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星球大戰背後的文化思索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6月2日訊】(新唐人熱點互動採訪報導)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您收看熱點互動節目,我是林曉旭。眾所期待的《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上星期在全美上映了,這部片一樣創造了票房的奇蹟。那麼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影片,為什麼會在美國帶來了這麼大的影響,為什麼他影響了一整代人。今天來到我們現場的是我們的特別評論員韋實先生。韋實先生,我們一起先看一下一些精彩片段。

連接收聽

《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在情節上與1977年拍攝的星球大戰一脈相承,講述了絶地武士安納金誤入歧途,被邪惡勢力引誘墮落成為邪惡的黑武士,安納金與阿米達拉皇后結婚後過了一段美滿幸福的生活。而不久懷孕的阿米達拉患上絶症,為了保住孩子,阿米達拉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盧克和來阿之後死去。此時,安納金的心裡受到極大打擊,安納金內心深處的憤怒和仇恨使他人性中邪惡的一面逐漸暴露出來。

多年前被絶地武士消滅的邪惡力量悄然再起便是這股黑色勢力,它們躲藏在黑暗中伺機對絶地武士復仇,併要征服銀河系。在西斯的統治下,野心勃勃的銀河共合國議長白卜廷發動政變,要當銀河帝國的皇帝,它們拉攏誘惑安納金替它們賣命給他封爵,對抗絶地武士使他轉變成邪惡的黑武士。從此,一張籌足滿志的年輕面孔就消失在冷酷醜陋的黑色面具之後,他們一起進攻銀河共合國,結果絶地武士團幾乎全軍覆沒。

林曉旭:韋實先生,我不知道星球大戰的整個前傳和整個正傳是不是您都看過?您覺得這個整個故事情節,它是很早就有了,在70年代就有了,它的精華在那裡,您能不能給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年輕觀眾可能還沒有機會了解星球大戰。 

韋實:就像您說的是這樣,因為是1977年拍的,這是入幕曲中的第一集,但是它在整個入幕裡面是第四部,是《新的希望》。然後第五集、第六集,比如說《帝國反擊戰》,就是一部一部拍下來。那麼當時由於技術的限制,到了1999年拍了第一集就是《幽靈的威脅》這一部, 第二部是2002年《科隆人的進攻》,第三部也是整個入幕的最後一部,但是按時間次序大概是第三部。前三部就是講銀河共合國如何從一個民主體制到獨裁專制的一個轉變,加上有很多戰爭,其中也有絶地武士從開始興盛到被消滅的過程。
  
後三部是安納金的兒子盧克,他開始加入反抗軍,反抗軍基本是不可能的情況下,來反抗銀河帝國的一個故事,最後極其微妙的一瞬間,盧克的父親也就是這一集的黑武士安納金良心發現,最後光明的力量佔了上風。前三部大致上是冷戰時拍攝的,主要反映蘇聯是站在天平比較高的一邊,美國的力量當時並不這樣強,所以前三部曲是在冷戰時候,代表美國人心中害怕的心理。

林曉旭:所以後來裡根總統星球大戰計劃,也是以這個為命名。

韋實:是有一定關係的,當時也是像這種美國人自己的心理很可能是反抗軍那邊,面對一個很強大的帝國,這為什麼裡面講蘇聯邪惡帝國,跟這個星球大戰也有一定的聯繫。到了前三部曲,實際上他是後一段時間才出來,但是劇本早就有了,那個時候美國已經成了第三級世界了,這時導演魯卡斯心中有個很大的恐懼,他也從電影裡表現出來,就是說他認為絶對的權力會導致腐敗,那麼他的電影裡面講了一個民主制度如何在最大的恐慌的前提下變成一個專制制度了,他自己也是藉電影提醒美國社會,也是有這方面的想法。

林曉旭:我覺得這個片子,特別我們看到第三集,他其實在整個人物的描述上,人物的刻畫方面,還是比較單薄點,特別是安納金怎樣從一個絶地武士變成黑武士,這個過程特別簡單,您可不可以給我們簡單分析,他為什麼會轉變呢?正因為我覺得這實際上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如果我們從第一集到第六集照順序排過來,他中間是很重要的轉折點。

