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國地方隱性債務增至逾8萬億美元

人氣 4020

【大紀元2023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指出,中國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在2019年至2022年間膨脹了一半,原因是收入萎縮,當局大量借款以支付基礎設施項目。

《日經亞洲》在報導(鏈接)中引述了榮鼎集團報告指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債務總額為59萬億人民幣(約8.25萬億美元)。

多年來,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下,中國地方政府擬定了幾千個「重大項目」,對基礎建設進行無節制的投資。然而,北京又限制了它們的借貸能力。為規避困難,地方政府創建了融資平台(LGFV,又稱城投平台),通過這個工具獲得的貸款,不會記錄在公共帳戶中,成了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

除了提供工程項目資金,因為實際房地產需求減弱,城投公司還被用來購買國有土地。然而,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的同時,更進一步增加債務負擔。

分析師們認為,減少這些「城投債」對避免金融動蕩至關重要。

2023年以來,城投違約事件有愈演愈烈之勢。據統計,1至4月城投非標違約達73件。貴州、山東、雲南等省份多地相繼爆出城投債到期難以兌付事件,或尋求展期重組,或「拆東牆補西牆」(了解更多)。

但是,為解決這個問題,需改變推動地方增長的發展模式,這可能進一步加重中國經濟的負擔。

據中共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地方政府有35萬億元的未償還帳面債務,包括一般債券,以及用於資助基礎設施項目的專項債券。

若加上LGFV的債務,總額高達近100萬億人民幣,或幾乎占中國名義GDP的80%。

沉重的債務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利息負擔。

榮鼎集團計算了各個城市的債務利息支出,以及利息支出與地方政府收入的比例(含LGFV),並將10%設定為難以償債的警戒線。

在205個有財務數據的城市中,約有一半的城市去年突破了這一警戒線。蘭州、桂林的利息與政府財政收入的比率更超過100%。

債務暴增的原因,是地方政府進行了更多的借款,稅收收入又急劇下降,「清零」政策造成的經濟停滯,以及重大減稅措施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今年,隨著清零政策的結束,稅收收入又開始上升。但是,由於房市不景氣,土地銷售的收入繼續下滑。

拍賣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收入,在2020年首次超過了稅收收入,並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然後在去年下滑。今年前4個月,這項收入比2021年同期下降45%。

稅收收入的恢復,無法彌補土地銷售的下降,預算短缺正在擴大。今年前4個月的一般預算收入,比兩年前同期短少了5,450億元,約8%,而支出增長了1.38萬億元,約15%。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失業潮下 大陸多家高校研究生人數超本科生
黃金價還會飆升嗎?專家分析風險與行情
西方投行調低中國經濟預期 專家:實情更糟
中共打壓下 中國金融業敗象頻現 有何惡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