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瞬間】路易威登: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

文╱江峰
路易威登以旅行箱起家,始終保有一份文化理念,那就是「旅行哲學」。圖為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的路易威登專賣店。(Pierre Verdy/AFP)
font print 人氣: 6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1835年法國的一個清晨,一個14歲的小男孩和父親做了簡短的告別,開始了生命的新旅程。他腳蹬鐵皮鞋,把行李捆綁在木棍上,再扛在肩上,帶著幾個法郎,還有在父親的作坊裡學來的手藝,離開故鄉,從法國東部的小村莊如拉(Jura)朝巴黎出發。

他並不是唯一徒步旅行的人,在路途中有朝聖者、商人、流動商販各種不同身分的旅行者。有時貴族乘坐的馬車,會從身邊疾駛而過,馬蹄甩出來的泥水,沾上不及躲閃的少年叛逆而捲曲的頭髮上,此刻的少年並不知道,他的一生將與貴族和品味畫上等號。

他的體格強健,然而他的雙手卻是無比的靈巧。他的性格如同他的外貌,果敢而嚴謹。他的名字路易.威登,大家都熟悉的LV品牌創始人Louis Vuitton。

路易的父母親是農民,他們有個磨坊,在麥子收割後的季節就用磨坊的水輪動力鋸木頭。小路易沒去上學。他所有的本事,就是父親告訴他的每種木頭的用途和堅韌度:

「孩子,木頭是有生命的。櫸木,你要先跟它説話,它要是『嘰嘰喳喳』的,就只能當門板,要是它害羞不回答,那就要小心的環切,能看見好看的山紋,那是神父和城裡的貴族喜歡用的材料;橡木做傢俱,北方人能用,要是戛納來的客人就別給他們了,那邊太陽大,過不了兩年就裂開了。還是留著做酒桶,橡木生來就是葡萄的好丈夫,它能陪著葡萄酒過一輩子。」

在巴黎展開人生旅程

路易.威登從父親那裡學習的鋸木頭、懂木頭的本事,在巴黎馬雷夏爾先生開的木箱店,派上用場。馬雷夏爾在巴黎經營一家相當出名的木箱店,路易會跟木頭說話的本事引起了馬雷夏爾先生的注意,他對路易說:我會給你一份「行李打包工」的學徒工作,你可以得到一張用來睡覺的工作台、一個塞滿木屑作枕頭用的布袋,一天可以吃兩頓飯。路易立刻就接受了這份工作。

十九世紀交通工具的發展,從馬車、輪船到火車,人們出門遠行也越來越頻繁。「旅遊」tourisme,成了法語新詞彙。法國王室和貴族出遠門時都有一個共同的需求--特製行李箱和打包服務。馬雷夏爾的木箱店得益於這個時代,生意非常紅火。

路易.威登在馬雷夏爾的木箱店裡幹了兩年後,就幹上了首席技師。他不用店裡的工作台做睡覺的地方,他開始有了自己的居室。

1848年的春天,一個黃昏,路易.威登去給俄國大使夫人裝行李箱,從位於旺多姆廣場的俄國大使館出來,聽到一陣槍響,路易趕緊躲在一個門廊下,原來他正好遇上了二月革命。第二天早上,法王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 Philippe I)退位,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宣告成立。

法國二月革命前幾天,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剛出版,破壞和打碎國家機器的主張,開始在歐洲像幽靈一樣舞動起來,法國政府意識到這種危險的、充滿仇恨的思想之後,驅逐了馬克思。路易.威登也不喜歡馬克思要無產階級團結起來一起消滅剝削階級的主張,他能認識的剝削階級就是馬雷夏爾先生,馬雷夏爾對他很好,薪水也很合理,他從事自己喜愛的木工,學習做生意的技巧,甚至可以為木箱店的運作出主意。

父承子業 L V配合搭成花朵圖案

喬治.威登用父親姓名中的簡寫L及V配合搭成花朵圖案,設計出蜚聲國際的交織字母。圖為1965年5月,時尚模特兒在奧利機場展示路易威登行李箱。(AFP)

1852年,拿破崙三世(Louis Napoleon Bonaparte)登基,路易.威登被選為王后的御用包裝工,從此涉足上流社會。美貌王后歐仁妮(Eugénie de Montijo)非常注重穿著打扮。王后的每次出行,都得裝上十幾個箱子。路易.威登就發現了,原來的箱子都有一個拱形,放在家裡好看,要是旅行起來就麻煩了,為什麽?

它不好曡著放呀,只能在地上放一排。於是,路易.威登在巴黎開了第一間店鋪,專做平頂箱。路易.威登打造製作的皮箱技術精良,在當時的巴黎名氣非常響亮。進而使LV成為皮製旅行用品最精緻的象徵。王公貴族專門訂購路易.威登的皮箱。

1880年,路易的兒子喬治(Georges Vuitton)結婚。在婚禮當天,老路易將位於斯格里布大街的總店正式移交給兒子喬治。

喬治不負父親的期望。1888年,喬治.威登推出威登皮箱的新設計。他將箱子的表面設計成西洋跳棋棋盤風格,顏色則是棕色和栗色相間。父親姓名中的簡寫L及V配合搭成花朵圖案,設計出到今天仍蜚聲國際的交織字母。

1892年,路易.威登的事業做大了,路易威登在這一年有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開始推出手提包,之後的一百年,路易威登的手提包長盛不衰;第二件事情是2月27日老路易在家中去世。這個百年老店開始從第一代人手中交到了後來人手裡,繼續它的輝煌。