韋實:就是您說的很重要,前二集他是站在絶地武士這一邊,那麼這電影裡面中心的核心雖然你看到很多的技術,比如說激光砲有超光速飛行,其中他認為是精神力量,裡面有正和反,光明和陰暗二個部份,前二集安納金做為正義的保護者。

但是一開始,包括這個他們就是絶地武士裡邊比較高級的人物比如說尤達大師,他們認為這個孩子,雖然當時這個人被選中,絶地武士看到,他的師父知道他有這種力量可以把正負二個力量導引成平衡,就是說他的戰鬥力原力的指數甚至超過尤達大師。但是大家都看到一點,他心中有很一個大的恐懼,尤達也講恐懼會導致憤怒,憤怒之後會導致憎惡或者仇恨,仇恨之後會導致人的受苦。他實際上也是按照這一步一步走著過來,一開始他很希望自己是維護善,他須要力量,可是在正的一方力量成長是很緩慢,給你力量不是要証明你自己的強大,而是要維謢秩序。

但是在黑暗那邊,黑暗的執政官就跟他講,你要嚐試一下這個力量,要更新自己心裡感覺,他開始從害怕,逐漸的看到自己的妻子,想保護自己的妻子,又害怕失去她,這種害怕導致對絶地武士的憤怒,這弱點被權力的渴望所利用了,反過來他又轉變的很快,但是就像你所說的魯卡斯很可能是因為很會講故事的人,但是在刻劃人物內心細節情感差的很遠,不要說和美國好的片子比,肯定是有些距離,跟中國人刻劃內心深處的戲來講基本上就提不起來,這就很差了。

林曉旭:我們聯想到最近經常看到大片,像指環王(魔戒)系列,最近這段時間,或者這幾年以來,美國特別注重帶有史實性質大片的推出,給觀眾更大的一種正和邪的力量的對抗和對比,包括很多人內心的反射,我覺得這裡面體現很多東西方的思想融合在裡面,你覺得是這樣嗎?包括星球大戰也是融合東西方思想。

韋實:星球大戰比較明顯,因為他裡面比如說光艦就有東方建造這種東西,比如說絕地武士提倡對立,對科學技術,你掌握科學,但他們要掌握自己的心靈,掌握力,這和東方的修煉比如佛道之間很相像,(林曉旭:超越一般常人的心靈力量)。比如說剛才講的那部電影-天國,那是講十字軍字的時候,那時候講的是基督教文化,他也是在和君士坦丁堡伊斯文化二個文化對抗一個衝擊。其實這幾個大片,其核心不管是在弦外比如講當年這個《魔戒》還是現在的科幻,還是講歷史,都是有基督教文化在裡面:人都是有罪的,人性中都是有缺陷的,在要完成一個職責的過程,呵護人性的弱點做為犠牲、或者要負責、或者要完成一個使命,這是比較強烈,他們都有西方二元的比如說正義和邪惡之戰,正義要負起責任,這是比較清楚的。

林曉旭:這一點也很像道家的思想,陰陽相生相剋,包括您剛提到光明的力量和負的力量,在帝國大戰這個影片他也有充份體現平衡,到底誰在哪一方,在某一個時間起到主導作用,就影響整個局面的變化。我覺得這幾年在東方的電影界好像沒有看到很大的史實這種影片的出現,您覺得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回到東方來看看。

韋實:大的製作,充其量算大的可能是臥虎藏龍,像張藝謀拍的《英雄》、《十面埋伏 》製作比較大,但是這裡面實際他對人物性格的刻劃甚至還不如星球大戰,這是個很致命的失敗,不管你是表面做的多麼的漂亮,就像好萊鄔大片表面上很華麗不管是孤城戰、克隆的軍隊,還有將來未來的激光飛船也好,可是他底下還是基督教文明這條線,從古至今是貫穿下來。而張藝謀拍的片子你可以放在任何地方,他沒有具備太多的中國文化內涵在裡面,人物性格都很沒有代表性。

林曉旭:如果你看一下《十面埋伏》,放在那裡都是三個人的角色。

韋實:是三個人的角色而且是講三角戀愛,中國文化之中這個質量是最小的一部份,換過頭來他為什麼做不好呢?在我印象中,像美國的電影你看它表面上製做的很好,實際上已經市場化了,完全是按照投資和市場經營,包括《星球大戰》,它一開始做的時候就想到未來要賣玩具,所以它是一條龍,它可以有資金來保証製作。中國往往就是說它需要有一個人給他獨立的一筆資金,這個情況下誰也不會給你去拍這個東西,星球大戰的製作成本很高,如果說是官方給你的話,是不是有意識形態上的問題,比如你有些可以拍有些不可以拍。

