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賈平講故事:「天天讀」和「憶苦飯」

作者:賈平

文革中,年輕學生被中共利用進行打砸搶的紅衛兵運動,他們激情和盲目的投入加劇了文革的破壞性。很多參與那場運動的人士現在都表示對他們當年的狂熱不堪回首。(AFP)
人氣: 12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1月24日訊】「 洗腦」(英語:brainwashing),又稱再教育(reeducation),是這些年才火起來的詞。我是1967年上小学,我講講我們那個年代,小學生是如何接受學校和社會全方位教育,是如何被一遍一遍洗腦的。

文化教育

那時社會上講「三忠於,四無限,早請示,晚匯報。」   小學校也不能例外,學生每天走進課堂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體起立,手拿小紅書(毛語錄)做著標準的動作,齊聲高喊:「祝偉大領袖毛主席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萬壽無疆!祝林副主席身體健康!永遠健康!永遠健康!」三呼萬歲之後,第一節課是雷打不動的「天天讀」,就是學毛語錄,老三篇。至於要學到什麼成度,那就要看班主任老師的政治覺悟了。

我曾有個李姓男班主任,經常在課堂上講他小時候如何被剝削,宣揚階級仇恨。對那些成分不好的孩子更是身體力行,推推搡搡,甚至把小孩頭往牆上撞。在那年代誰敢說呀,痛一下,忍著吧。他要求學生每天背一段毛語錄,誰背不住不能下課,我天天不敢下課,怕他抽查刁難。

我們班裡有個小男孩,是家裡老小。一天在「天天讀」課下說:「學毛XX語錄沒有用。」被同學告發,當時就在班裡開批鬥會。因為他家成分好,父母哥姐都來學校找老師說情,事沒有鬧大,不過那孩子還是轉學到離家很遠的小學校去了。那老師也很不幸,多年後被汽車撞了,又癱瘓了很多年才去世。

語文課本的內容荒唐可笑自不用說。算術課本也是毛語錄貫穿其中,例如,1+1=2前面也得先寫上一段毛語錄。

後來我親戚寄來一套《十萬個為什麼》,這類書當時是很難買到的,是上海人民出版社70年代版。內容豐富,通俗易懂,我特別喜歡。特別提及的是,這套書就具備著那個時代的特徵,封皮是工農兵形象。書裡面每一頁都有一段長短不一的毛語錄。

當時《人民日報》有一篇報導《用毛澤東思想指導殺豬》,講述毛思想怎樣指導18歲女孩殺豬。另一篇《靠毛思想治好精神病》,毛思想能治精神病不知道,但我知道毛思想導致了無數的精神病,精神分裂。

階級教育

寶豐縣城有個階級教育展覽館。講述苦孩子王賴孩在「舊社會」的悲慘生活,學校幾乎每學期都會組織學生乘小火車去接受教育。館內類似電影《收租院》泥塑像,但粗糙很多,每個人物都瞪著鴿子蛋大的玻璃球眼珠。有的拄著要飯的棍子;有的舉著豁了口的破碗伸向參觀者;有的低頭吃力拉車;有的被地主狗腿子鞭打。所有的形象都是弓腰駝背,骨瘦粼粼,眼珠外凸,醜陋又嚇人,不知其用意是同情勞動人民還是咒罵勞動人民。

展覽館拉上窗簾,打著昏暗的地燈。黑暗處,女講解員發出幽靈般的哭腔講述著。我們受教育的孩子們嚇得擠成一團,因為空間狹小,一不留神,發現一個塑像就在身邊,嚇得就是一抖 。去得次數多了,也就不太怕了,講解詞都會背了。

到最後館,貧下中農站起來反抗。人民公社,窗簾拉開,展室亮起來,每個農民都站起來,扛著鐵鍬當家做主人了 。

學校經常舉辦「痛說革命家史」教育,就是講述在「舊社會」勞動人民被剝削的苦難。真假不知,但內容確實很淒涼,很悲慘。對孩子來說也很可怕,孩子的心裡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我不敢有任何表情,本來太可憐想哭,又怕有人說你裝,邏輯是你的家庭出身決定了你不會同情勞動人民,那笑就更有罪了,那年代大人、孩子都愛打小報告,稍不注意就會惹是非,甚至挨批鬥。

吃「憶苦飯」是件快樂的事,由老師帶著去農村挖野菜,拌點雜糧熬一大鍋菜粥,學生自帶碗筷,老師主勺,給每個學生一大勺菜糊糊。在那個「一年紅薯半年糧」 的年代,野菜糊糊雖然有點苦,但鹹淡可口,吃完還可以再添,直至把那一大鍋菜糊糊吃光。學生們吃得可開心了。

社會教育

人們每天早晨被戶外高音大喇叭播放的《國際歌》喚醒。當時的娛樂除了逛公園就是看電影。電影院常駐的是樣板戲,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去看,這是政治任務。有時週末大操場也會放免費電影。天還沒黑,孩子們搬著小板凳去占位置,等著天黑看電影,都是看了無數遍的,《地道戰》《半夜雞叫》等等。

大腦就像個吸塵器,不斷地吸收、囤積、固化,看到讓你看到的,聽到讓你聽到的,造就著沒有思考,也不敢思考的麻木軀殼。家家牆上貼著毛畫像,胸前別著毛像章,手裡揮動著毛語錄,嘴裡喊著毛萬歲,心裡牢記著仇恨和鬥爭,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偶爾也會看到朝鮮、越南、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電影。放映之前有《新聞簡報》。一次,在《新聞簡報》中播報中國大批物資援助兄弟阿爾巴尼亞,接著播放阿爾巴尼亞電影《勇敢的人們》。其中一個片段,講述一個男孩,晚飯時要吃蜂蜜,家裡正好沒有了,他媽媽馬上到街邊店裡去買。蜂蜜對我們孩子只停留在圖片上,卻擺在他們尋常百姓家,而我們卻要物資援助他們,這對當時很饞的我心裡偷偷有了一點想法。(據維基百科1969年左右,中共援助阿爾巴尼亞總值將近90億元人民幣, 且造成了大量的浪費。)

後來社會有些寬鬆了,我爸爸會往家裡帶些報紙《參考消息》、《人民日報海外版》,會帶進一點清新的思想。有一次我爸爸看到一句話,對作者的智慧讚賞不已。一個「臭老九」(那時對知識分子的統稱)在文中寫道「我們就像趴在玻璃上的蒼蠅,看到了光明而得不到光明」。用這種方式表達想為祖國建設貢獻聰明才智,而又不被其所用,中國知識分子這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可見一斑。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