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乾坤在我手——王宗瑞雕刻戲偶訴說如戲人生

謝銀峰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老一輩的台灣人都知道,早期農業社會,凡神明聖誕、祈神還願,或民間的生子彌月、週歲、兩姓合婚、生辰壽誕、異姓結拜時,都能看到布袋戲班子的演出。當銅鑼敲起,男女老幼聚集,搬椅拿凳,就等著即將上演的好戲。演師們生動的口白,操弄著角色鮮明的戲偶,或是英雄人物的忠孝節義、綠林好漢的行俠仗義、或清官懲奸揚善的劇情、或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一齣齣膾炙人口的故事,豐富了農忙之餘人們的身心,中國傳統的忠孝仁義精神也透過戲劇呈現,在人們心中紮根,早期雖然教育還不甚發達,社會卻有一片純樸、善良的風氣。



隨著時代演變,曾是台灣地方戲曲重要的文化之一布袋戲正逐漸走向沒落。然而它細緻的雕刻、精妙的彩樓、優美的戲曲等等,依然被有心人欣賞、珍惜著。半路出家的王宗瑞就是其中的一位。

怎麼是個小伙子?

今年七月下旬,王宗瑞在台中市文化局舉辦「偶發奇想」布袋戲偶創作展,展示了一百六十尊包含「生、旦、淨、丑、雜」的布袋戲偶,包括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關公、劉備、張飛、北宋著名的一門忠烈楊家將,另外還有鍾馗嫁妹、《西遊記》唐僧師徒、六○年代興起的金光戲主角等等,甚至連政治人物也是他的雕刻對象;除了古代角色,王宗瑞的布袋戲偶也跨到了現代。






展覽期間,許多市民前來觀賞,走入展覽室,過去那段熱鬧的記憶又重現會場。有的民眾稱讚這種展覽很好,應該多舉辦。還有位民眾發現王宗瑞看起來蠻年輕時,大吃一驚,他以為有這般熱誠的是上了年紀的阿伯呢!


偶然擦出火花 一發不可收拾

被問到怎麼會對布袋戲偶產生興趣,是家傳嗎?或從小就是戲迷?以上答案皆非!說起這段緣分,要談到五、六年前有次在台中「媽祖文化節」,王宗瑞因為好奇,湊過去聽「廖文和布袋戲團」的演師講解戲偶、介紹布袋戲的典故與由來,清脆的口白加上演師俐落的手上功夫,他不由得開始著迷這項傳統文化。及至看到「小西園掌中劇團」的演出,他體會到傳統布袋戲碼採用的口白、操控戲偶的動靜姿態、劇本內容無不蘊含著豐富的美感,更加吸引他進一步接觸這項傳統藝術。不久他突發奇想,拾起一塊木頭,磨了小刀,嘗試著刻看看,就這樣一頭栽進戲偶的天地。

製作小小的布袋戲偶是一門學問,要刻出水準,除非拜師學藝,如清代泉州著名的花園派、塗門派均是一脈相傳的技藝、手法,其戲偶造型逼真、性格鮮明。王宗瑞沒有j;3拜師,六年走來,一路格外辛苦。

萬事不怕起頭難

最初,王宗瑞用在校學過的果雕概念來雕刻戲偶的頭部;上圖書館借布袋戲相關的書籍;也從電視節目上觀察師傅雕刻佛像的技巧。一開始技巧不純熟,造成手經常被刀子劃傷,有一次還掛急診,縫了五、六針。他也不知道何處可購買戲偶服裝,便拆了母親的舊旗袍自行縫製;戲偶的手腳也是自己做,後來才聽說,市面上就能買到現成的。

萬事不怕起頭難,王宗瑞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專心的投入戲偶的雕刻,兩年半中刻了約五十個偶頭,不懈的努力讓他從「門外漢」逐漸步入了可以自行創作的階段。

三年前開始,王宗瑞陸續認識知名的布袋戲偶店與劇團,如「河洛坊」、「彰藝園」、「憶古坊」等,他們製作、販售布袋戲偶與其他配件,王宗瑞因此結識了一些同好、前輩,得到更多寶貴的經驗。

如有位陳老師拿出舊的偶頭,讓王宗瑞一窺裡面的奧秘;他自己也陸續從書本、展覽、電視節目中吸收前人創作的經驗,模仿好的造型,揣摩其創作程序、顏色、技巧的呈現,就連逛街時,看到人家賣布袋戲偶,也不放過請教的機會。

在掌中把玩的布袋戲偶其一顧一盼,都有精密的技巧藏在其中,如此一點一滴的,王宗瑞得知許多珍貴訣竅,如做出眼睛會活動的關公就是他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作品。現在的王宗瑞早已不是門外漢,說到布袋戲的由來、梨園子弟等典故、已過世的民族藝師李天祿的「外江戲」風格、、、等,不僅侃侃而談,還到布袋戲偶店裡向客人解說呢。

現在的王宗瑞充滿創作的靈感與強烈的創作慾望,五、六個小時內就能把心中的想法完成。但他說自己仍是「剛入門」,掌握戲偶的韻味上還不是很專精,有許多要學習的,因為戲偶的創作技巧是無止境的。

