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田園組曲—專訪水墨大師李轂摩

謝育潤,黃嫣華採訪報導 攝影:敏茹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日訊】在炎炎夏日的午後,筆者一行人來到水墨大師李轂摩 「依山田舍」的門口,車子在小路邊停下來;一旁剛翻過土的田地上, 間歇飛來烏秋、白鷺鷥等鳥兒輪番串場,看似熱得慵懶的午後,在原野間依然生意盎然。

一舉手才按下門鈴,就看到兩個很熟悉的典雅景緻,這些景是被蒐集在一本叫鄉居品味的書中的畫作,水彩畫家孫少英到此做客時畫的兩張畫,孫少英還一直讚賞說那是很有品味的設計──有唐竹陪襯的大門,及站立在彎曲行道上的百年木棉老樹。

迎面而來是在午休中被吵起來的李夫人,仍然不以為忤的招呼我們這一群不速之客;李夫人一面趕走了兩隻示警的大黑狗,一面轉身帶我們進入門內,挑高設計的大廳顯得明亮寬敞;接下來李夫人一面泡茶款待,一面閒話家常,聊著、聊著終於聊到水墨大師下樓來了。

1941生於南投縣草屯鎮農家,童年牧牛的李轂摩,婚後八年的時間,一面從事裱背書畫及篆刻印章行業,一面不斷的參加各種畫展、書法競賽,直到拔得了許多頭籌,成了大獎的常勝軍;數十年來以能畫、能書的高超手藝聞名於台灣畫壇。



一邊喝茶、一邊欣賞大師的得意之作,隨意擺放的瓷畫、書法、水墨畫作散落在各個角落,其中最顯眼的是一幅名為百吉圖的大型畫作,畫中有一百隻精神奕奕的雞聚集在竹林中,看起來有點像學校的朝會一樣,有的在訓話、有的乖乖站在那裡;一個磁盤上,兩隻蝸牛緩緩的爬行在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上,這只磁盤的名字是「少言多行」;一個圓滾滾的陶罐,上面畫了五圈形態各異的小鳥,取名為「自己譜曲自己唱」;六隻白鵝站在一片黑色字碑的前面,脖子伸很長長的、看起來好像有點智慧的樣子,取名為「亦將有感於斯文」。

在「以小見大」的詼諧、戲謔的畫作中,這些取材自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景物,看了令人發出會心一笑;然而畫家成功的背後或許不像畫作那麼的輕巧,對於被問到三個兒子都沒有走畫家的路,會不會覺得可惜時?李轂摩表示當畫家太苦了,在眾多的藝術工作者中能畫、能寫者多,但能冒出頭的、成名的又有幾人?可見這一位人稱傳奇的全才畫家,走過了許多不足與外人道的辛苦路程。

李轂摩表示最近大多是忙著南投藍田書院主任委員的工作,雖然是義務性質,但卻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致力於推廣書法、台灣鄉土文學、美術等等文化工作;這或許是畫家有感於社會風氣日漸敗壞,想要盡一己之力從基層紮根、重塑道德及美學的使命感吧。此外,他籌創及領導南投縣美術學會十幾年之久,對南投縣的美術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如今李轂摩大有歸隱山林的心境,他說到了這個年紀,一切隨緣,有空來坐坐、喝喝茶、聊聊天倒也高興,至於要安排一些什麼的那就免了,因為那很麻煩。雖然擁有崇高的聲譽與地位,在談笑中水墨大師李轂摩顯得非常的平易近人、親切誠懇,這一趟豐碩的藝術大師專訪,讓我們覺得有如服用了夏日的清涼湯,感到無比的清新舒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歲時就計畫為但丁《神曲》著手繪製插圖。他的藝術才能大多體現在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上。除了神曲之外,他還為其它文學名著製作精美的插圖,如《聖經》、《失樂園》、《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圖的面世,即被大眾認為文學結合視覺藝術的一大傑作。
  • 法國藝術家路易-利奧波德‧布瓦伊(Louis-Léopold Boilly)擅長畫肖像,他畫了大約5,000幅小幅肖像畫,有專家認為這樣的數量算少。布瓦伊繪畫技巧精湛,加上他的聰明睿智,創作令人賞心悅目的錯視畫(trompe l’oeil,欺瞞眼睛,譯註:一種逼真到能騙過人眼的作畫技巧);有時也創作挖苦人的諷刺畫(scathing caricatures),當中有許多是自畫像。
  • 仙子仙女和他們豐富的傳說故事,久遠以來就讓世人著迷,對英國人來說尤其如此。在維多利亞時代(1830至1900年代),仙子畫(fairy picture或fairy painting,又稱童話畫/精靈畫)成為獨特的藝術流派。這種對童話的迷戀始於19世紀中葉,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變革所推動的。面對科學進步和工業化發展,人們在自然世界之外,對於靈性世界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 17世紀意大利畫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聖母無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又稱聖母無原罪始胎、聖母始胎無染原罪)散發著神聖美麗、純潔和光芒,聖母的一顰一笑都透露出她最虔誠的心。她微微仰頭,虔誠地凝視著上帝,雙手輕輕合十,做出祈禱的姿態。看著畫作,你彷彿可以聽見天使吟唱的讚美樂音,飄揚於雲層之間。
評論