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1月02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易凡、寧芯採訪報導)經過反補貼調查,歐盟最終決定,對中國產電動車最高徵收45.3%的關稅。而中共企圖通過有針對性的投資和報復徵稅手段對歐盟國家進行分化、反制。中歐之間是否會引發貿易戰,有待觀察。
歐盟委員會在結束了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之後,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BEV)徵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歐盟委員會10月29日在其官網發布的公告顯示,這些關稅於10月30日開始生效。
公告表示,對於接受歐盟抽樣調查的三家中國車企,比亞迪將被徵收17%的反補貼稅;吉利汽車將被徵收18.8%的反補貼稅;上汽集團將被徵收35.3%的反補貼稅。
未被抽樣但配合歐盟調查的公司將被徵收20.7%的關稅。在提出有理有據的個別審查請求之後,Tesla將被徵收7.8%的關稅。
所有其它不配合的公司將被徵收35.3%的關稅。
上述反補貼稅,是在歐盟進口汽車10%的標準關稅之上另外加收的,因此對於中國產的純電動車,將最高徵收45.3%的關稅。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示:「經過嚴格調查後,我們採取這些適度和有針對性的措施,是為了維護公平的市場行為和歐洲工業基礎。」
歐盟委員會表示,中國電動車價格一般比歐洲制產品低20%。東布羅夫斯基斯說,歐盟「歡迎競爭,但必須以公平的競爭環境為基礎」。
歐盟於去年9月開始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經過九個月的調查發現,中國車企獲得的補貼形式多種多樣,包括低息貸款、廉價土地和銷售電動車的直接激勵。這些企業還在電池成本上得到了幫助,而電池是電動車最昂貴的部分。
歐盟委員會表示,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其銷售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3.9%躍升至2023年9月的25%,部分原因就是其不公平的定價所致。
調查報告還說,中國每年有300萬輛電動車的閒置產能,是歐盟市場的兩倍。鑒於美國和加拿大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這些電動車最明顯的出路就是歐洲。
調查報告的結論是,歐洲汽車製造商面臨的「實質性損害和威脅」,顯而易見且迫在眉睫。
歐洲汽車行業占歐盟GDP的7%,行業從業人員近1400萬人。此前中共對太陽能電池板的補貼讓歐洲生產商深陷困境,歐盟顯然不想重蹈覆轍。
中共企圖分化歐盟國家
歐盟公布上述結果後,中共商務部發言人在10月31日回應稱,「不認同、不接受」,並聲稱歐盟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且稱歐盟此舉是「保護主義」。
此前,中共還對來自歐洲的白蘭地、乳製品和豬肉產品展開了報復性調查。
在歐盟公布結果之前,歐中雙方已經舉行了八輪技術談判,以尋找關稅替代方案。如今關稅雖然已經底定,歐盟委員會仍表示可以繼續談判。而歐盟當初的投票結果,可能讓中共感到仍有可乘之機。
10月初,在歐盟內部對提高中國電動車關稅的投票中,十個歐盟成員國支持擬議的關稅上調,五個成員國投下了反對票,還有十二個成員國選擇棄權。
根據歐盟的程序規則,有十五個成員國(占歐盟人口的65%)反對,才可能推翻這一結果。
據報導,投贊成票的十國分別是法國、愛爾蘭、意大利、立陶宛、保加利亞、丹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荷蘭和波蘭。
投反對票的五國分別是德國、匈牙利、馬耳他、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
投棄權票的十二國分別是瑞典、西班牙、比利時、捷克、希臘、克羅地亞、塞浦路斯、盧森堡、奧地利、葡萄牙、羅馬尼亞和芬蘭。
這些歐盟成員國可能正成為中共爭取、分化或打擊的對象。
有知情人近日告訴路透社,中共商務部已要求中國汽車製造商,停止對支持徵稅的歐洲國家進行大規模投資,在棄權的國家要謹慎投資,鼓勵在反對徵稅的國家進行投資。
知情人還表示,各汽車製造商被告知,他們應避免與歐洲政府進行單獨的投資討論,而是共同進行集體談判。
鑒於中共治下特殊的政商關係,官方的要求幾乎等同於命令。中共政府的舉措,顯然是為了在與歐盟的談判中獲取籌碼。
9月份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訪華期間,一家中國公司與西班牙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投資10億美元在西班牙建造一座氫能裝備工廠。西班牙是十二個棄權的歐盟國家之一。
中國比亞迪目前正在匈牙利建造一家汽車生產廠,還將在匈牙利建造一家電池組裝廠。據悉該公司還考慮將其歐洲總部從荷蘭遷至匈牙利。匈牙利是五個投票反對徵稅的歐盟國家之一。
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也投下反對票。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對大紀元表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德國在中國的經濟利益。德國對中國貿易依賴度較高,尤其是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市場占有重要份額,其擔憂這種關稅政策會損害自身利益。
中共對美國和歐盟態度不同 反之亦然
美國政府早在5月份宣布,將對中國產電動車徵收四倍關稅,從25%提高到100%。中共方面除了表示強烈不滿之外,並未看到明顯的反制措施。這與中共對歐盟的態度差別很大。孫國祥11月1日對大紀元表示,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他說,一是中共對雙方的依賴度不同。歐盟市場對中國電動車而言極其重要,尤其是德國等歐洲主要經濟體,是中國電動車的主要出口目的國。中國電動車行業在歐洲市場的需求量也比較大,因此歐盟的關稅政策直接威脅到中國電動車企業的盈利和市場份額。相對而言,美國市場對中國電動車企業的重要性比較低,儘管美國關稅增加會影響部分出口,但對於整體市場的衝擊有限。
孫國祥說,第二個層面是中共跟歐美之間的外交關係不同。中美關係已經在多個領域中高度緊張,包括貿易、技術、軍事和地緣政治上的對抗,使得中共即使採取報復措施也難以改變美國的政策。相對而言,中共與歐盟之間的關係較為穩定,中共希望維持歐盟的合作,因此採取了針對性、精細化的應對措施,這樣可以向歐盟內部施加壓力,也就是分而治之。
孫國祥還說,在歐洲市場,中國的投資跟貿易依賴度較大,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共認為,他們可以藉由控制投資規模來影響部分歐洲國家,使這些歐洲國家在政策上對中共持更溫和的態度。
美國當初給中國產電動車加稅,除了提到保護本國產業之外,還提到國家安全方面的風險問題,其中包括供應鏈安全、數據安全、通訊安全,以及減少對關鍵技術的依賴。而歐盟的公告中,僅僅提到保護產業安全。
孫國祥對此表示,歐盟成員國之間,在如何應對中共的立場上各自為政。部分國家側重於經濟合作,而另一些國家則更警惕國家安全風險。這種內部的分歧,導致歐盟在公開政策中不明確表達安全的擔憂,以維持歐盟表面上對中共政策的一致性。與中共有密切經貿往來的國家,也意識到與中共合作會帶來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然而他們的立場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公共場合往往避免談及國家安全風險,以減少與中共的摩擦。
孫國祥說,在美國和中共經濟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歐洲部分國家希望在所謂的兩強之間維持平衡,避免過度捲入這種雙邊的對抗。
另外,中國產電動汽車起火事件頻發。據中共應急管理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去年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自燃率上漲了32%,平均每天有八輛新能源車發生了火災。
有網民戲稱,其實歐盟不必加稅,讓歐洲人買中國產電動車,只需要兩年,整個歐洲都會因為這些車的質量問題而自覺抵制。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