沉浸傳統藝術樂悠遊

時代變遷下,現在要欣賞到傳統的布袋戲班子演出並不容易,多半在文化節、偶戲節等特殊場合才能見到他們的蹤影。隨著對布袋戲文化的投入與了解,王宗瑞也感嘆傳統文化戲曲的凋零與保存的不易。

例如現在風行的,一般在電視上演出的改良布袋戲,多半著重聲光、特效,在內容、配音、演法上,失去不少傳統的味道。而傳統的演法卻具有豐富的內涵,總是令人回味無窮。

回顧五、六年來雕刻戲偶的日子,對王宗瑞來說,可真是一段不易的「修練」過程。

幾年前他曾在工廠負責噴漆工作,要求動作快,論件計酬,使性格變得急躁,他舉例說明,開始雕刻戲偶時,急躁的個性使他不斷被刀子劃傷,慢慢的,他才能讓自己放慢步伐,好整以暇的融入雕刻創作。

現在,他練就了「膽大心細」的功夫──果決的下刀、細心的雕琢。體會到「呷緊弄破碗」的道理,王宗瑞不再急於求成,他說,耐著性子一筆一筆的刻,自然就能完成佳作。

時下的價值觀多半認為趁年輕,在社會上認真打拼,追求事業上的成功。然而王宗瑞卻抱持著另一種想法。以前在工廠工作,為了賺更多的錢,加班常超過十二點。現在他體悟到這些錢財到頭來也帶不走,不如安定的工作、生活就好。從緊湊壓縮的步伐走向從容不迫,王宗瑞下一步還想提筆畫花鳥畫,繼續投入傳統藝術的領域中尋覓另一份驚喜。

*  *  *  *  *

戲偶製作收藏花絮


談到雕刻戲偶,是否有什麼禁忌?業餘創作者王宗瑞分享一些他的經驗:以前他不敢刻鍾馗嫁妹的題材,因為鍾馗是陰間的人物(人稱「鬼王」或「陰間判官」)。後來,一位彰化的陳老師告訴他,只要不拿香、不拜戲偶,就沒有問題。他解釋,一般業界都不讓戲偶碰到煙,因此專門雕刻布袋戲偶的人是不抽菸的。另外,一般有人形的物體,最好都不要去拜。


另外,王宗瑞在雕刻時,喜歡選用好的木頭(一般選樟木),因為有香味,且可以存放較久。他也提到,現在台灣坊間除了自製,有許多從大陸進口,品質參差不齊,有些偶頭使用的木頭並不好,仔細一看,甚至已經瀕臨腐爛,這樣的偶頭不但保存時間不長,擺在家裡也可能會發生細菌感染,因此購買時需留意偶頭的鑽洞是否乾淨。

*  *  *  *  *

布袋戲哪裡看?


線上觀賞
「細說掌中戲」──新唐人電視台「藝海漫遊」節目,訪問台灣彰化「彰藝園掌中布袋戲團」,可欣賞到陳烽煙老藝師搬演書生、富家、千金老人、丑角維妙維肖的精采演技。
http://www.ntdtv.com/xtr/big5/aReadArticle.jsp?id=27068

一「網」打盡
「布袋戲網路戲劇節」──台灣文建會於2004年推出的網站。集結多家著名掌中戲劇團的壓箱寶,包括戲偶、彩樓與佈景、樂器、掌上與嘴上技藝、藝師介紹與老照片等。一同來回味布袋戲在台灣走過的歲月吧。
http://www.cyberstage.com.tw/puppet/page2.html

「掌中乾坤-布袋戲數位博物館」──為台灣「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其中一項計劃。以圖文、影音的方式呈現這項藝術的歷史源流、藝術之美。技巧解說的資料頗為詳細,還有已故的李天祿老藝師的「薛仁貴征東」劇本。另外也提供布袋戲偶DIY、戲偶電子賀卡、遊戲、其他網站連結等內容喔。
http://folkartist.e-lib.nctu.edu.tw/collection/palm_drama/in.html

戲偶專賣店
「河洛坊古典布袋戲偶推廣中心」──除販賣布袋戲偶外,亦提供布袋戲近期表演資訊。
http://www.uppacific.com.tw/Default.asp
地址:台北市天母東路8巷82號(電話:02-28731167)

「彰藝坊」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誠品敦南店B1(電話:02-27711880)

「憶古坊古典布袋戲偶推廣中心」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蓮潭路5號之1(電話:07-5872871)
台中市西屯區寶慶街50巷28號(電話:04-27026237)

演出訊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之下的「傳藝平台」有蒐集近期展演資訊
http://www.ncfta.gov.tw/site/310/default.aspx

「文建會網路劇院」──之下的「團隊大觀園」項目中點選「傳統戲曲」,可依劇團名字的首字筆劃順序瀏覽,或用「查詢團名」,可看已登錄劇團的相關資料、近期活動。
http://www.cyberstage.com.tw/troupe/index.jsp

除了從以上管道取得布袋戲演出資訊,也可參考各縣市文化局的藝文消息。@(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