但不夠看病。」78歲的退休教師張志東(Zhang Zhidong,音譯)說,他每月領取3000多元。
人口統計學家表示,收入需要增加才能使生育率恢復。
王鳳琴有兩個兒子,都住在15公里外的鶴崗市,每個月工資在3000元左右。46歲的大兒子是一名卡車司機,44歲的小兒子是一名消防員。兩個兒子各有一個孩子。王說,兒子們「從來不敢」生更多孩子。
「你怎麼能撫養他們?從他們開始上學起,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她說。
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表示:「隨著中國不斷增長的老年人口壽命延長、未富先老,未來養老基金的支付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