「旅行哲學」 始終的文化理念

路易威登以旅行箱起家,始終保有一份文化理念,那就是「旅行哲學」。每一年,LV會舉辦LV盃及美洲盃帆船賽、LV古董車車展,以及出版品牌專屬的世界城市旅行指南(cityguide)、旅遊隨想錄及Voyageravec,不斷重新闡釋旅行的精髓。

近些年,大量的中國人喜歡上了路易威登。在巴黎香舍麗榭大街的路易威登旗艦店裡,中國人快樂的穿梭著,就像在海鮮市場一樣大聲大方的刷卡,不知這裡面有多少僅僅是跟風,僅僅是認為擁有一份花很多錢買來的奢侈品,帶來的一種讓別人「咂吧咂吧」嘴流口水的土豪體驗。

其實當你帶上路易威登的時候,更多的是在當中感受一份歷史的傳承。不知道您留意沒有,在每個路易威登店裡,幾個最新款式的手提包,都會擺在古老的長方形旅行箱上面。那老款的旅行箱,就是百年經典設計Monogram。路易威登認為,這份歷史的沉澱非常的重要,LV也希望每個使用者不是專注於LV的價格,而是裡面的那份歷史!

在「鐵達尼號」真實的歷史沉船事件中,美國「梅西百貨」創始人史特勞斯先生(Isidor Straus),當時是世界第二富豪,他秉承著「女士優先」的優良傳統,讓妻子走,自己留下。可是夫人說:「這麼多年來,你去哪我就去哪,現在我也要去你要去的地方!」於是這對世界富豪把救生艇的位置留給女傭,然後,這對老夫婦相互攙著手,蹣跚地走到甲板的籐椅上坐下,靜靜的等待著最後的時刻。

本傑明.古根海姆(Benjamin Guggenheim)是個貴族、超級富二代,災難來臨時,他幫助婦女兒童們登上救生艇之後,然後穿上最華麗的禮服,傲然地迎接死亡。他留給妻子的遺書:「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為我搶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留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船沉了,真正的貴族精神留下了。大難來時,才見真性情!傳統的精神中的犧牲與擔當,實際上中西方都是一樣的。金錢是買不到貴族的。

還有什麽東西能留下來呢?當抵達現場的搜救隊伍撈起了載浮載沉在海上的路易威登硬殼行李箱,打開來一看,裡面竟然滴水未進!

品質及尊貴的傳統,是路易威登的最大信仰,百年來不曾改變。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你希望你的行李箱裡裝些啥呢?@*

(江峰時刻提供)

——轉載自《新紀元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林語堂筆鋒犀利,行文隨意隨性,痛快淋漓處讓人喝彩,幽默詼諧處使人莞爾一笑。對了,這個中文「幽默」一詞,就是林語堂從英語「humor」翻譯過來的。他的文字真情流露處令人動容。
  • 神風特攻隊 櫻花 文化
    他們到死還都認為,自己只是為了那朵致命的櫻花死去的。為什麼呢?這就是可怕的文化象徵的力量。
  • 這位被一個政權如此害怕,卻又被人民如此熱愛的歌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 這位希臘裔名人髮型師,在好萊塢和寶萊塢明星中間聲名遠播,傑西卡·阿爾芭、小羅伯特·唐尼等都是他的座上客。創意無限的他,將名人的頭髮當畫布,髮膠和吹風機作神筆,靈感之源,則是一顆清淨祥和的心。
  • 34歲的澳洲超模米蘭達‧可兒(Miranda Kerr)與億萬富翁、Snapchat創始人伊萬‧斯皮格 (Evan Spiegel)於今年5月舉行了私密的小型婚禮。可兒身穿Dior婚紗的組照日前曝光。在一段影片中她透露,婚紗靈感來自格雷絲凱莉,並開心表示:「我想不出比這更美的婚紗了!」
  • 55歲的80年代美國超級名模卡羅阿爾特(CarolAlt)突破年齡的限制。1960年出生少女時期在餐廳打工時被模特兒公司經紀人相中,18歲就當模特兒。 現在,卡羅阿爾特仍然活躍於時尚流行圈,在福斯電視台(Fox)主持個人節目。
  •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日之計在於晨。」從一些全球商界、政界和時尚界成功人士身上,可看出這些老話有道理。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等多位知名高管和創業家都習慣在日出時分甚至凌晨起身,這讓他們身心調適、思如泉湧,得以把握先機……
  • 當地時間5月2日晚6時,有「時尚界奧斯卡」之稱的紐約時裝學院慈善晚宴拉開帷幕,包括明星、超模在內的各界名流雲集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中國超模劉雯和孫菲菲也現身助陣。同日在該館安娜‧溫圖爾時裝中心揭幕的時裝展由蘋果公司贊助,主題為時裝與科技。當晚出席晚宴的名流也多響應這一主題,選擇金屬色服飾亮相,古老的博物館一時星光熠熠。誰是您心目中的「最佳著裝」呢?
  • 腳踏實地的大家風範、敏銳的商業意識、帶著知性聰敏的美——她是Maria Giulia Prezioso Maramotti(瑪麗亞‧朱莉亞‧馬拉莫迪),Max Mara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之一。她穿著60年代風格的秋季系列時裝,向我們講述了Max Mara集團是如何致力於塑造女性之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