林曉旭:據說《英雄》這部片也有類似的問題,本身它也没有一個機制能夠保障這部片子從製作到整個行銷推出去還有一系列的計劃。

韋實:所以它可以不考慮市場不考慮觀眾的需求,所以造成很多片子人不一定願意看,因為你没有考慮到觀眾,如果完全市場化,是要考慮觀眾的一部份,那麼英雄可以不管你怎麼批評,《十面埋伏》可以不管你怎麼講,他願意怎麼拍就怎麼拍,所以就造成大製作的片子往往並不被人所喜歡,而被觀眾所喜歡的某一些,自然被禁映了,比如說以前的《活著》,那《霸王別姬》如果不改台詞的話,當時也是要被槍斃。

林曉旭:這是比較遺憾的事情,反過來說你剛才提到的市場化,我覺得這幾年當然中國這個不說電影說電視也可以,有很多清宮劇有很多歷史戲,但是好像也没有一種特別有史實這種輝宏氣魄的東西出來,基本上都是後宮的這些掙扎之類。

韋實:因為中國其實從漢唐開始,軍隊也好,文化也好,那是中國的高峰,到了宋朝己經是一般了,到了明朝後期已經不行,到了清朝,康乾曾經有過盛世,但是到了清朝後半其實是很腐敗的時候,中國的軍力也好、文化也好,相對來講還不如中國真正頂盛的時候,在開放度上而言。那麼這種情況下加上現在,你只可以罵貪官不可以反皇帝,清宮劇也給了導演因為你不能拍現實的東西,也不能拍太多反腐。

林曉旭:所以借古反今。

韋實:這種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尤其它反射中國人千年以來形成人整人還有人和人之間勾心鬥角的很精華的東西,這個情況下自然而然形成一個市場,就是說當初包括當局都希望你拍這種片子,因為人與人之間鬥來鬥去,没辦法搞其他的,再一點還有一種皇權思想在,你看的愈多愈毒性,你比如說孩子天天看這個阿哥啊!萬歲啊!皇上!而西方孩子上來是比較反叛的,因為他太空(12:43)那麼大,有很多可以自己有發現自己心靈上的家園,你可以往技術上(12:47)的突破都可以,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限制在那裡。

林曉旭:實際上在這樣一個文化上長大的下一代其實是比較令人擔憂的,比如說我們看《星球大戰》,它對美國人一整代人的影響也非常大,後面拍了這麼多很多大規模的影片,都代表這種思想,正邪交戰,可是中華文化我就看不到這一點。

韋實:你看美國50年代到70年代,他們自己稱為星戰年代,這有這麼說法,因為他們都看過,而且很多孩子是伴隨這個文化成長起來的,《星球大戰》中你看尤克 的父親是黑武士,他在正義之前他選擇了和自己的父親對抗,因為父親代表邪惡,這也從希臘羅馬神話到現在西方裡面很強調的一點,個人的選擇而言要在道德的選擇來超越價值上,而在中國就是說你也不能老講儒教完全不對,這個就是在中國如果是兒子來反抗老子這是很難講的,在道德上或者我們的文化中不能被接受的,既然有說老子講的不對,那麼就可以泛到當局講的不對,你也沒有一個不講反叛堅持正義的勇氣都不給你,因為不會給你這種觀念去引導你去思考這個問題。

林曉旭:這點可能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比較薄弱的地方,雖然有很多很珍貴的像忠貞愛國這些思想,但是愈到後面可能負面很多的因素逐漸加強。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談到這裡,有機會我們再進一步探討這個文化方面的問題。各位觀眾,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節目,我們下一期再見。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06/02/2005 19:12:30PM)(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星球大戰》導演盧卡斯獲戛納終身成就獎
組圖1:《星戰前傳3》加州首映禮 女星白靈亮相
組圖2:《星戰前傳3》加州首映禮 女星白靈亮相
《星戰3》首映 “星戰迷”們不惜一擲千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